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之路始于行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承德技师学院作为全国一体化课改试点院校,在全校启动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实验”,计划用六年时间在各个专业基本完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工作站的建设。
  对于学校上下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跨越性的改革。在已走过的三年时间里,这所学校呈现了出了自己在一体化课改方面的鲜明特色。而毋庸置疑的是,在前进的路上,全校上上下下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更加笃定,对一体化课改的前景目标更加坚定。
  持续改进的课程
  体系是关键
  在承德技师学院的一体化课堂上,记者看到个“奇怪”的现象:老师站在讲台前,悠闲地喝着茶,准备着下一节课要用的资料,学生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或者安静地查着资料、画着图样,或者热烈地讨论着,没有一个学生睡觉、玩手机、开小差,课堂秩序井然,气氛时而紧张时而轻松。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备受各位职校教师羡慕的。然而,在轻松的背后,不仅是教师个人从传统型教师到一体化教师的转变过程,也是一体化课改推进的探索历程。
  学校电气工程系的李振革老师告诉记者,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要真正实现“放而不乱、松而不懈”,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成绩,将他们平均分配,不能把善于学习交流的同学都放在一组,那就乱了。”赵福忠和田悦妍两位教师也都有同感,他们介绍说,刚开始课改时,学生不习惯,有的不愿意主动交流,有的又表现得过于积极,上一堂课也是在考核教师的情商。
  但光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还远远不够,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体化课改的“命门”所在。真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学习,在乐趣中专注投入,靠的是课程体系的整体开发以及每一份工作页的精心设计。
  承德技师学院在启动一体化课改之初,就抓住了这个关键点。
  2010年1月,学校吹响了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号角。全校被抽调的骨干教师放弃暑假,先后到200多家企业走访调研,发放了各类调查表格;学校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和提炼。学校还特邀赵志群、陈李翔两位一体化课改权威专家作为顾问,以赵志群、徐国庆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和《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为参考,采用学习领域课程递进,其他项目、学科、活动课程跟进的系统组合方式,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还特别强调规范性和科学性。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的相关开发规程,运用BAG、DACUM和“鱼骨图”等课程开发方法。三年时间过去,承德技师学院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摞资料,先后设置出学习情境一千多个、教学工作页2300多套。
  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再反馈、完善。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系的翟玉新老师介绍说,各个专业每个月都会有一体化教学的讨论会,老师们在一起讨论总结课堂经验,不断修改完善工作页内容。经过这样反复雕琢,再制作成相应的校本教材。目前,各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视频、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等也初具规模。
  而最具承德技师学院特色的,是学校不仅在一体化试点专业全面开展改革实践,在语文、德育等公共课中也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应探索,教师们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通过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课堂和教学方式,力争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理念、以学习情境为课程结构、以校本教材为课程载体,一体化课改最终的目标和受益者就是学生。学校将一体化课改的落脚点定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的培养,在一体化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细节的设计,例如通过“学习日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都说,每天晚自习的时候回忆下今天所学,并记录在学习日记上,自己觉得很充实,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更让自己今后的学习有动力。学校副校长张新启介绍说,承德技师学院的一体化不仅仅是理实课程组合的一体化、工作学习课程模式的一体化,还是学生在成长为合格职业人的过程中全面发展的一体化。
  构建长效机制是保证
  内涵建设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而课程改革则是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承德技师学院将一体化课改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经之路,这场课改从一开始就是“声势浩大”的。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在启动一体化课改的动员大会上,与会人员不仅包括任课教师,科研处职员、机关工作者、后勤人员等所有在校人员都加入到了这场改革中,课改被定位为“一把手工程”。
  这项课改实验启动之时,学校就成立了一体化课题改革指导工作组、制度建设组等22个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如何避免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尴尬境地,学校在构建长效机制上进行了持续探索。
  不少教师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了调研、开发、工作页编写的工作中,这也帮助他们实现从传统教师到一体化教师的转变,突破自身职业发展的瓶颈。用卜立新校长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师资培训就是在一体化课改的实践中同步推进的。要让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就要让他参与一体化课改的整个流程,这样轮一遍下来,就相当于一次彻底的培训了。”
  各系部每月都会举行一体化教学展示会。会上,教学主任、系主任、任课教师都会作演讲,学生也会上台讲述自己一体化课改后的学习体会。之后是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公开课,接受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评判。为了在听课评定组面前上好公开课,教师会提前和学生讨论任务要如何设计、情景要怎样搭建,师生一同备课,共同进步,真正实现了“双赢”。
  当记者问到,教师如何能长久保持课改的动力和热情?张新启介绍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一大特色——“五星级”教师评定方法,以星级荣誉感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目前,学校有84名教师通过了一级认定,17人被评定为二星级,5人被评定为3星级。
  有人说,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是革教师的“命”。这句话在承德技师学院也得到了印证。“五星级”教师的评定标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备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之外,教师还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使用多媒体能力、组织学生评价能力等多种能力,必须不断突破自我。与此同时,学校也在相关待遇政策、职业发展机会上向一体化教师倾斜,以引导更多教师向一体化教师转型。   就在记者采访前,从2013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传来喜讯,承德技师学院派出参赛的八位教师全部获奖,并将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比赛。在说课大赛上还有一个细节,在答辩环节中,本来是考官对参赛者的考核关系,最后变成了考官向学校参赛教师请教一体化课改的相关问题。捷报传来,全校教师都备感振奋,校长卜立新说:“这次参赛获奖教师都是从事一体化教学的青年教师,获奖不仅让老师们信心大增,同时也是对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宣传,起了很好的倡导和引导作用,必将促使教师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一体化课改的实践中。”
