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新课程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课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也一直是主干课,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个单元以对话引出话题,学习或复习有关日常交际用语,接着阅读同对话题材相同的语篇,训练阅读技能和学习语法和词汇,然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技能。
传统的阅读课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过度重视语法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现代教学观念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阅读课要体现整体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语言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去索取思维的材料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阅读课上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阅读前:向导作用
1.从知识点上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预习生词,从而解决语言理解的基本困难 (个别词汇可放在文中解决,如通过上下文让学生猜词义等);教师还要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利用图片、幻灯片、实物、简笔画及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让学生在知识上和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必要准备。如教学八年级(上)Unit 6 Section B 3a 时,我在导入前先让学生把我和他们的班主任从长相和性格上进行对比,既能联系实际复习所学的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形式,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在热烈的气氛中自然地导入主题。
二、阅读中:督导作用
课文整体教学程序可以概括为:接收——发展——运用。在教学中,这个过程虽然也有其阶段性,但这三个阶段却往往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在“接受”过程中有发展(如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在“发展”过程中有运用(如对语言结构的讲与练)。
1.“接收”。有视觉接受和听觉接受。在课文整体教学中,对学生来说,就是通过读和听来接收信息。在接收阶段,也就是开始阶段要求信息的整体输入。如叫学生浏览全文,从而找出课文的主要意思和篇章结构,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粗略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逐步深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前,教师可提出几个问题,如who, when, where, what 等,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阅读准备。
2.“发展”。包括阅读理解由表层向深层的发展和由课文内容向语言结构的发展。在这个阶段,阅读应该有略读转入到精读。在具体做法上,教师的提问程序应该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优生和差生的原则。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课文的主要事实和情节,而且要了解课文内容的细节。还应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结构的教学。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更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练习,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层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初步掌握和运用语言结构。
3.“运用”。运用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不能看作是教学过程中最终阶段的任务。运用语言应该贯穿于课文整体教学的始终。
三、阅读后:引导作用
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应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精练:即英语课堂中的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读。另一种是让学生提出预习时或阅读后不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精讲精练,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在最终阶段要集中进行一些口头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如填表格,连线等等形式,同时也可以设计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就文章的话题加以改写、续写等拓展练习。练习的难度要适中,以使学生能用的上,用的活,练习的量要充分,以使学生普遍得到练习和运用的机会。教师不仅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而且应把这些练习看作是课堂小测验,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的手段。如教学八年级(上)Unit 10 Section B 3a 时,可让学生在了解了文中的New Year’s Resolutions 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 New Year’s Resolutions 后由一人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可根据汇报内容在黑板上列出表格,进行全班的调查统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听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更新观念,打破陈旧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持之以恒。
传统的阅读课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过度重视语法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现代教学观念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阅读课要体现整体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语言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去索取思维的材料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阅读课上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阅读前:向导作用
1.从知识点上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预习生词,从而解决语言理解的基本困难 (个别词汇可放在文中解决,如通过上下文让学生猜词义等);教师还要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利用图片、幻灯片、实物、简笔画及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课文的导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技巧,将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导入活动中。让学生在知识上和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必要准备。如教学八年级(上)Unit 6 Section B 3a 时,我在导入前先让学生把我和他们的班主任从长相和性格上进行对比,既能联系实际复习所学的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形式,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在热烈的气氛中自然地导入主题。
二、阅读中:督导作用
课文整体教学程序可以概括为:接收——发展——运用。在教学中,这个过程虽然也有其阶段性,但这三个阶段却往往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在“接受”过程中有发展(如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在“发展”过程中有运用(如对语言结构的讲与练)。
1.“接收”。有视觉接受和听觉接受。在课文整体教学中,对学生来说,就是通过读和听来接收信息。在接收阶段,也就是开始阶段要求信息的整体输入。如叫学生浏览全文,从而找出课文的主要意思和篇章结构,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粗略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逐步深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前,教师可提出几个问题,如who, when, where, what 等,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阅读准备。
2.“发展”。包括阅读理解由表层向深层的发展和由课文内容向语言结构的发展。在这个阶段,阅读应该有略读转入到精读。在具体做法上,教师的提问程序应该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优生和差生的原则。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课文的主要事实和情节,而且要了解课文内容的细节。还应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结构的教学。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更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练习,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层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初步掌握和运用语言结构。
3.“运用”。运用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不能看作是教学过程中最终阶段的任务。运用语言应该贯穿于课文整体教学的始终。
三、阅读后:引导作用
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应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精练:即英语课堂中的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读。另一种是让学生提出预习时或阅读后不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精讲精练,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在最终阶段要集中进行一些口头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如填表格,连线等等形式,同时也可以设计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就文章的话题加以改写、续写等拓展练习。练习的难度要适中,以使学生能用的上,用的活,练习的量要充分,以使学生普遍得到练习和运用的机会。教师不仅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而且应把这些练习看作是课堂小测验,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的手段。如教学八年级(上)Unit 10 Section B 3a 时,可让学生在了解了文中的New Year’s Resolutions 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 New Year’s Resolutions 后由一人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可根据汇报内容在黑板上列出表格,进行全班的调查统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听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更新观念,打破陈旧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