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与《四库全书》有关的古籍整理出版的三项工程相继在我国启动,其中,最新的一项就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单位的学者和图书馆工作者共同编纂的《四库禁毁书丛刊》,于199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完毕。这套丛刊,收录了纂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共计311册(含索引一册),其中经部10册,收书16种,史部75册,收书157种,子部38册,收书59种,集部187册,收书402种,称得上是一项巨大的传统文化建设工程。
《四库禁毁书丛刊》有以下几个特点:
原始性。众所周知,《四库全书》所收典籍,大都经过删改,有的则是编校者、抄写者有意无意偷工、留错,内容失真,不同版本的藏书亦存在较大出入,给人一种不足信的感觉。《四库禁毁书丛刊》所收典籍,只有极少数如吴应箕的《楼山堂集》是将所谓"违碍"字句改成墨钉的重刊本,王锡侯的《望都县志》是挖削作者姓名的原刻本,其余大多为原刻本或禁毁前刊本、抄本,保留着著作的原始性。即使是经过挖改的典籍,也因留有痕迹,使人知道砍杀之所在,不像《四库全书》,将删改消灭于无形,而具有难以分辨性、甚至欺骗性。
丰富性。《四库全书》禁毁范围广泛,但经书一般没有"违碍"、"狂悖"的内容,故经部书被禁多是受作者牵连。相较而言,集部和史部是禁毁的重点。但史部禁毁书中涉及南明的部分从辛亥革命前后以来复出很多,本丛刊则主要收录了万历以后至明亡一段历史的书籍,特别是许多诏令奏议和多种续写陈建《皇明资治通纪》的史籍,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详尽著作。如《十六朝广汇记》,从篇幅上说,洪武至万历共二百五十余年,只占全书2/5,而泰昌、天启两朝只有七年,却占全书的3/5;又如《皇明通纪集要》,从卷数上说,洪武至万历共41卷,泰昌、天启两朝共19卷。这类著作所记录的史实,似乎很少有人利用过。集部是《四库全书》禁毁的另一重点,被禁的诗总集如华淑的《明诗选》、邓汉仪《诗观》、魏宪《诗持》、王锡侯《国朝诗观》、朱琰《明人诗钞》、钱谦益《列朝诗集》、陈以刚《国朝诗品》等,地方诗总集如潘江《龙眠风雅》、廖元度《楚诗记》等,可谓千姿百态、五光十色,体现了诗歌王国的绚丽风采。至于明末清初之诗文别集,更是美不胜收,且多有人间罕见之本。
珍稀性。四库禁毁书都是劫后余生,除极少数在近百年来曾经重刊外,其余大多成为罕见的孤本和善本。如周永春的《丝纶录》收录明朝诏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孤本,原书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卷,吏字卷缺起首98页,工字卷等也有部分残缺。尽管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但目前尚无法确认是否有第二个本子将其配全;又如叶灿的《读书堂稿》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孤本,且为一残本,只存第九、十、十一、十二四卷,全书共有多少卷都无法确认,其余不一一而论。《四库禁毁书丛刊》所收孤本约占总数的15%,善本约占总数的75%,极为珍贵。
《四库禁毁书丛刊》的上述特点,充分展示了它无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保存价值。鉴于篇幅,这里仅谈谈它对史学研究的贡献。
《四库禁毁书丛刊》对历史研究的贡献,主要是挖掘了一批晚明史和早清史的珍贵资料,对于深化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晚明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关于晚明史的著述也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且也是汉族士大夫缅怀故国心态的反应。这些明朝的遗民在国祚崩溃后,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对满清的不满,通过著述反映出来。因而,这方面的著述,自然是《四库全书》重点禁毁的对象。《四库禁毁书丛刊》收录的这部分文献,尽管因作者的身份不同,对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史实记述详略不一,但总的来看,为晚明史的再现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资料。
关于晚明时期的著述主要有陈建的《明通记》,许重熙的《明注略》、《神宗大事纪要》,叶向高的《泰昌实录》等,主要是记载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史实,如国本之争、梃击案等记录尤其详尽。另外,还记录了明朝政府有关抵御后金犯境策略、奖励和抚恤抗金将士的措施等规定。集中记述崇祯朝的有李逊之的《崇祯记略》,这是一部编年体著作,前面列有历史事件概要,后面则附有详细的注释;王世德的《崇祯遗录》主要记述了崇祯的生活;冯梦龙的《甲申纪事》则记录了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及大顺军与清兵的山海关之战。