  实践与理论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学院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也注重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论探索,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来为一体化教学向纵深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学校自办了刊物《新职教论坛》,记载了各个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个开发过程,呈现了各位教师、系主任直至校领导对一体化课改的思考,还记录了师生们对一体化教学的切身感受。三年来,学校制作了10期《新职教论坛》和20期《一体化改革简报》,刊出文章累计200万字,学校先后有22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省级科研课题和两项国家级课题立项研究,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教学工厂是最佳载体
  校企合作与一体化教学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卜立新校长在学校一体化课改中期总结大会上说,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主线就是深化校企合作,一是稳固基地关系,实施冠名培养和创建校企集团;二是创建教学工厂。
  记者采访时正逢学校举办第十届技能节,在导游专业学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的实训楼和教学工厂。“教学工厂”不是传统意义上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校办厂”,而是以为学生创设全真实训环境为目标、以良性生产运营为基础、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保障、校企合作创建的校园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是结合所处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和学校自身特点,培养人才模式的最好平台。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有效形式。”卜立新校长进行了特别强调。
  在教学商场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负责日常运营,体验从产品策划、宣传到销售的全过程。在双元宾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做实习服务生,实地学习摆台、客房服务等。此外,目前学校正在运营的还有双元广告公司、红黄蓝幼儿园等实训平台,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直接进入真实的生产环境,提前了解岗位要求。为了让教学工厂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由系部和教学工厂共同制定,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评价,从而推动一体化教学。而这一模式还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以往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用工需求担忧与压力。
  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教学工厂中,也融入了一体化教学的环节和整个培养过程中。
  在学校的一体化学习站中,有讨论区、教学区、资料区、展示区四个区域,以保证一体化课程的情境创设和实施。实训楼、教学工厂中,到处可见7S展板。老师们介绍说,学生们在实操过程中的清扫桌面、摆放工具等表现都是考查的一部分,这些都会计入成绩评价。
  同时,德育教育也被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融入了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承德技师学院看来,职业成长是职业资格和能力的成长,职业的学习和教育应该以职业工作的路线来设计和规划的。教师们经常会向学生们传授这样一种信念:虽然刚开始你们是端盘子的服务员,但是日后要成为领班,最终成为大堂经理;即使现在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但总有一天要成为班组长、甚至全厂的技术主管。
  承德技师学院的校训是“厚德载物,成才报国”。对还是青少年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也许这个目标离他们太遥远,但张新启副校长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不要认为一线工人和报国之间有点远,只要你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为国家做了贡献。如果你能当班组长,带领几十人过上好日子,你的贡献就变大了,做到车间主任贡献就更大。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加,就是一个报国的过程。”
  卜立新校长介绍说,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实现三个方位的对话,即和工作实践对话、和社会对话、和自我对话。在后三年的规划里,学校将以问题为突破口,继续在教师能力、资源配套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强力推进教改工作,力争最大化实现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人格高尚、行为规范、技能过硬、知识全面、特长突出、终身
  发展。
  自2009年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试点院校都纷纷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承德技师学院在探索的过程中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与特色。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也曾以及正在遭受挑战与困惑。
  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效果必须留待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承德技师学院提出要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能工作、体系化、有动力”,以及为此付出的种种努力和全情投入的热情,无疑在不断缩短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距离,近一点,更近一点……
  师生共话一体化
  关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
  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作用。锻炼小组中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当小老师。我们班在上电机拖动与运行这堂课时,我们在校园里就真实体会到了工厂车间的情景,通过分组合作设计方案,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模拟工厂实际操作。我们现场操作后进行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提高了学习效率。
  ——电气工程技术系学生纪婷婷
  关于知识的深入学习
  自2012年8月入校以来,我进入了一种全新的上课模式。刚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一体化,为什么要这么上课?还是比较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的教学方式。渐渐地,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我们了解了课堂的意义,也适应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装备制造系学生张运达
  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摸索出了我系理论学习的新路子。一是以校园超市、食堂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二是在商务营销工作站展开“情境模拟”一体化教学;三是在教室展开“角色扮演”一体化教学;四是以教学商场和健身中心为场所,展开任务引领一体化教学。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翟玉新
