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2016年,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9万台。然而,国产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却只有2.2万台,占比不到25%。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机器人家族成员诞生。
从搬运机器人到酿酒机器人,再到医生机器人、厨师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机器人家族已从工业领域扩展到了服务领域。2016年,我国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就达到了9万台,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一。
毫无疑问,机器人产业在中国市场上已发展得如火如荼。只是,光鲜数据的背后,我国机器人产业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它因何而困?有何解决之道?
销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
安装了红外成像设备的机器人,一字排开站在酒甄旁。
当感知到酒甄温度开始变化,酒槽下已有蒸汽,但还未冒出之前,它们便挥舞着手臂开始干活:迅速而均匀地将酒醅铺洒在酒甄里,再将料盖好进行蒸馏,整个上甄过程一气呵成。
这是发生在劲酒枫林酒厂酿酒车间内的一幕。
没有引进这些机器人之前,白酒酿造中的核心工序——上甄,往往要靠老师傅凭经验操作,做到“轻、松、薄、准、匀、平”,才能保证酒的质量和产量。然而,酿酒车间内的温度超过60℃,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人工操作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出酒率不稳定。
有了这些机器人,不仅每台机器人能代替2至4人,操作时间还比人工快5至8分钟,出酒率也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劲牌枫林酒厂使用的这些上甄机器人,由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奋进”)生产,目前已有30多台上甄机器人被引进使用。武汉奋进董事长徐击水透露,其他白酒企业也引进了上甄机器人,销售情况还不错。
事实上,上甄机器人仅是工业机器人的一种。就拿武汉奋进来说,还有冲压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面向工业领域的多种机器人。
从1959年诞生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如今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力、白酒、食品等多个行业。作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副产品”,工业机器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3%。工信部预测,到2020年,我国自主生产的机器人产量会超过10万台。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目标很可能会提前达到。
与此同步,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也逐年提升。2013年销量达3.7万台,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市场。2016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9万台,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一,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占比超过31%。行业分析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则将上升至32.2万台。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市场前景也很美好。”徐击水说,这已是业界共识。
4000家企業争抢千亿市场
“oppa 江南style 江南style ……”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随着音乐响起,舞台上的一组mini机器人便跟着节奏,时而摇动手臂,时而扭扭屁股,时而抖抖腿儿,在PSY(鸟叔)的搞笑神曲《江南style》和凤凰传奇的广场舞神曲《最炫民族风》里“舞动自如”。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东湖创客汇智能机器人专场”活动上,这款mini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除了会跳舞,它们还能和小朋友互动对话,可以背唐诗,也可以讲故事,甚至还能充当老师,教小朋友拓展动手能力,如玩积木。
被称为教育机器人的它们,产品销售状况也还不错,年销售量近万台。
这只是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比工业机器人,面向个人、家庭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的服务机器人,伴随着消费升级,发展势头也很迅猛,已应用在多个领域。
其中,个人、家庭服务类已有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各种机构服务类有医生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厨师机器人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超1500家,且还有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加入。
张奇本是前文提及的生产mini机器人公司的副总经理,因为看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不久前他辞职创业,以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的身份,与伙伴一同创立一家新公司。该公司主要为“空中机器人”无人机和服务机器人提供控制系统开发业务,并涉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毫无疑问,服务机器人也步入了黄金发展期。
数据也给了行业信心。2016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2.9亿元,同比增长44.6%,今年有望达到98.4亿元。与之对应的是,2016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91亿美元,今年则有望达到113.8亿美元。
“‘十三五’期间,保守估计我国服务机器人将是个过千亿元的大市场。”张奇对《支点》记者说,市场规模有可能比工业机器人更大。
在企业家们看好机器人市场的同时,资本更加推高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热情。2016年,全球有128家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达19.5亿美元。其中,我国机器人企业融资案例达70起,融资总额超过6亿美元。
目前,我国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已建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近50个,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4000家。
“机器人市场大,挑战也会更大。”徐击水说,“这么多企业竞争之下,就看谁能坚持活下去了。”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不足三成
徐击水说这话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尽管我国早在2013年就已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但光鲜的数据背后也有着道不尽的苦楚。2016年,尽管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9万台,但国产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却只有2.2万台,占比不到25%。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基本被四大品牌占领,即KUKA、FANUC、YASKAWA、ABB,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0%。”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军对《支点》记者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情况也差不多,很多企业在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会考虑进口产品。”
更有一位二手工业机器人贸易商透露,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巨大,但不少企业宁愿选择二手进口工业机器人,也不愿意选择国产工业机器人。
另有业内专家指出,国外公司在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高达90%;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最广泛的焊接领域,他们的市场份额为84%;应用集中的高端汽車行业,他们也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何以出现如此尴尬的状态?