清朝定都北京后,明朝的残余势力推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政权,即南明王朝。南明历经弘光、隆武、永历三朝,期间政治、军事斗争空前激烈。尽管满清大兵压境,但南明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内部朋党倾轧、朝纲紊乱,虽有史可法、左良玉等忠诚报国,但无力回天。记述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要有文秉的《甲乙事案》,邹漪的《明季遗闻》,郑亦邹的《明季遂志录》,钱秉镫的《所知录》以及徐世溥的《江变记略》等。上述文献,揭开了蒙在这段历史头上的神秘面纱,将晚明时期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部晚明史,从某种角度看,也就是一部抗清史,《四库禁毁书丛刊》收录了大量的反映抗清事迹及清军暴行的史籍。《皇明四朝成仁录》记述的就是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抗击清兵战死的人物事迹;此外,《东明闻见录》、《永历记事》等史书亦有大量篇幅为抗清志士树碑立传。反映清军屠杀各地人民暴行的史籍主要有沈国元的《两朝从信录》、姚希孟的《文远集》以及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等。由于这些文献的作者大多是清军暴行的目击者,因而其史料价值极高。
除了上述文献外,奏疏、邸报等也为晚明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属于这一类的文献主要有《奖忠讨逆疏》、《保卫神京疏》、《乞招辽兵知会疏》、《万历疏抄》、《台中疏略》、《中枢疏草》等,这些大都是晚明朝中尚书、御史们的奏疏,多涉及晚明朝政及抗清方略,属珍贵的原始资料。
《四库禁毁书丛刊》还收录了大量的关于早期满洲历史与习俗方面的文献。清朝统治者的祖先建州女真臣属明朝乃众所周知之事实,但早在入关之前,后金(清)统治者便不承认与明朝的隶属关系,其后代更是讳言其事,所以,建州女真的历史在清朝官书中一概不见。《四库禁毁书丛刊》中的集部诸书,以最清楚的语言记录了建州女真的历史。对建州女真历史介绍最全面的首推天都山人辑、陈继儒订正的《建州女真考》,该文献记述了女真族在明朝的分化、组合、历史演变以及与明朝的关系。此外,陈继儒的《陈眉公集》还对女真族的原始习俗进行了考证。反映早期满清史的文献还有叶向高的《四夷考》、郑大郁的《边塞考》以及苕上愚公的《东夷考略》等。上述文献对于研究清朝早期史以及明清之际的民族关系史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如果历史材料失真,结果必然是偏差,即无法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甚至是歪曲历史。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禁锢思想,大搞文字狱,禁毁典籍,致使明清之际这一段历史被弄得模糊不清,甚至是非混淆,以假乱真,给人们客观认识这段历史设置了障碍。从这个意义上看,《四库禁毁书丛刊》是对《四库全书》一种非常必要的补充,它将满清统治者抽毁和全毁的图书部分地再现世间,为公正、客观地研究明末清初之际的中国历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源。可以说,《四库禁毁书丛刊》的出版发行,是历史学界和文献学界的一件大事,必将为繁荣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不菲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2年2月9日
【作者简介】田款,1967年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员;魏书菊,1956年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倪金荣】
《四库禁毁书丛刊》有以下几个特点:
原始性。众所周知,《四库全书》所收典籍,大都经过删改,有的则是编校者、抄写者有意无意偷工、留错,内容失真,不同版本的藏书亦存在较大出入,给人一种不足信的感觉。《四库禁毁书丛刊》所收典籍,只有极少数如吴应箕的《楼山堂集》是将所谓"违碍"字句改成墨钉的重刊本,王锡侯的《望都县志》是挖削作者姓名的原刻本,其余大多为原刻本或禁毁前刊本、抄本,保留着著作的原始性。即使是经过挖改的典籍,也因留有痕迹,使人知道砍杀之所在,不像《四库全书》,将删改消灭于无形,而具有难以分辨性、甚至欺骗性。
丰富性。《四库全书》禁毁范围广泛,但经书一般没有"违碍"、"狂悖"的内容,故经部书被禁多是受作者牵连。相较而言,集部和史部是禁毁的重点。但史部禁毁书中涉及南明的部分从辛亥革命前后以来复出很多,本丛刊则主要收录了万历以后至明亡一段历史的书籍,特别是许多诏令奏议和多种续写陈建《皇明资治通纪》的史籍,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详尽著作。如《十六朝广汇记》,从篇幅上说,洪武至万历共二百五十余年,只占全书2/5,而泰昌、天启两朝只有七年,却占全书的3/5;又如《皇明通纪集要》,从卷数上说,洪武至万历共41卷,泰昌、天启两朝共19卷。这类著作所记录的史实,似乎很少有人利用过。集部是《四库全书》禁毁的另一重点,被禁的诗总集如华淑的《明诗选》、邓汉仪《诗观》、魏宪《诗持》、王锡侯《国朝诗观》、朱琰《明人诗钞》、钱谦益《列朝诗集》、陈以刚《国朝诗品》等,地方诗总集如潘江《龙眠风雅》、廖元度《楚诗记》等,可谓千姿百态、五光十色,体现了诗歌王国的绚丽风采。至于明末清初之诗文别集,更是美不胜收,且多有人间罕见之本。
珍稀性。四库禁毁书都是劫后余生,除极少数在近百年来曾经重刊外,其余大多成为罕见的孤本和善本。如周永春的《丝纶录》收录明朝诏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孤本,原书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卷,吏字卷缺起首98页,工字卷等也有部分残缺。尽管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但目前尚无法确认是否有第二个本子将其配全;又如叶灿的《读书堂稿》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孤本,且为一残本,只存第九、十、十一、十二四卷,全书共有多少卷都无法确认,其余不一一而论。《四库禁毁书丛刊》所收孤本约占总数的15%,善本约占总数的75%,极为珍贵。
《四库禁毁书丛刊》的上述特点,充分展示了它无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保存价值。鉴于篇幅,这里仅谈谈它对史学研究的贡献。
