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黑请闭眼!杀手开始杀人。”这耸人听闻的话并非出自哪部恐怖片,而是源于时下在都市白领中风靡的“杀人游戏”。这种游戏从美国硅谷引进后,很快受到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和白领的喜爱。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00多万人参与这一游戏,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甚至建立了专门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俱乐部,拥有会员数千名。
都市白领究竟为何如此热衷于“杀人游戏”?这种游戏是否如一些社会学家所担心的那样,会将人性引向虚伪和欺诈?
都市白领爱“杀人”
“杀人游戏”又称“警匪游戏”,最早由美国硅谷归国留学生首先带到上海,后流传到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这种游戏并非真实意义上的杀人,而是一种脑力游戏、团体游戏。
“杀人游戏”的玩法并不难,可多人同时参加,玩家上网后在“法官”面前用扑克牌抽签的方式决定“杀手”“警察”“平民”身份。拿到“杀手”牌的人选择并杀掉一位可能的“警察”,而“警察”则选定一个嫌犯。“法官”将之前的“被杀者”判定退出游戏,留言认定谁是杀手并陈述理由,剩余的人则逐一陈述,推断谁是杀手,理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最后大家以举手投票的形式定一个“杀人者”将其“杀掉”。游戏周而复始,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所有“警察”被“杀”死,“杀手”取得胜利;也可能所有的“杀手”被找出,“警察”和“平民”取得胜利。
这是一种以逻辑推理为主的脑力游戏,在都市流行开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其中20岁~35岁的白领占多数。以全国第一家专业“杀人游戏”俱乐部北京Xclub为例,自2005年年初一成立便吸收了1300多名会员。Xclub创始人崔勋介绍说,游戏从晚上6时开始,最早也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结束,每天都有人玩通宵。来玩“杀人游戏”的大部分是白领,特别是IT业和广告业的人士居多,其中不乏高层,他们每周都会玩上几个晚上。继Xclub之后,上海、广州、西安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俱乐部,上海的一家专业“杀人游戏”俱乐部甚至举行了“平安夜杀人大赛”,吸引了众多玩家。
与此同时,网络上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论坛、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问世,游戏爱好者在网络上讨论规则,交流经验,约定游戏时间、甚至利用BBS、聊天室进行在线“杀人游戏”。
现代白领何以趋之若鹜
都市里的白领中为何有这么多人对“杀人游戏”乐此不疲,甚至将其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品呢?记者采访发现,“好玩、刺激、释放压力”是他们玩“杀人游戏”最重要的理由。
武汉的周先生说:“在公司里神经绷得紧紧的,回到家里又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心,而进入游戏就比较放松,没了责任约束,可以释放压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限制你,‘杀人’不犯法,真过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说:“玩‘杀人游戏’真上瘾,特别是游戏中辩解的过程最激动人心,我们曾经有过一局争论了4个小时的经历。当你花费口舌成功说服他人取得最终胜利时,那种成就感特别令人兴奋。”
上海一家外企的白领邱小姐在朋友的介绍下刚刚学会“杀人游戏”,在她看来,“杀人游戏”的魅力在于无穷无尽的变化。“相比唱歌泡吧,杀人游戏里存在无数变数,每一局都不能预知结果,需要你的思考判断,同时锻炼你的口才、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比一般游戏有意思。而且不受场地、道具的限制,玩起来也方便。”
据了解,一些企业竟然把“杀人游戏”引入招聘和培训过程。西安一计算机公司总经理王先生说,这个游戏他已玩了好几年,并将其引入公司业务人员的培训上。因为同客户的接触就跟游戏一样,它可以锻炼人的综合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感染力,以及对他人的观察判断。
复旦大学研究生张翼轸认为,“杀人游戏”具有一般游戏没有的四个环节:1.淘汰,固定的一段时间里总是有参与者被淘汰。2.人际互动,每个人都必须充分利用说话、行动等沟通手段表现自己的价值和立场。3.裁判,游戏的参与者经过讨论决定被淘汰的人员。4.幸存者胜利,只有“活”到最后的人才能够获得游戏的胜利。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竞争的简化流程,也就是“杀人游戏”的乐趣所在。张翼轸说,“对于真实社会高度抽象的模拟是‘杀人游戏’大兴其道的原因。”
是减压阀?还是心灵毒品?