“国产品牌生产的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很多都是依赖进口,造价成本高。”张军解释,“即使将进口零部件进行集成,组装成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终致竞争力不强。”
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80%-90%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外减速器,60%-70%使用国外电机,40%-50%使用国外控制器,三大主部件成本占比超过80%。这些都使得国产品牌在价格方面并不具备太大优势。
此外,国产品牌机器人的性能还有待改进。比如,武汉奋进研发的码垛机器人本体,工作时的精度虽可达到0.1毫米,但和国外0.01毫米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再加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品牌产品开始降价,很多国产品牌就卖不出去了。”徐击水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仍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这一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了7.24万台,但国产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却只有2.2万台。
“服务机器人的情况相对好些,因为国内外差不多同时起步,且在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和国外差距不算太大,甚至还处于领先水平。”张军说,“不过,和工业机器人一样,一些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仍需突破,且服务机器人跨了很多学科,涉及大数据、神经学、新材料等多个学科,难度也不容小觑。”
“服务机器人用到的传感器、舵机和芯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产品运行稳定性较差。”张奇进一步补充说,“性能也不够强大,多停留在简单的互动层面,还不能达到较为完美的人机互动。”
确实,前文提及的mini机器人有时也会出现“卡壳”状态,与之交流“置之不理”;在充当老师的角色时,也不能像真正的老师那样,自如地交流……
如此看来,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匠机器人”或是出路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我国机器人依然有突围成功的可能。”张军强调说,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武汉奋进已实现控制器和精密减速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华中数控已自主研发出机器人本体和电机;华为已着手研发适用于机器人的芯片……
“不可否认,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只要国内企业通力合作,在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集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软件开发等方面潜心研究,3-5年内国产机器人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可以和国外品牌相抗衡。”张奇说道。
在张军看来,资本雄厚的企业,也可通过并购方式,解决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技术问题。“毕竟,这是一种快速的追赶方式。”
相关企业,也在朝这一方向努力。2016年,美的以5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KUKA94.55%的股权;中国化工以9.2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KraussMaffei Group;汉德资本以超过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Gimatic……
张军提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并购方式,对核心零部件等技术进行突破时,还可开发出更多应用场景与国外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
从目前的应用场景来看,国外品牌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电力、3C和电子等行业。事实上,这些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大部分可以通用。
再比如,目前的服务机器人,多集中在扫地、娱乐、教育等领域。
“企业完全可以跳出惯常思维,开拓其他领域。”张军表示,比如进军污水处理服务等新领域。
这与徐击水的观点不谋而合。
“很多传统行业招不到人,就可用机器人代替。”徐击水说,“比如制茶、纺织、白酒等,目前国外品牌还未涉足。”
前文提及的上甄机器人,就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差异化产品,武汉奋进的年销售额已接近亿元。
徐击水认为,武汉奋进未来的出路,是要开发出更多像上甄机器人这样,将专业领域业务做到极致的“工匠机器人”。在他看来,这样的思路也适用于整个机器人产业。(支点杂志2017年7月刊)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机器人家族成员诞生。
从搬运机器人到酿酒机器人,再到医生机器人、厨师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机器人家族已从工业领域扩展到了服务领域。2016年,我国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就达到了9万台,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一。
毫无疑问,机器人产业在中国市场上已发展得如火如荼。只是,光鲜数据的背后,我国机器人产业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它因何而困?有何解决之道?
销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
安装了红外成像设备的机器人,一字排开站在酒甄旁。
当感知到酒甄温度开始变化,酒槽下已有蒸汽,但还未冒出之前,它们便挥舞着手臂开始干活:迅速而均匀地将酒醅铺洒在酒甄里,再将料盖好进行蒸馏,整个上甄过程一气呵成。
这是发生在劲酒枫林酒厂酿酒车间内的一幕。
没有引进这些机器人之前,白酒酿造中的核心工序——上甄,往往要靠老师傅凭经验操作,做到“轻、松、薄、准、匀、平”,才能保证酒的质量和产量。然而,酿酒车间内的温度超过60℃,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人工操作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出酒率不稳定。
有了这些机器人,不仅每台机器人能代替2至4人,操作时间还比人工快5至8分钟,出酒率也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劲牌枫林酒厂使用的这些上甄机器人,由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奋进”)生产,目前已有30多台上甄机器人被引进使用。武汉奋进董事长徐击水透露,其他白酒企业也引进了上甄机器人,销售情况还不错。
事实上,上甄机器人仅是工业机器人的一种。就拿武汉奋进来说,还有冲压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面向工业领域的多种机器人。
从1959年诞生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如今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力、白酒、食品等多个行业。作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副产品”,工业机器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3%。工信部预测,到2020年,我国自主生产的机器人产量会超过10万台。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目标很可能会提前达到。
与此同步,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也逐年提升。2013年销量达3.7万台,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市场。2016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9万台,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一,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占比超过31%。行业分析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则将上升至32.2万台。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市场前景也很美好。”徐击水说,这已是业界共识。
4000家企業争抢千亿市场
“oppa 江南style 江南style ……”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随着音乐响起,舞台上的一组mini机器人便跟着节奏,时而摇动手臂,时而扭扭屁股,时而抖抖腿儿,在PSY(鸟叔)的搞笑神曲《江南style》和凤凰传奇的广场舞神曲《最炫民族风》里“舞动自如”。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东湖创客汇智能机器人专场”活动上,这款mini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除了会跳舞,它们还能和小朋友互动对话,可以背唐诗,也可以讲故事,甚至还能充当老师,教小朋友拓展动手能力,如玩积木。
被称为教育机器人的它们,产品销售状况也还不错,年销售量近万台。