《四库禁毁书丛刊》对历史研究的贡献,主要是挖掘了一批晚明史和早清史的珍贵资料,对于深化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晚明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关于晚明史的著述也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且也是汉族士大夫缅怀故国心态的反应。这些明朝的遗民在国祚崩溃后,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对满清的不满,通过著述反映出来。因而,这方面的著述,自然是《四库全书》重点禁毁的对象。《四库禁毁书丛刊》收录的这部分文献,尽管因作者的身份不同,对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史实记述详略不一,但总的来看,为晚明史的再现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资料。
关于晚明时期的著述主要有陈建的《明通记》,许重熙的《明注略》、《神宗大事纪要》,叶向高的《泰昌实录》等,主要是记载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史实,如国本之争、梃击案等记录尤其详尽。另外,还记录了明朝政府有关抵御后金犯境策略、奖励和抚恤抗金将士的措施等规定。集中记述崇祯朝的有李逊之的《崇祯记略》,这是一部编年体著作,前面列有历史事件概要,后面则附有详细的注释;王世德的《崇祯遗录》主要记述了崇祯的生活;冯梦龙的《甲申纪事》则记录了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及大顺军与清兵的山海关之战。
清朝定都北京后,明朝的残余势力推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政权,即南明王朝。南明历经弘光、隆武、永历三朝,期间政治、军事斗争空前激烈。尽管满清大兵压境,但南明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内部朋党倾轧、朝纲紊乱,虽有史可法、左良玉等忠诚报国,但无力回天。记述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要有文秉的《甲乙事案》,邹漪的《明季遗闻》,郑亦邹的《明季遂志录》,钱秉镫的《所知录》以及徐世溥的《江变记略》等。上述文献,揭开了蒙在这段历史头上的神秘面纱,将晚明时期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部晚明史,从某种角度看,也就是一部抗清史,《四库禁毁书丛刊》收录了大量的反映抗清事迹及清军暴行的史籍。《皇明四朝成仁录》记述的就是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抗击清兵战死的人物事迹;此外,《东明闻见录》、《永历记事》等史书亦有大量篇幅为抗清志士树碑立传。反映清军屠杀各地人民暴行的史籍主要有沈国元的《两朝从信录》、姚希孟的《文远集》以及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等。由于这些文献的作者大多是清军暴行的目击者,因而其史料价值极高。
除了上述文献外,奏疏、邸报等也为晚明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属于这一类的文献主要有《奖忠讨逆疏》、《保卫神京疏》、《乞招辽兵知会疏》、《万历疏抄》、《台中疏略》、《中枢疏草》等,这些大都是晚明朝中尚书、御史们的奏疏,多涉及晚明朝政及抗清方略,属珍贵的原始资料。
《四库禁毁书丛刊》还收录了大量的关于早期满洲历史与习俗方面的文献。清朝统治者的祖先建州女真臣属明朝乃众所周知之事实,但早在入关之前,后金(清)统治者便不承认与明朝的隶属关系,其后代更是讳言其事,所以,建州女真的历史在清朝官书中一概不见。《四库禁毁书丛刊》中的集部诸书,以最清楚的语言记录了建州女真的历史。对建州女真历史介绍最全面的首推天都山人辑、陈继儒订正的《建州女真考》,该文献记述了女真族在明朝的分化、组合、历史演变以及与明朝的关系。此外,陈继儒的《陈眉公集》还对女真族的原始习俗进行了考证。反映早期满清史的文献还有叶向高的《四夷考》、郑大郁的《边塞考》以及苕上愚公的《东夷考略》等。上述文献对于研究清朝早期史以及明清之际的民族关系史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如果历史材料失真,结果必然是偏差,即无法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甚至是歪曲历史。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禁锢思想,大搞文字狱,禁毁典籍,致使明清之际这一段历史被弄得模糊不清,甚至是非混淆,以假乱真,给人们客观认识这段历史设置了障碍。从这个意义上看,《四库禁毁书丛刊》是对《四库全书》一种非常必要的补充,它将满清统治者抽毁和全毁的图书部分地再现世间,为公正、客观地研究明末清初之际的中国历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源。可以说,《四库禁毁书丛刊》的出版发行,是历史学界和文献学界的一件大事,必将为繁荣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不菲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2年2月9日
【作者简介】田款,1967年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员;魏书菊,1956年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倪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