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定位于人类的“明天”
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环境教育(EE),环境人口与发展教育(EPD)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SD)三个阶段。最终,ESD将其目标定位于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开展的系列教育。
201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在日本召开。会上发布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总结报告》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全球行动计划》再次明确了ESD教育就是为了“可持续未来社会”。这一变化发展表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的环境保护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因此,ESD教育是明天的教育,是瞄准如何规划和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世界而开展的教育。
二、ESD教育主要对象是“明天”的公民
(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生态系统的核心,这就决定了在人—自然—社会这一生态系统中,人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以及采取的行动决定了人类自身和世界的未来。正因如此,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联合国首先都是在教育领域开展,把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对象是以青少年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公众
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组织者就把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最初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场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就是在学校中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进行。之所以把青少年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对象,一是因为青少年本身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受教育群体;二是因为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三是因为青少年是未来的公民,人类和世界未来命运决定于青少年今天所接受的教育,塑造好今天的青少年就是塑造美好的明天。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朝着广义方向发展,内容和外延不断丰富,其受众对象不断扩大。
总体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促进包括学生和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内的一切学习者自身发展和转变社会的潜力,使学习者掌握应对当今和未来挑战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期望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帮助未来公民及社会公众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三、ESD内容上引导人们设计美好的明天
(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使人类陷入困境
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披露了农药造成了全方位污染,并强调环境实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批判了欧洲科学界传统思维的狂妄。然而,这在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的呼吁声中,今天的科学界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物种灭绝的速度,已大大超过了物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死亡的速度。
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将人类和地球逼上了绝路,人类必须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协调发展。基于此,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将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ESD教育内容就是帮助人类实现美好的明天
1.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个体层面培育未来公民去规划“明天”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针对青少年个体注重从五个方面培养具有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未来公民。第一,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即“四个尊重”: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第二,掌握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学知识。第三,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包括基础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等。第四,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主要是指要培养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环保和绿色生活方式。第五,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当前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从而有目标、有能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2. 可持续发展教育助力区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开始的《十年计划》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三个关键领域是社会、经济和环境。通过教育,帮助每个人认识到各自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社会角色与责任,鼓励人们自觉参与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去。按照这一文件的部署,国际社会将在以下5个重点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推进;更新学习与培训方式;提升教育者和培训者的能力;动员青年人广泛参与;参与制定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转变方面,即要使任何年龄的学习者都能参与促进所生活的社会向更加绿色的社会转变,激励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使其最终成为积极的奉献者,以创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宽容、包容、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可见,当前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实现个人、集体、社区、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
近30年的探索证明,只有面向未来,在以青少年为核心的社会公众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生活和行动,推动区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环境教育(EE),环境人口与发展教育(EPD)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SD)三个阶段。最终,ESD将其目标定位于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开展的系列教育。
201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在日本召开。会上发布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总结报告》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全球行动计划》再次明确了ESD教育就是为了“可持续未来社会”。这一变化发展表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的环境保护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因此,ESD教育是明天的教育,是瞄准如何规划和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世界而开展的教育。
二、ESD教育主要对象是“明天”的公民
(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生态系统的核心,这就决定了在人—自然—社会这一生态系统中,人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以及采取的行动决定了人类自身和世界的未来。正因如此,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联合国首先都是在教育领域开展,把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对象是以青少年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公众
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组织者就把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最初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场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就是在学校中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进行。之所以把青少年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对象,一是因为青少年本身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受教育群体;二是因为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三是因为青少年是未来的公民,人类和世界未来命运决定于青少年今天所接受的教育,塑造好今天的青少年就是塑造美好的明天。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朝着广义方向发展,内容和外延不断丰富,其受众对象不断扩大。
总体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促进包括学生和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内的一切学习者自身发展和转变社会的潜力,使学习者掌握应对当今和未来挑战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期望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帮助未来公民及社会公众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三、ESD内容上引导人们设计美好的明天
(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使人类陷入困境
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披露了农药造成了全方位污染,并强调环境实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批判了欧洲科学界传统思维的狂妄。然而,这在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的呼吁声中,今天的科学界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物种灭绝的速度,已大大超过了物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死亡的速度。
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将人类和地球逼上了绝路,人类必须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协调发展。基于此,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将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ESD教育内容就是帮助人类实现美好的明天
1.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个体层面培育未来公民去规划“明天”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针对青少年个体注重从五个方面培养具有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未来公民。第一,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即“四个尊重”: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第二,掌握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学知识。第三,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包括基础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等。第四,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主要是指要培养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环保和绿色生活方式。第五,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当前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从而有目标、有能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2. 可持续发展教育助力区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开始的《十年计划》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三个关键领域是社会、经济和环境。通过教育,帮助每个人认识到各自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社会角色与责任,鼓励人们自觉参与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去。按照这一文件的部署,国际社会将在以下5个重点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推进;更新学习与培训方式;提升教育者和培训者的能力;动员青年人广泛参与;参与制定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转变方面,即要使任何年龄的学习者都能参与促进所生活的社会向更加绿色的社会转变,激励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使其最终成为积极的奉献者,以创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宽容、包容、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可见,当前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实现个人、集体、社区、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
近30年的探索证明,只有面向未来,在以青少年为核心的社会公众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生活和行动,推动区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