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个合伙人,来自五个省市。
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吴书柱和四个小伙伴的创业历程充满艰辛。
但从创业开始,他们就一直坚持记录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是属于我们五个人的创业史,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为这本日志增添亮点。”吴书柱说。
合伙机制——
干活之前,不谈回报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今天对我们这个创业团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又吸纳了一个合伙人。
中午跟一个老乡吃饭,认识了他的同学刘俊涛。在了解我们的创业项目后,刘俊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他看来,只要大家价值观一致,每个人都吃苦耐劳,创业就一定会成功——这跟我们团队的想法不谋而合。
刘俊涛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正好需要一个负责财务和配送的合伙人。
我们相信,他的加入一定会为团队带来改变。
我们的整个谈话都是围绕创业项目展开的,关于入伙的股份、收益分配等都没提及。
按我们的设想,有人入伙,在未能实现收益之前,都不要过多考虑利益分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还能保持热情,这个人才能进入我们团队。
记者侧记
2010年10月,蜀都合作社正式挂牌时,合伙人只有两个人,如今已经发展到五个人。
创业之初,他们都没太考虑利益分配问题。
“活都还没干好,谈分钱干什么。”这是沈浩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别说回报,起初他们连生存都成问题。
几个人挤在菜市场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人打地铺,有人睡凳子,有人睡货车。
“这个阶段,不被饿死就是成功!”吴书柱说。
“为理想打工,初级阶段不谈回报。”这是他们的信念。
继刘俊涛之后,龙运海、张代全的加入也同样如此。
此后,有十余人被吸纳进合伙人团队,但最终只有彼此认可、价值观统一的人留下了。
决策机制——
“民主讨论 实地验证”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今天,那块压在我们心里长达一个月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很高兴在我们团队里,每个人都能用理性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分歧。
一个月前,我们的农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和供货渠道,但农业项目要想进一步实现盈利,必须控制和延伸我们的供应链,拥有自己的农业基地。
在涉及基地选址时,团队成员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分歧集中在两个选项——一个是河边镇,周围生态维持得比较好,土地集约性也比较强;一个是璧城街道四面山村,邻近高速公路,通达度比较高,后期推广比较容易。
两者各有优势。团队中有三个成员支持四面山村选项,两个成员支持河边镇选项。
遇到有分歧的决策,我们延续一贯的做法——先民主讨论,再召集所有成员实地验证。
最终,大家都认为,创业初期正是打造品牌的时候,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四面山村。
记者侧记
相比成熟的企业运作,这五个合伙人的决策方式显得更加原始和民主。
在很多创业者看来,管理的民主往往会牺牲效率,付出更多成本。但在他们看来,民主可使成员提升存在感和增强责任感。
“整个决策过程看似花了很多的时间和成本,但通过这个过程,每个团队成员在内心深处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也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龙运海说。
他们之间的分歧还有很多,比如关于打造配送中心的时机问题、关于团队发展的节奏问题等,但遇到分歧时,他们总会采用“民主讨论 实地验证”的方式来解决。
“为了提高效益和效率,从2013年开始,我们也在着手打造系统化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结构。但在创业初期,这样的决策氛围更容易带动团队所有人的积极性。”沈浩认为。
分配机制——
量化贡献度决定股份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各个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合作社也发展了三个业务板块。
大家一起吃了那么多的苦,是该讨论利益分配的问题了。
而这个时候,股份究竟该如何分配,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最公平的办法是按照对团队的贡献度来确定股份。
比如,我们将加入团队的时间、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和重要性、对业务板块的贡献量等,设计成可以量化的指标。然后对指标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得分来确定股权占比。
我们试行了两个月,大家对这样的方式都表示认同。
今天,股份分配的结果正式确定了,尽管五个成员的股份有多有少,但没有人提出异议。
