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宝区作为湖北省荆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勇当先锋,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作为推进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吸纳、农业产业化转移和劳务品牌化输出的运作模式,全面统筹城乡就业,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异地转移就业和返乡自主创业。
“十一五”以来,东宝城镇化率由43%上升到56.76%,高于全国(51.27%)、全省(51.83%)、全市(47%)平均水平。农民工年人均劳务纯收入1.5万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工年均总收入的60%以上;劳务品牌年人均纯收入3.5万元,比普通劳务输出高出133.3%。
加强机制建设,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东宝区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人社、财政、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明确一名乡镇长主抓转移就业工作,同时在各行政村在职干部中选聘1名劳务信息员。从而形成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服务协调、保障到位、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区、乡镇、村一体化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全区自上而下建立起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和“一条龙”服务体系,狠抓职业培训,优化就业服务,完善维权机制。
此外,东宝区还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区政府与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下达年度工作目标,将就业、培训、创业等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对各责任主体的考核指标,对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和常态监管工作制度,及时受理和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建立了宣传动员机制,积极宣传引导转移就业工作,并发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就业状况、转移去向等基本情况,完善基础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为有针对性地组织转移就业夯实了基础。
“四化”并举,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规模转移
一是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年来,东宝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新型工业重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些地区由“村”变“社区”,带动 “农民”变“市民”。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43%上升到2011年的56.76%,带动3.6万名农民变为市民。
二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地方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当地就业局围绕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务工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明显提高,农民工年人均劳务纯收入1.5万元,工资性收入比重达60%以上。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东宝下大力气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 协会”的发展模式不断巩固,带动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配套发展相关生产、加工和服务业,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特别是返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是以劳务品牌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输出。东宝各乡镇大多地处山区,地少人多。为解决人地矛盾,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培育了一批以“东宝香菇”、“东宝缝纫”、“东宝矿工”为特色的劳务品牌,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异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另外,东宝在上海、东莞、深圳等地建有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与省内外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对接关系,为劳务品牌化输出铺平了道路。
优化就业服务,大力完善转移就业服务机制
首先,大力强化基层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和完善乡镇及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信息网络化到村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完整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零距离”服务。
其次,通过认真抓好劳务集市活动,加强日常就业服务工作,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下乡入户活动,争取着力保障本地企业用工促进就业等举措,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增加就业。
第三,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广辟门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同时,大力引导支持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大力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围绕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广泛收集空缺岗位,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第四,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实行“三个百分百”服务,即对有培训意愿的100%培训、对就业困难人员100%援助、对零转移农户100%消除,切实落实就业援助帮扶就业。
狠抓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质量
东宝区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技能程度和就业意愿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用工需求,精心打造了缝纫、电脑、家政和创业培训四大品牌,经品牌培训的农民工受到了省内外用工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同时,东宝区还扎实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认真组织就业前引导性培训,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文化、技能结构的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法规、安全常识、权益维护、求职技巧、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培训,积极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有参培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100%,并与用工单位有效合作对接,实现培训和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扎实开展特色培训,区就业训练中心从水产、农业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联合举办水产养殖、食用菌生产和蔬菜种植等当地农业优势项目的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参训学员的技能水平,为他们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强化创业服务,合力推进农民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农民创业。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工程”,规范涉及农民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放宽创业条件,开辟农民创业“绿色通道”。 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为重点,全面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措施,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经验和相关资源的返乡人员自主创业。
二是加快推进创业孵化。以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弘扬创业精神为重点,形成了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民创业园建设步伐,为农村创业者提供更优的创业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园区、小商品市场等创业载体优势,为农村创业者优先安排项目计划,优先审批用地手续,并按规定减免各项税费。
三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区就业训练中心为依托,组织专业教师免费开展系统的创业培训,并创新创业培训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创业典型带动示范和创业实训等方式,探索适合农村创业者需求的培训模式。同时,将创业培训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开业指导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四是提高创业项目转化效率。创业指导中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了一批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适合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劳动者创业的项目,引导和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并邀请由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组建的创业辅导队伍,通过门诊、上门、电话、集中、一帮一等方式,为创业者免费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创业成功率。
完善维权机制,努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方面,东宝区成立了区人社、司法、工商、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的农民工维权领导协作小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构建起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防护墙。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保障年检等专项执法检查。
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深入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民工劳动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维护权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维权意识。东宝区为农民工维权建立了绿色通道。对于农民工申诉的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案件简化程序、减免费用、优先审理。几年来,人社部门受理的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工伤认定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均达100%。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还组织工作人员远赴深圳、上海等地实地了解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状况,开展工伤、工资等维权服务20余次,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一五”以来,东宝城镇化率由43%上升到56.76%,高于全国(51.27%)、全省(51.83%)、全市(47%)平均水平。农民工年人均劳务纯收入1.5万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工年均总收入的60%以上;劳务品牌年人均纯收入3.5万元,比普通劳务输出高出133.3%。