这只是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比工业机器人,面向个人、家庭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的服务机器人,伴随着消费升级,发展势头也很迅猛,已应用在多个领域。
其中,个人、家庭服务类已有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各种机构服务类有医生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厨师机器人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超1500家,且还有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加入。
张奇本是前文提及的生产mini机器人公司的副总经理,因为看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不久前他辞职创业,以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的身份,与伙伴一同创立一家新公司。该公司主要为“空中机器人”无人机和服务机器人提供控制系统开发业务,并涉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毫无疑问,服务机器人也步入了黄金发展期。
数据也给了行业信心。2016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2.9亿元,同比增长44.6%,今年有望达到98.4亿元。与之对应的是,2016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91亿美元,今年则有望达到113.8亿美元。
“‘十三五’期间,保守估计我国服务机器人将是个过千亿元的大市场。”张奇对《支点》记者说,市场规模有可能比工业机器人更大。
在企业家们看好机器人市场的同时,资本更加推高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热情。2016年,全球有128家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达19.5亿美元。其中,我国机器人企业融资案例达70起,融资总额超过6亿美元。
目前,我国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已建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近50个,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4000家。
“机器人市场大,挑战也会更大。”徐击水说,“这么多企业竞争之下,就看谁能坚持活下去了。”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不足三成
徐击水说这话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尽管我国早在2013年就已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但光鲜的数据背后也有着道不尽的苦楚。2016年,尽管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9万台,但国产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却只有2.2万台,占比不到25%。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基本被四大品牌占领,即KUKA、FANUC、YASKAWA、ABB,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0%。”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军对《支点》记者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情况也差不多,很多企业在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会考虑进口产品。”
更有一位二手工业机器人贸易商透露,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巨大,但不少企业宁愿选择二手进口工业机器人,也不愿意选择国产工业机器人。
另有业内专家指出,国外公司在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高达90%;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最广泛的焊接领域,他们的市场份额为84%;应用集中的高端汽車行业,他们也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何以出现如此尴尬的状态?
“国产品牌生产的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很多都是依赖进口,造价成本高。”张军解释,“即使将进口零部件进行集成,组装成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终致竞争力不强。”
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80%-90%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外减速器,60%-70%使用国外电机,40%-50%使用国外控制器,三大主部件成本占比超过80%。这些都使得国产品牌在价格方面并不具备太大优势。
此外,国产品牌机器人的性能还有待改进。比如,武汉奋进研发的码垛机器人本体,工作时的精度虽可达到0.1毫米,但和国外0.01毫米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再加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品牌产品开始降价,很多国产品牌就卖不出去了。”徐击水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仍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这一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了7.24万台,但国产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却只有2.2万台。
“服务机器人的情况相对好些,因为国内外差不多同时起步,且在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和国外差距不算太大,甚至还处于领先水平。”张军说,“不过,和工业机器人一样,一些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仍需突破,且服务机器人跨了很多学科,涉及大数据、神经学、新材料等多个学科,难度也不容小觑。”
“服务机器人用到的传感器、舵机和芯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产品运行稳定性较差。”张奇进一步补充说,“性能也不够强大,多停留在简单的互动层面,还不能达到较为完美的人机互动。”
确实,前文提及的mini机器人有时也会出现“卡壳”状态,与之交流“置之不理”;在充当老师的角色时,也不能像真正的老师那样,自如地交流……
如此看来,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匠机器人”或是出路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我国机器人依然有突围成功的可能。”张军强调说,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武汉奋进已实现控制器和精密减速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华中数控已自主研发出机器人本体和电机;华为已着手研发适用于机器人的芯片……
“不可否认,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只要国内企业通力合作,在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集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软件开发等方面潜心研究,3-5年内国产机器人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可以和国外品牌相抗衡。”张奇说道。
在张军看来,资本雄厚的企业,也可通过并购方式,解决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技术问题。“毕竟,这是一种快速的追赶方式。”
相关企业,也在朝这一方向努力。2016年,美的以5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KUKA94.55%的股权;中国化工以9.2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KraussMaffei Group;汉德资本以超过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Gimatic……
张军提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并购方式,对核心零部件等技术进行突破时,还可开发出更多应用场景与国外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
从目前的应用场景来看,国外品牌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电力、3C和电子等行业。事实上,这些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大部分可以通用。
再比如,目前的服务机器人,多集中在扫地、娱乐、教育等领域。
“企业完全可以跳出惯常思维,开拓其他领域。”张军表示,比如进军污水处理服务等新领域。
这与徐击水的观点不谋而合。
“很多传统行业招不到人,就可用机器人代替。”徐击水说,“比如制茶、纺织、白酒等,目前国外品牌还未涉足。”
前文提及的上甄机器人,就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差异化产品,武汉奋进的年销售额已接近亿元。
徐击水认为,武汉奋进未来的出路,是要开发出更多像上甄机器人这样,将专业领域业务做到极致的“工匠机器人”。在他看来,这样的思路也适用于整个机器人产业。(支点杂志2017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