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的德育内容很多,课前要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针对当今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结合五年级的教材特点,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重点学习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对园中迷人景色和融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按着学习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被侵略者一把火化成了灰烬,学生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这是一把耻辱的火,要把耻辱化为动力,努力学习,建设祖国,使祖国的明天更强大。这样在学课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品格、理想、信念教育。如《落花生》一课,通过与苹果、石榴、葡萄等果实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花生具有“不炫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并进一步认识到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邮递员、交警等在这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亲情教育。五年级上学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等就是一组充满亲情的课文,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但有时也是严格的要求,父母之爱有多种表达方式。这组课文学完后,我组织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学生通过信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了感恩之心,浓浓的亲情见于笔端。
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如《草原》一课,通过对草原美景的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升起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珍珠鸟》《小桥流水人家》《猫》等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感情,还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到提高。
二找准结合点,将德育目标与学科目标有机整合
在课堂上如何将德育目标与学科目标有机整合呢?我经常采用激发情感法、推敲品味法、联系实际法等方法来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下面以《珍珠鸟》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将德育目标与学科目标有机整合的。
《珍珠鸟》一文描写的是“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他与“我”能够和睦相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产生喜欢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且知道无论是人与动物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都要靠相互的信赖。
1.激发情感法
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理智碰撞过程、人格感染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渗透德育的基础。“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文章中这种满溢着爱意的描写非常多,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一开篇,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由于有爱,学生格外认真地观察着小鸟的一举一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天真的生灵的喜爱。
2.推敲品味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读课文容易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满足于了解具体的情节,对于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内容则很少去思索,去体会。在教学中,我注意围绕课文的中心,抓住关键的词、句、段、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章求其训”,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3.联系实际法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目本来就和学生的思想生活结合得很紧密。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用课文中正确的思想观点,自觉地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自我教育,这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尾一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 在此,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张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凌燕
一挖掘教材内容,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的德育内容很多,课前要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针对当今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结合五年级的教材特点,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重点学习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对园中迷人景色和融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按着学习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被侵略者一把火化成了灰烬,学生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这是一把耻辱的火,要把耻辱化为动力,努力学习,建设祖国,使祖国的明天更强大。这样在学课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品格、理想、信念教育。如《落花生》一课,通过与苹果、石榴、葡萄等果实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花生具有“不炫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并进一步认识到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邮递员、交警等在这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亲情教育。五年级上学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等就是一组充满亲情的课文,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但有时也是严格的要求,父母之爱有多种表达方式。这组课文学完后,我组织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学生通过信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了感恩之心,浓浓的亲情见于笔端。
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如《草原》一课,通过对草原美景的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升起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珍珠鸟》《小桥流水人家》《猫》等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感情,还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到提高。
二找准结合点,将德育目标与学科目标有机整合
在课堂上如何将德育目标与学科目标有机整合呢?我经常采用激发情感法、推敲品味法、联系实际法等方法来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下面以《珍珠鸟》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将德育目标与学科目标有机整合的。
《珍珠鸟》一文描写的是“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他与“我”能够和睦相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产生喜欢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且知道无论是人与动物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都要靠相互的信赖。
1.激发情感法
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理智碰撞过程、人格感染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渗透德育的基础。“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文章中这种满溢着爱意的描写非常多,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一开篇,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由于有爱,学生格外认真地观察着小鸟的一举一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天真的生灵的喜爱。
2.推敲品味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读课文容易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满足于了解具体的情节,对于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内容则很少去思索,去体会。在教学中,我注意围绕课文的中心,抓住关键的词、句、段、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章求其训”,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3.联系实际法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目本来就和学生的思想生活结合得很紧密。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用课文中正确的思想观点,自觉地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自我教育,这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尾一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 在此,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张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