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教高中以来,我每个月末都会对自己本月的教学工作作总结,新课程对高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时要反思,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根据教学实际我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试图找到解决办法。
第一,课堂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给学生很少的时间阅读课本。有时为了赶时间,在学生对文本很不熟悉的情况下,教师便开始讲解,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来的定式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一发不可收拾。这样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第二,课堂预设较多,生成较少。课堂上,从导语到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严格按照事先备好的进行,甚至拓展延伸都作好了固定答案,这样既限制了自己的思路,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没有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年龄、年级的不同,清一色用一种刻板、僵化、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忽视了学生的问题,课堂中具体的教学和管理行为长期以来凝为刻板的、单调的、不变的模式。
第三,对知识和能力“情有独钟”,对情感、意志、价值观,对过程和方法没有足够重视,忽视了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比如,诗歌教学,只注重鉴赏方法的讲解,而忽视了人文关怀,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强调一字一句的翻译,把文本肢解来读,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在学习散文时,只重视表现手法等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名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名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第二,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是复杂的,运动变化的。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预设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所有可能的变化。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价值的生成,教师除采取积极鼓励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得适当调整,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即使偏离预定目标,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当然,课堂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确定的。如果学生的生成对课堂教学无价值,或需今后解决等,教师的正确做法是:做出合理取舍的同时,对学生的生成也应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要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是课堂上能否讨论和解决的,只要是我提出的,老师都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不至于被消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自行去研究,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第三,追求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进行情感教育。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课本是语文教学所凭借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利用教材文章所描绘的文字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祖国秀丽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历史的文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利用范文中描写至亲至爱的篇章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利用跟自然环保相关的段落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责任。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名作,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同遭遇带领学生进入情感的乐园:去安慰被贬在江州的白居易,去拜访黄州承天寺的苏轼……让学生随着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道流泪,一起激动,一同成长。
各种报刊上常报道有关环境遭破坏及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文章,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此类文字来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珍爱自己生存空间的意识。新闻媒体中常介绍先进人物超越自我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生命的感情。影视作品中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执著精神又可以燃起学生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勤奋学习的热情。教师可刻意用相关文字去“煽情”。
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做一位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创造、不斷反思的实践者,当一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
(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
第一,课堂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给学生很少的时间阅读课本。有时为了赶时间,在学生对文本很不熟悉的情况下,教师便开始讲解,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来的定式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一发不可收拾。这样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第二,课堂预设较多,生成较少。课堂上,从导语到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严格按照事先备好的进行,甚至拓展延伸都作好了固定答案,这样既限制了自己的思路,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没有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年龄、年级的不同,清一色用一种刻板、僵化、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忽视了学生的问题,课堂中具体的教学和管理行为长期以来凝为刻板的、单调的、不变的模式。
第三,对知识和能力“情有独钟”,对情感、意志、价值观,对过程和方法没有足够重视,忽视了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比如,诗歌教学,只注重鉴赏方法的讲解,而忽视了人文关怀,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强调一字一句的翻译,把文本肢解来读,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在学习散文时,只重视表现手法等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名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名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第二,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是复杂的,运动变化的。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预设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所有可能的变化。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价值的生成,教师除采取积极鼓励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得适当调整,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即使偏离预定目标,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当然,课堂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确定的。如果学生的生成对课堂教学无价值,或需今后解决等,教师的正确做法是:做出合理取舍的同时,对学生的生成也应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要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是课堂上能否讨论和解决的,只要是我提出的,老师都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不至于被消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自行去研究,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第三,追求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进行情感教育。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课本是语文教学所凭借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利用教材文章所描绘的文字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祖国秀丽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历史的文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利用范文中描写至亲至爱的篇章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利用跟自然环保相关的段落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责任。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名作,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同遭遇带领学生进入情感的乐园:去安慰被贬在江州的白居易,去拜访黄州承天寺的苏轼……让学生随着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道流泪,一起激动,一同成长。
各种报刊上常报道有关环境遭破坏及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文章,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此类文字来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珍爱自己生存空间的意识。新闻媒体中常介绍先进人物超越自我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生命的感情。影视作品中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执著精神又可以燃起学生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勤奋学习的热情。教师可刻意用相关文字去“煽情”。
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做一位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创造、不斷反思的实践者,当一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
(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