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教学,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通过大量增加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以便于提高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讲授英语课文、语法等兴趣不浓,但是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课内文化知识渗透
1.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渗透
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一致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对一些看似相同而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进行英汉词义比较。例如学习politician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指出其在英语文化里的第一含义是“政客,政治贩子”,而不是我国文化里的“政治家”。中文的“政治家”对应的英文是statesman。在西方文化里,政治家指的是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和有威望的政府高级官员。而politician指的是为谋取个人私利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译为“政客”或“政治贩子”更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
2. 语法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渗透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法是语言的纽带。英语语法教学涉及很多短语和句型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be based on”这一词组时,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乱世佳人(飘)》这一世界名著,知不知道其内容。看过或听说过该小说的学生可能就会立刻活跃起来,同时也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于是句子 “Gone with the Wind was based on the Civil War of America.” 就出来了,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多造相同类型的句子。
3. 阅读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渗透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相关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读者根据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理解的过程。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两篇阅读文章,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渗透文化知识,延伸课堂教学的知识链条。比如教学必修1 Unit 1 中的第一篇文章“Anne’s Best Friend”,涉及了二战的相关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先从Hitler和Nazi引入课文。对于希特勒的相关背景知识,学生们应该会比较熟悉,也会感兴趣,从而对安妮在日记里描述的内容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外文化知识渗透
1. 欣赏英语歌,学唱英语歌
音乐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一载体,如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播放英语歌,营造英语气氛,让学生感受英语,同时放松神经。又比如在圣诞节前后,利用早读和晚修时间,给学生播放或者共唱 “Silent night”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经典圣诞歌,充分感受圣诞节的欢乐气氛。
2. 组织学习活动
参加活动是人的一种社交需求,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兴趣。谚语是语言的重要形式,往往押韵易记、内涵丰富,承载着很多文化信息。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进行“每日一谚语”的活动,让英语科代表分配每天一个学生寻找一句谚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谚语的内容要尽量挑选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例如“Love me,love my dog.”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长久坚持,必定对学习英语大有裨益。
3. 掌握恰当时机,及时补充文化知识
9月10日是教师节(Teachers’ Day),紧接着是农历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 Halloween),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Christmas)。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前导入语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英语无处不在,语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学语言即学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看外国电影、纪录片等,更直观地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风情风貌,更多地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课内文化知识渗透
1.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渗透
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一致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对一些看似相同而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进行英汉词义比较。例如学习politician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指出其在英语文化里的第一含义是“政客,政治贩子”,而不是我国文化里的“政治家”。中文的“政治家”对应的英文是statesman。在西方文化里,政治家指的是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和有威望的政府高级官员。而politician指的是为谋取个人私利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译为“政客”或“政治贩子”更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
2. 语法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渗透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法是语言的纽带。英语语法教学涉及很多短语和句型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be based on”这一词组时,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乱世佳人(飘)》这一世界名著,知不知道其内容。看过或听说过该小说的学生可能就会立刻活跃起来,同时也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于是句子 “Gone with the Wind was based on the Civil War of America.” 就出来了,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多造相同类型的句子。
3. 阅读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渗透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相关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读者根据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理解的过程。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两篇阅读文章,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渗透文化知识,延伸课堂教学的知识链条。比如教学必修1 Unit 1 中的第一篇文章“Anne’s Best Friend”,涉及了二战的相关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先从Hitler和Nazi引入课文。对于希特勒的相关背景知识,学生们应该会比较熟悉,也会感兴趣,从而对安妮在日记里描述的内容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外文化知识渗透
1. 欣赏英语歌,学唱英语歌
音乐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一载体,如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播放英语歌,营造英语气氛,让学生感受英语,同时放松神经。又比如在圣诞节前后,利用早读和晚修时间,给学生播放或者共唱 “Silent night”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经典圣诞歌,充分感受圣诞节的欢乐气氛。
2. 组织学习活动
参加活动是人的一种社交需求,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兴趣。谚语是语言的重要形式,往往押韵易记、内涵丰富,承载着很多文化信息。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进行“每日一谚语”的活动,让英语科代表分配每天一个学生寻找一句谚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谚语的内容要尽量挑选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例如“Love me,love my dog.”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长久坚持,必定对学习英语大有裨益。
3. 掌握恰当时机,及时补充文化知识
9月10日是教师节(Teachers’ Day),紧接着是农历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 Halloween),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Christmas)。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前导入语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英语无处不在,语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学语言即学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看外国电影、纪录片等,更直观地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风情风貌,更多地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