  关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会发给我们一份工作页,它相当于一个路标,我们看了工作页就知道要往哪里去学习,知道要往哪里去找知识点。每个项目中都会交代工作背景、工作方向和工作分工,使每个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专业技术。
  ——建筑工程系学生王东升
  师资队伍是一体化实施的关键因素,我系老教师整体专业理论 、技能水平较高,但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也较大。青年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形式上做得比较好,但是技能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加强相互学习、加大培养力度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电气工程技术系主任赵民
  关于综合职业素质的打造
  经过一体化课堂的锻炼后,在成果展示和汇报的时候,我们再不会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了。在实训车间的一体化工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学到的东西,例如与人沟通合作的社会能力,有责任感、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电气工程技术系学生李鑫淼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我们最重要的无非是心灵上能迅速地成长,更快地适应社会,为我们即将面临的工作打基础,一体化课堂恰恰给了我们走进社会的自信。有助于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奋斗目标,走向更为宽广的职业道路。
  ——建筑工程系学生简赫
  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是我校当前及下阶段的重点工作,教务处将以示范校建设为中心,狠抓教学规范和一体化课程推进两项工作,在师资培训和教学过程管理上下功夫。即“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依据,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以星级教师评定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学素质”。与传统“双师型”教师相比,一体化教师应融专业理论、专业专项操作技能、实际生产和管理能力、社会核心能力于一体。
  ——教务处长齐世杰
其他文献
3月23日,“广州现代技工教育文化体系”研究课题开题仪式暨纪念教研室成立三周年文化沙龙在广州顺利举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郑朝阳,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黄远飞、副局长钟丽英,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湘、广州市职业技能教研会会长董克义、北京师范大学职教所所长赵志群教授、湖南农业大学职教学院周明星教授、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运泉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教学院院长刘合群教授等
教学中有美学,教学要贯彻美育,这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实施美育,必须从教材挖掘美、以教学展示美、引导学生创造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教材内在美,让古板的内容生动起来  机械制图教学,教师只有挖掘教材的内在美,才能使学生认识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搜寻,就可以找出制图教材很多美育“亮点”。  1.规范美  图样
计划  浙江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三年行动计划  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正式发布《浙江省高技能人才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标志着该省高技能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根据计划,到2013年底,浙江省要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3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0万人;选送海外培训高技能人才300名,培养300名具有地方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从省外引进急需型高技能人才3000名,其中海
技工学校素来偏重技能教学,学校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争金夺银的同时,难免会对文化课教学有所忽视,加之技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本来就相对薄弱,因此,文化课教学就成了许多技校的软肋。为了加强技校文化基础课建设,转变技校文化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增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课对专业课教学以及学生德育工作的服务功能,2010年12月17日宁波市“南三县”技工学校文化课基础理论教学论坛在奉化召开。  文化课教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现代教育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成两类,即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认为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有机统一,情感与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交融,并行不悖。这为现代教育开辟了一方新的视野,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摘 要:本文以中职(技工)院校(以下简称为中技a院校)文秘档案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讨论了一体化教学可能的途径和方法,并举出相关案例,最后阐述了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一体化教学 职业能力 培养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中技院校文秘档案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各校根据校情每周开设二至四节课不等,通常开设一学年。教授内容大致为行政公文、宣传应用文、事务应用文、经
教育部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研究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共60条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
“对不起,我们没在办公室,在外面开会。”“不好意思,今天我们在学校调研。”“对不住,对不住,今天到苏州学习了。”在一个星期之内,记者三次拨打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办公室的电话,都未能找到他们,只能与他们用手机通话。给记者的感觉是:似乎,他们永远在  路上。  确实如此。  自从三年前这个研究室成立以来,教研室的十个人就像台永动机一样,一刻也歇不下来了。仅仅去年,他们就调研和开会200多次,写出材料7
CA6140车床是工厂企业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机械设备,CA6140电气控制线路及常见故障检修更是要求技术院校电气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笔者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其中关于CA6140车床的用途、主要结构、运动形式及控制要求、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分析等方面叙述得非常详细,这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完善、较系统的教学内容。但是,关于CA6140车床常见电气
在焊接领域,女焊工为数不多,技术高超的女焊工技师更是凤毛麟角。1989年,孔汴莉从职高焊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开封空分集团钣焊分厂做焊工,走上了黑色焊——这个焊工工种中最脏、最累、噪音大、粉尘污染严重的岗位。  从此以后,孔汴莉就与这个常人认为不适合女性干的岗位较上了劲。师傅操作时,她在一旁仔细观察焊接动作,谨记在心反复练习;别人休息时,她在仔细研读焊工操作书籍,反复琢磨焊接技术。此外,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