“杀人游戏”的风行引起了一部分社会学家的担忧,他们认为游戏名称本身具有引导暴力、宣传暴力的煽动性,游戏的普及化和高热化容易冲淡人们对于杀人行为的罪恶感。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无论这个人平时是多么纯真善良和诚实,一旦在‘杀人游戏’中扮演杀手角色的时候,都要竭力隐瞒自己的身份,想尽一切办法除去有威胁的人,最终‘杀’光所有的人,在这其中欺骗、谎言、伪装都是必需的手段。那么,长此以往,“杀人游戏”是否会将人性引向虚伪、欺诈?
广州的严小姐玩“杀人游戏”已近两年,在她看来,在游戏中你不可以相信任何人,“甚至你的同伴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你,人心真是太黑暗了。”她提到,一个原本一说谎就脸红的朋友玩了半年“杀人游戏”后,“如今在游戏中撒再大的谎也脸不红心不跳”。
不过大多数的游戏玩者认为,“杀人游戏”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一位已有5年资历的老玩家说:“杀人游戏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这个人的心计和心态都会暴露在其他人面前,因此我们都开玩笑说不能和同事玩游戏。”他同时也认为:“游戏中的伪装和谎言的确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德底线,只要自己掌握好尺度,游戏不会对生活有影响。”
社会学家王开玉的看法是:“杀人游戏”只是真实模拟现实社会中正当竞争被淘汰的一个过程,游戏中的伪装和狡辩,相当于竞争过程中采取的种种策略,这种游戏的风靡是当代青年面对各种竞争压力内心不安全感的表现。现代年轻人正承受比以往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如此,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还要担负更多的家庭责任,“杀人游戏”提供了一个脱离现实的虚拟空间,可以让人暂时退出社会舞台,在游戏中得到缓解压力的机会,游戏中的“杀人”和辩解都是适时的发泄,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负面影响。
都市白领究竟为何如此热衷于“杀人游戏”?这种游戏是否如一些社会学家所担心的那样,会将人性引向虚伪和欺诈?
都市白领爱“杀人”
“杀人游戏”又称“警匪游戏”,最早由美国硅谷归国留学生首先带到上海,后流传到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这种游戏并非真实意义上的杀人,而是一种脑力游戏、团体游戏。
“杀人游戏”的玩法并不难,可多人同时参加,玩家上网后在“法官”面前用扑克牌抽签的方式决定“杀手”“警察”“平民”身份。拿到“杀手”牌的人选择并杀掉一位可能的“警察”,而“警察”则选定一个嫌犯。“法官”将之前的“被杀者”判定退出游戏,留言认定谁是杀手并陈述理由,剩余的人则逐一陈述,推断谁是杀手,理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最后大家以举手投票的形式定一个“杀人者”将其“杀掉”。游戏周而复始,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所有“警察”被“杀”死,“杀手”取得胜利;也可能所有的“杀手”被找出,“警察”和“平民”取得胜利。
这是一种以逻辑推理为主的脑力游戏,在都市流行开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其中20岁~35岁的白领占多数。以全国第一家专业“杀人游戏”俱乐部北京Xclub为例,自2005年年初一成立便吸收了1300多名会员。Xclub创始人崔勋介绍说,游戏从晚上6时开始,最早也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结束,每天都有人玩通宵。来玩“杀人游戏”的大部分是白领,特别是IT业和广告业的人士居多,其中不乏高层,他们每周都会玩上几个晚上。继Xclub之后,上海、广州、西安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俱乐部,上海的一家专业“杀人游戏”俱乐部甚至举行了“平安夜杀人大赛”,吸引了众多玩家。
与此同时,网络上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论坛、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问世,游戏爱好者在网络上讨论规则,交流经验,约定游戏时间、甚至利用BBS、聊天室进行在线“杀人游戏”。
