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职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必须从心理上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提高,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使学生做到自觉学习,积累经验?敬请详细阅读这篇文章。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规范,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如今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的经济已发展到世界的前茅,物质文明的快速提升,使得精神文明与法治文明没有同步发展。我国最近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它担负着大工匠的缔造任务;如何打造工匠精神已迫在眉睫。如今把提高大工匠的职业素养放在第一位,也是德育教师的工作核心。担任中职德育教师必须思考:“怎样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呢?”这个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经过多年的上课经验,自己加以总结:要从职业意识与态度上启发学生,以坚守职业责任和纪律作为衡量“大工匠”是否打造成功的标准。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解决中职校的德育老师面临的困惑:目前,中职生只重视技能知识的学习,轻视文化课程的讲解,进而忽略职业素养的修炼,这样后果是直接导致中职生在参加工作后,因没有纪律的约束和责任的担当而被公司辞退。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社会急需大批的劳动大军,而中职生成功就业人数只占毕业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究其原因有:其一)工作量大,与自身所得不匹配,其二)工作条件比较差,身心受束缚;其三)师傅要求太高,自身的技能达不到标准,其四)关系难处,怕同事们瞧不起等等导致一半的毕业生不能按所学专业从事社会服务。最根本因素是学生的技能与从业态度与用人单位不协调,没有踏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学生不从自身找原因,总会怨天尤人。如果能虚心听从师傅的引领,和同事比着干活,边实践边学理论,把在校的基础知识不断拓展,不断提升学识,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选择的职业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成功;要达到这个效果必需从在校时期抓起,必需具有职业素养的意识,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即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克服四大难题,把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发挥出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将职业素养即职业道德与修养融入职业选择之中:要将我喜欢干的工作和愿意从事的职业活动转变成行业需要我干什么?应看到了双向选择,俩者互相对照、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完美结合。
使学生遵从职业素养的要求,明确达到的两个标准:第一要看是否有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这是从业者的第一标签,这个责任的培养使学生在心里建立起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也是认识职业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原动力才会服从组织纪律,能把专业技能与职业责任结合起来。站在企业需求的角度对就业者的选择来看:首先要会做人即有责任心;其后才是学识、经验与能力的积累及应用。有了职业责任能提醒劳动者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提升专业技能;所以说职业责任是理想中的工作与工作中的理想完美结合点。
第二要看职业纪律的形成即学会服从命令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中职生要有纪律性:因为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其特点是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只有遵守团队纪律,才能打造团队精神。老师要通过纪律与自由互相依存的关系来让学生明确自觉遵守与职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服从精神是每个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一个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会自觉服从安排,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创造出可喜的成果。
如何把中职生的职业素养的两个目标规划好,必需经过四个途径:一是要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即职业意识;学生对职业行为(行规)的了解要从思考转变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不断升华的过程,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中职生要做好在校的宣传工作:通过对职业人的角色布置、职业生涯规划的安排,激发学生对树立个人目标,奋发进取的职业态度,训练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准确地评价自己,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与控制能力。
二是要陶冶学生对职业 的依恋感------即职业情感:教师通过激励和引导法,让优秀学长与在校生面对面地谈职业经历,用榜样的示范作用点燃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热爱之情,以及让学生到工厂实地观摩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使学生能认准自己在本行业中扮演的职业角色,为步入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岗位基础,并完成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成功转换
三是要磨炼学生对职业的坚守度------职业意志:在步入职业学校初期,通过军训的方式磨炼自己坚定、执着的意志。锻炼性格、强化纪律的观念,必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学生会想象在职业中遇到的困境与阻力,要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团组织举办的训练营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校方与工厂师傅取得联系,用传、帮、带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出困境。同时向学长们学习驾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调整个人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学会吸取成功者的间接经验,在应用的现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即会把间接经验转变成直接经验
四是培养学生对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职业规范:其目的是提升竞争意识,把握就业机会。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是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最直观的表现。中职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因此在行为上难免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偏差。职业发展本身具有双向性使其行为规范也具有两面性。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互相尊重的良好态度,规范、整洁的行为习惯。德育是反复的持续过程:在校期间对照日常的行为规范督查制度,通過每天的重复的组织检查到反馈的循环之中。奖优罚劣,使学生由被动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