有了股份作为依据,等到年底利润分配时,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钱也就一目了然了。
今天还决定,如果接下来还有新的合伙人加入,将以同样的方式确定他的股份。
记者侧记
吴书柱反复强调:“平等和公平是团队一直以来倡导的合伙氛围和核心原则,所有的具体制度都是为了满足这两个原则。”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创业团队里,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定合伙人的股份。
口头承诺、民主投票,这种原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团队中被经常采用。
比如2013年,为让更多人吃到健康猪肉,五个人一投票,就启动了“音乐香猪”的生态猪养殖项目。
对于团队五个合伙人而言,这一阶段,情感约束的作用明显大于制度约束,每一个合伙人都心甘情愿为这个团队付出。
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约束机制——
把“情义”关进制度笼子里
2013年5月1日,星期三。
今天,团队开会,我被扣掉了1%的股份,原因是几天前我买了一辆车。
那段时间,由于天天跑营销,我觉得无论是从节省时间的角度考虑,还是从获取对方信任的角度考虑,都应该买辆车。
为此,我就私下里问了几个人,他们都表示同意。
于是,我就花了十几万元买了辆车。
但后来其他合伙人提出:“车是该买,但应该开会让大家表决一下,不然以后……”
我一听,马上就理解了其中之意。
于是,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我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
“扣掉我2%的股份!”我斩钉截铁地说。
“那不行,没必要扣……”大家纷纷劝解,嘴里还喊着“大哥”。
最终,在我的坚持下扣了1%。
在情义和制度面前,我们选择了制度。
记者侧记
吴书柱扣掉了自己1%的股份,却让大家看到了制度的约束力。
企业创始之初,合伙人之间往往没有契约,大多基于“牢不可破”的兄弟情。
长期下来,一旦产生了矛盾,出于维系“兄弟情”的考虑便不了了之。
但事实上,矛盾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而是化作不滿在心中淤积。
一旦企业成长起来后,合伙人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罪魁祸首不在于“情义”本身,而在于缺乏约束“情义”的制度。
深谙此理的吴书柱说:“所以,我们必须把‘情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14年初,吴书柱曾一次性开除了十几个新成员。
“那次任务只有一个人完成,其他十几个人以为会法不责众,没想到被我全开除了。”吴书柱说。
从此,再没人以为制度只是“玩玩而已”。
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吴书柱和四个小伙伴的创业历程充满艰辛。
但从创业开始,他们就一直坚持记录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是属于我们五个人的创业史,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为这本日志增添亮点。”吴书柱说。
合伙机制——
干活之前,不谈回报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今天对我们这个创业团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又吸纳了一个合伙人。
中午跟一个老乡吃饭,认识了他的同学刘俊涛。在了解我们的创业项目后,刘俊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他看来,只要大家价值观一致,每个人都吃苦耐劳,创业就一定会成功——这跟我们团队的想法不谋而合。
刘俊涛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正好需要一个负责财务和配送的合伙人。
我们相信,他的加入一定会为团队带来改变。
我们的整个谈话都是围绕创业项目展开的,关于入伙的股份、收益分配等都没提及。
按我们的设想,有人入伙,在未能实现收益之前,都不要过多考虑利益分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还能保持热情,这个人才能进入我们团队。
记者侧记
2010年10月,蜀都合作社正式挂牌时,合伙人只有两个人,如今已经发展到五个人。
创业之初,他们都没太考虑利益分配问题。
“活都还没干好,谈分钱干什么。”这是沈浩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别说回报,起初他们连生存都成问题。
几个人挤在菜市场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人打地铺,有人睡凳子,有人睡货车。
“这个阶段,不被饿死就是成功!”吴书柱说。
“为理想打工,初级阶段不谈回报。”这是他们的信念。
继刘俊涛之后,龙运海、张代全的加入也同样如此。
此后,有十余人被吸纳进合伙人团队,但最终只有彼此认可、价值观统一的人留下了。
决策机制——
“民主讨论 实地验证”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今天,那块压在我们心里长达一个月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很高兴在我们团队里,每个人都能用理性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分歧。