现代白领何以趋之若鹜
都市里的白领中为何有这么多人对“杀人游戏”乐此不疲,甚至将其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品呢?记者采访发现,“好玩、刺激、释放压力”是他们玩“杀人游戏”最重要的理由。
武汉的周先生说:“在公司里神经绷得紧紧的,回到家里又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心,而进入游戏就比较放松,没了责任约束,可以释放压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限制你,‘杀人’不犯法,真过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说:“玩‘杀人游戏’真上瘾,特别是游戏中辩解的过程最激动人心,我们曾经有过一局争论了4个小时的经历。当你花费口舌成功说服他人取得最终胜利时,那种成就感特别令人兴奋。”
上海一家外企的白领邱小姐在朋友的介绍下刚刚学会“杀人游戏”,在她看来,“杀人游戏”的魅力在于无穷无尽的变化。“相比唱歌泡吧,杀人游戏里存在无数变数,每一局都不能预知结果,需要你的思考判断,同时锻炼你的口才、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比一般游戏有意思。而且不受场地、道具的限制,玩起来也方便。”
据了解,一些企业竟然把“杀人游戏”引入招聘和培训过程。西安一计算机公司总经理王先生说,这个游戏他已玩了好几年,并将其引入公司业务人员的培训上。因为同客户的接触就跟游戏一样,它可以锻炼人的综合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感染力,以及对他人的观察判断。
复旦大学研究生张翼轸认为,“杀人游戏”具有一般游戏没有的四个环节:1.淘汰,固定的一段时间里总是有参与者被淘汰。2.人际互动,每个人都必须充分利用说话、行动等沟通手段表现自己的价值和立场。3.裁判,游戏的参与者经过讨论决定被淘汰的人员。4.幸存者胜利,只有“活”到最后的人才能够获得游戏的胜利。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竞争的简化流程,也就是“杀人游戏”的乐趣所在。张翼轸说,“对于真实社会高度抽象的模拟是‘杀人游戏’大兴其道的原因。”
是减压阀?还是心灵毒品?
“杀人游戏”的风行引起了一部分社会学家的担忧,他们认为游戏名称本身具有引导暴力、宣传暴力的煽动性,游戏的普及化和高热化容易冲淡人们对于杀人行为的罪恶感。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无论这个人平时是多么纯真善良和诚实,一旦在‘杀人游戏’中扮演杀手角色的时候,都要竭力隐瞒自己的身份,想尽一切办法除去有威胁的人,最终‘杀’光所有的人,在这其中欺骗、谎言、伪装都是必需的手段。那么,长此以往,“杀人游戏”是否会将人性引向虚伪、欺诈?
广州的严小姐玩“杀人游戏”已近两年,在她看来,在游戏中你不可以相信任何人,“甚至你的同伴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你,人心真是太黑暗了。”她提到,一个原本一说谎就脸红的朋友玩了半年“杀人游戏”后,“如今在游戏中撒再大的谎也脸不红心不跳”。
不过大多数的游戏玩者认为,“杀人游戏”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一位已有5年资历的老玩家说:“杀人游戏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这个人的心计和心态都会暴露在其他人面前,因此我们都开玩笑说不能和同事玩游戏。”他同时也认为:“游戏中的伪装和谎言的确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德底线,只要自己掌握好尺度,游戏不会对生活有影响。”
社会学家王开玉的看法是:“杀人游戏”只是真实模拟现实社会中正当竞争被淘汰的一个过程,游戏中的伪装和狡辩,相当于竞争过程中采取的种种策略,这种游戏的风靡是当代青年面对各种竞争压力内心不安全感的表现。现代年轻人正承受比以往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如此,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还要担负更多的家庭责任,“杀人游戏”提供了一个脱离现实的虚拟空间,可以让人暂时退出社会舞台,在游戏中得到缓解压力的机会,游戏中的“杀人”和辩解都是适时的发泄,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