以上是我多年教学的目标,也是社会所需的大工匠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从现在、从自我做起:敢于面对学生家长的期盼及国家建设的需求;逐步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找到成熟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一技之长,成为听从组织安排,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工匠。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道德与法律》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规范,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如今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的经济已发展到世界的前茅,物质文明的快速提升,使得精神文明与法治文明没有同步发展。我国最近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它担负着大工匠的缔造任务;如何打造工匠精神已迫在眉睫。如今把提高大工匠的职业素养放在第一位,也是德育教师的工作核心。担任中职德育教师必须思考:“怎样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呢?”这个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经过多年的上课经验,自己加以总结:要从职业意识与态度上启发学生,以坚守职业责任和纪律作为衡量“大工匠”是否打造成功的标准。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解决中职校的德育老师面临的困惑:目前,中职生只重视技能知识的学习,轻视文化课程的讲解,进而忽略职业素养的修炼,这样后果是直接导致中职生在参加工作后,因没有纪律的约束和责任的担当而被公司辞退。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社会急需大批的劳动大军,而中职生成功就业人数只占毕业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究其原因有:其一)工作量大,与自身所得不匹配,其二)工作条件比较差,身心受束缚;其三)师傅要求太高,自身的技能达不到标准,其四)关系难处,怕同事们瞧不起等等导致一半的毕业生不能按所学专业从事社会服务。最根本因素是学生的技能与从业态度与用人单位不协调,没有踏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学生不从自身找原因,总会怨天尤人。如果能虚心听从师傅的引领,和同事比着干活,边实践边学理论,把在校的基础知识不断拓展,不断提升学识,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选择的职业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成功;要达到这个效果必需从在校时期抓起,必需具有职业素养的意识,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即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克服四大难题,把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发挥出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将职业素养即职业道德与修养融入职业选择之中:要将我喜欢干的工作和愿意从事的职业活动转变成行业需要我干什么?应看到了双向选择,俩者互相对照、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完美结合。
使学生遵从职业素养的要求,明确达到的两个标准:第一要看是否有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这是从业者的第一标签,这个责任的培养使学生在心里建立起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也是认识职业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原动力才会服从组织纪律,能把专业技能与职业责任结合起来。站在企业需求的角度对就业者的选择来看:首先要会做人即有责任心;其后才是学识、经验与能力的积累及应用。有了职业责任能提醒劳动者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提升专业技能;所以说职业责任是理想中的工作与工作中的理想完美结合点。
第二要看职业纪律的形成即学会服从命令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中职生要有纪律性:因为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其特点是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只有遵守团队纪律,才能打造团队精神。老师要通过纪律与自由互相依存的关系来让学生明确自觉遵守与职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服从精神是每个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一个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会自觉服从安排,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创造出可喜的成果。
如何把中职生的职业素养的两个目标规划好,必需经过四个途径:一是要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即职业意识;学生对职业行为(行规)的了解要从思考转变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不断升华的过程,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中职生要做好在校的宣传工作:通过对职业人的角色布置、职业生涯规划的安排,激发学生对树立个人目标,奋发进取的职业态度,训练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准确地评价自己,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与控制能力。
二是要陶冶学生对职业 的依恋感------即职业情感:教师通过激励和引导法,让优秀学长与在校生面对面地谈职业经历,用榜样的示范作用点燃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热爱之情,以及让学生到工厂实地观摩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使学生能认准自己在本行业中扮演的职业角色,为步入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岗位基础,并完成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成功转换
三是要磨炼学生对职业的坚守度------职业意志:在步入职业学校初期,通过军训的方式磨炼自己坚定、执着的意志。锻炼性格、强化纪律的观念,必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学生会想象在职业中遇到的困境与阻力,要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团组织举办的训练营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校方与工厂师傅取得联系,用传、帮、带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出困境。同时向学长们学习驾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调整个人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学会吸取成功者的间接经验,在应用的现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即会把间接经验转变成直接经验
四是培养学生对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职业规范:其目的是提升竞争意识,把握就业机会。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是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最直观的表现。中职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因此在行为上难免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偏差。职业发展本身具有双向性使其行为规范也具有两面性。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互相尊重的良好态度,规范、整洁的行为习惯。德育是反复的持续过程:在校期间对照日常的行为规范督查制度,通過每天的重复的组织检查到反馈的循环之中。奖优罚劣,使学生由被动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
以上是我多年教学的目标,也是社会所需的大工匠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从现在、从自我做起:敢于面对学生家长的期盼及国家建设的需求;逐步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找到成熟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一技之长,成为听从组织安排,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工匠。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道德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