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谈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那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但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它们,则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成是内容决定形式。我们一般所说的内容和形式是指一个大的概念,就好比油画《开国大典》中,表现了1949年北京举行开国盛典的庄严仪式,歌颂“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这是其要表现的内容,而画面的选择既有西方油画典雅、细腻的表现风格,又有中国传统的喜庆、庄严的金红色调的油画来表现语言,这是这幅作品的形式。但就一般艺术规律而言,其实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就好像天平的两边,有时杠杆会倾向内容,有时杠杆会偏向形式,亦会有时两端出现平衡的状态。
那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是大多数主题性作品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比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年轻音乐家何占豪、陈钢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采用的音乐形式是西方的,但是为了表现这一中国传统题材,大胆采用了民族戏曲音乐中的素材进行改编,突出了叙事性的音乐旋律与色彩渲染,表现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冲突、情绪的对比,从而引起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同时也由于鲜明的民族艺术个性而得到其他国家的音乐家同行的高度评价,成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中一个成功的典范。所以内容有时决定形式,主题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创作的成功与否。
(2)音乐是一种表现性艺术,而在这种表现性艺术中,内容时常决定形式的基本格调;而在内容要求并不是十分突出,而音乐形式的发展又趋向完整和成熟时,音乐的形式也会形成相对的独立性。当音乐形式进一步发展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表现规律时,它更明确地表现为一种“形式美”或“程式美”,这时,对音乐形式的要求就要高一些。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最明显的例子要算近期被人们关注最多的新一代音乐作曲家谭盾。他近几年“折腾”的各种形式的音乐,像水乐、纸乐等,以及他近期完成的作品《地图》中,用当地苗族姑娘隔山隔河的爱情对唱“飞歌”,通过录音和大屏幕形成,成为了与现场演出的大提琴手之间的一次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对歌。这些前人从没有尝试过的音乐形式,都在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得到完美应用和体现。在他的有些音乐里,几乎很少听到完整的音乐旋律,但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他被大家认可并欣然接受了。不过他的数次“实验”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人们关于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对此,谭盾显得不以为然:“形式和内容不是割裂的,两者其实不可分。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只要它是文化的,并且能够吸引人、打动人,这就是好的音乐。传统音乐、古典音乐正在消逝,我们如何将过去美好的传统文化带到未来?仅将其保存在博物馆是不积极的。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活动的博物馆,用高科技将传统文化变成再生的东西。文化的未来就在于创新,在于不断有新的观念。这也是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的路径之一。”谭盾所大胆尝试而创造出各种新奇的音乐形式,就是要为人们造出能够看的音乐,能够听的颜色。他的勇于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也是符合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在这种情况下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有趣的变化,内容退为次要的,而音乐的形式成为人们主要追求的目标。
(3)在另一种场合下,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出现平衡和统一。这让我想起了为《辛德勒名单》配乐的大师级人物——约翰·威廉姆斯。几乎他为所有电影配乐的曲子都获得了大奖,像《大白鲨》《拯救大兵瑞恩》《侏罗纪公园三》……每一部都在电影界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为电影所作的曲子,其内容就是要反映故事的情节发展,而他的曲子的演奏形式还是要符合电影的主题,在这个时候,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统一。与此相同,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凝聚了中国内地古老且独有的传统乐器:古筝、古琴、阮、琵琶、二胡、三弦、竹笛、扬琴等,更有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乐器:独弦琴、莪芘、吐良等。她们把中国古老的琴音与西方流行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全新现代气息、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音乐;此外,她们的演奏既有古典民乐的美妙,又融合了拉丁、爵士、摇滚、Hip-Hop等众多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在舞台造型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突破。她们的音乐元素,也正是因为她们的音乐内容为形式服务,而形式也为内容服务,两者之间无轻重,力量均衡,共同发展。
由此看来,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是无法分割的。所有这些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表明,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应以唯一的标准与方法对待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只有深入了解了具体的音乐特征,才能找到其艺术表现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那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是大多数主题性作品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比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年轻音乐家何占豪、陈钢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采用的音乐形式是西方的,但是为了表现这一中国传统题材,大胆采用了民族戏曲音乐中的素材进行改编,突出了叙事性的音乐旋律与色彩渲染,表现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冲突、情绪的对比,从而引起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同时也由于鲜明的民族艺术个性而得到其他国家的音乐家同行的高度评价,成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中一个成功的典范。所以内容有时决定形式,主题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创作的成功与否。
(2)音乐是一种表现性艺术,而在这种表现性艺术中,内容时常决定形式的基本格调;而在内容要求并不是十分突出,而音乐形式的发展又趋向完整和成熟时,音乐的形式也会形成相对的独立性。当音乐形式进一步发展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表现规律时,它更明确地表现为一种“形式美”或“程式美”,这时,对音乐形式的要求就要高一些。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最明显的例子要算近期被人们关注最多的新一代音乐作曲家谭盾。他近几年“折腾”的各种形式的音乐,像水乐、纸乐等,以及他近期完成的作品《地图》中,用当地苗族姑娘隔山隔河的爱情对唱“飞歌”,通过录音和大屏幕形成,成为了与现场演出的大提琴手之间的一次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对歌。这些前人从没有尝试过的音乐形式,都在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得到完美应用和体现。在他的有些音乐里,几乎很少听到完整的音乐旋律,但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他被大家认可并欣然接受了。不过他的数次“实验”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人们关于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对此,谭盾显得不以为然:“形式和内容不是割裂的,两者其实不可分。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只要它是文化的,并且能够吸引人、打动人,这就是好的音乐。传统音乐、古典音乐正在消逝,我们如何将过去美好的传统文化带到未来?仅将其保存在博物馆是不积极的。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活动的博物馆,用高科技将传统文化变成再生的东西。文化的未来就在于创新,在于不断有新的观念。这也是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的路径之一。”谭盾所大胆尝试而创造出各种新奇的音乐形式,就是要为人们造出能够看的音乐,能够听的颜色。他的勇于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也是符合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在这种情况下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有趣的变化,内容退为次要的,而音乐的形式成为人们主要追求的目标。
(3)在另一种场合下,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出现平衡和统一。这让我想起了为《辛德勒名单》配乐的大师级人物——约翰·威廉姆斯。几乎他为所有电影配乐的曲子都获得了大奖,像《大白鲨》《拯救大兵瑞恩》《侏罗纪公园三》……每一部都在电影界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为电影所作的曲子,其内容就是要反映故事的情节发展,而他的曲子的演奏形式还是要符合电影的主题,在这个时候,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统一。与此相同,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凝聚了中国内地古老且独有的传统乐器:古筝、古琴、阮、琵琶、二胡、三弦、竹笛、扬琴等,更有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乐器:独弦琴、莪芘、吐良等。她们把中国古老的琴音与西方流行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全新现代气息、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音乐;此外,她们的演奏既有古典民乐的美妙,又融合了拉丁、爵士、摇滚、Hip-Hop等众多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在舞台造型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突破。她们的音乐元素,也正是因为她们的音乐内容为形式服务,而形式也为内容服务,两者之间无轻重,力量均衡,共同发展。
由此看来,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是无法分割的。所有这些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表明,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应以唯一的标准与方法对待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只有深入了解了具体的音乐特征,才能找到其艺术表现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