加强机制建设,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东宝区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人社、财政、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明确一名乡镇长主抓转移就业工作,同时在各行政村在职干部中选聘1名劳务信息员。从而形成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服务协调、保障到位、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区、乡镇、村一体化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全区自上而下建立起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和“一条龙”服务体系,狠抓职业培训,优化就业服务,完善维权机制。
此外,东宝区还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区政府与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下达年度工作目标,将就业、培训、创业等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对各责任主体的考核指标,对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和常态监管工作制度,及时受理和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建立了宣传动员机制,积极宣传引导转移就业工作,并发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就业状况、转移去向等基本情况,完善基础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为有针对性地组织转移就业夯实了基础。
“四化”并举,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规模转移
一是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年来,东宝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新型工业重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些地区由“村”变“社区”,带动 “农民”变“市民”。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43%上升到2011年的56.76%,带动3.6万名农民变为市民。
二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地方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当地就业局围绕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务工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明显提高,农民工年人均劳务纯收入1.5万元,工资性收入比重达60%以上。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东宝下大力气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 协会”的发展模式不断巩固,带动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配套发展相关生产、加工和服务业,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特别是返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是以劳务品牌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输出。东宝各乡镇大多地处山区,地少人多。为解决人地矛盾,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培育了一批以“东宝香菇”、“东宝缝纫”、“东宝矿工”为特色的劳务品牌,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异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另外,东宝在上海、东莞、深圳等地建有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与省内外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对接关系,为劳务品牌化输出铺平了道路。
优化就业服务,大力完善转移就业服务机制
首先,大力强化基层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和完善乡镇及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信息网络化到村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完整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零距离”服务。
其次,通过认真抓好劳务集市活动,加强日常就业服务工作,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下乡入户活动,争取着力保障本地企业用工促进就业等举措,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增加就业。
第三,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广辟门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同时,大力引导支持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大力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围绕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广泛收集空缺岗位,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第四,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实行“三个百分百”服务,即对有培训意愿的100%培训、对就业困难人员100%援助、对零转移农户100%消除,切实落实就业援助帮扶就业。
狠抓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质量
东宝区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技能程度和就业意愿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用工需求,精心打造了缝纫、电脑、家政和创业培训四大品牌,经品牌培训的农民工受到了省内外用工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同时,东宝区还扎实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认真组织就业前引导性培训,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文化、技能结构的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法规、安全常识、权益维护、求职技巧、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培训,积极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有参培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100%,并与用工单位有效合作对接,实现培训和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扎实开展特色培训,区就业训练中心从水产、农业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联合举办水产养殖、食用菌生产和蔬菜种植等当地农业优势项目的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参训学员的技能水平,为他们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强化创业服务,合力推进农民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农民创业。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工程”,规范涉及农民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放宽创业条件,开辟农民创业“绿色通道”。 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为重点,全面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措施,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经验和相关资源的返乡人员自主创业。
二是加快推进创业孵化。以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弘扬创业精神为重点,形成了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民创业园建设步伐,为农村创业者提供更优的创业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园区、小商品市场等创业载体优势,为农村创业者优先安排项目计划,优先审批用地手续,并按规定减免各项税费。
三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区就业训练中心为依托,组织专业教师免费开展系统的创业培训,并创新创业培训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创业典型带动示范和创业实训等方式,探索适合农村创业者需求的培训模式。同时,将创业培训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开业指导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四是提高创业项目转化效率。创业指导中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了一批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适合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劳动者创业的项目,引导和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并邀请由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组建的创业辅导队伍,通过门诊、上门、电话、集中、一帮一等方式,为创业者免费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创业成功率。
完善维权机制,努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方面,东宝区成立了区人社、司法、工商、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的农民工维权领导协作小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构建起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防护墙。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保障年检等专项执法检查。
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深入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民工劳动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维护权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维权意识。东宝区为农民工维权建立了绿色通道。对于农民工申诉的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案件简化程序、减免费用、优先审理。几年来,人社部门受理的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工伤认定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均达100%。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还组织工作人员远赴深圳、上海等地实地了解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状况,开展工伤、工资等维权服务20余次,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