一个月前,我们的农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和供货渠道,但农业项目要想进一步实现盈利,必须控制和延伸我们的供应链,拥有自己的农业基地。
在涉及基地选址时,团队成员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分歧集中在两个选项——一个是河边镇,周围生态维持得比较好,土地集约性也比较强;一个是璧城街道四面山村,邻近高速公路,通达度比较高,后期推广比较容易。
两者各有优势。团队中有三个成员支持四面山村选项,两个成员支持河边镇选项。
遇到有分歧的决策,我们延续一贯的做法——先民主讨论,再召集所有成员实地验证。
最终,大家都认为,创业初期正是打造品牌的时候,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四面山村。
记者侧记
相比成熟的企业运作,这五个合伙人的决策方式显得更加原始和民主。
在很多创业者看来,管理的民主往往会牺牲效率,付出更多成本。但在他们看来,民主可使成员提升存在感和增强责任感。
“整个决策过程看似花了很多的时间和成本,但通过这个过程,每个团队成员在内心深处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也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龙运海说。
他们之间的分歧还有很多,比如关于打造配送中心的时机问题、关于团队发展的节奏问题等,但遇到分歧时,他们总会采用“民主讨论 实地验证”的方式来解决。
“为了提高效益和效率,从2013年开始,我们也在着手打造系统化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结构。但在创业初期,这样的决策氛围更容易带动团队所有人的积极性。”沈浩认为。
分配机制——
量化贡献度决定股份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各个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合作社也发展了三个业务板块。
大家一起吃了那么多的苦,是该讨论利益分配的问题了。
而这个时候,股份究竟该如何分配,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最公平的办法是按照对团队的贡献度来确定股份。
比如,我们将加入团队的时间、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和重要性、对业务板块的贡献量等,设计成可以量化的指标。然后对指标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得分来确定股权占比。
我们试行了两个月,大家对这样的方式都表示认同。
今天,股份分配的结果正式确定了,尽管五个成员的股份有多有少,但没有人提出异议。
有了股份作为依据,等到年底利润分配时,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钱也就一目了然了。
今天还决定,如果接下来还有新的合伙人加入,将以同样的方式确定他的股份。
记者侧记
吴书柱反复强调:“平等和公平是团队一直以来倡导的合伙氛围和核心原则,所有的具体制度都是为了满足这两个原则。”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创业团队里,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定合伙人的股份。
口头承诺、民主投票,这种原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团队中被经常采用。
比如2013年,为让更多人吃到健康猪肉,五个人一投票,就启动了“音乐香猪”的生态猪养殖项目。
对于团队五个合伙人而言,这一阶段,情感约束的作用明显大于制度约束,每一个合伙人都心甘情愿为这个团队付出。
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约束机制——
把“情义”关进制度笼子里
2013年5月1日,星期三。
今天,团队开会,我被扣掉了1%的股份,原因是几天前我买了一辆车。
那段时间,由于天天跑营销,我觉得无论是从节省时间的角度考虑,还是从获取对方信任的角度考虑,都应该买辆车。
为此,我就私下里问了几个人,他们都表示同意。
于是,我就花了十几万元买了辆车。
但后来其他合伙人提出:“车是该买,但应该开会让大家表决一下,不然以后……”
我一听,马上就理解了其中之意。
于是,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我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
“扣掉我2%的股份!”我斩钉截铁地说。
“那不行,没必要扣……”大家纷纷劝解,嘴里还喊着“大哥”。
最终,在我的坚持下扣了1%。
在情义和制度面前,我们选择了制度。
记者侧记
吴书柱扣掉了自己1%的股份,却让大家看到了制度的约束力。
企业创始之初,合伙人之间往往没有契约,大多基于“牢不可破”的兄弟情。
长期下来,一旦产生了矛盾,出于维系“兄弟情”的考虑便不了了之。
但事实上,矛盾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而是化作不滿在心中淤积。
一旦企业成长起来后,合伙人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罪魁祸首不在于“情义”本身,而在于缺乏约束“情义”的制度。
深谙此理的吴书柱说:“所以,我们必须把‘情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14年初,吴书柱曾一次性开除了十几个新成员。
“那次任务只有一个人完成,其他十几个人以为会法不责众,没想到被我全开除了。”吴书柱说。
从此,再没人以为制度只是“玩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