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创新当创造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始终在以“裁判”的心态思考着如何判断什么是创新,而没有想过怎样才能达成创新结果——而我们最需要的恰恰是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新结果。
  
  央视《商界名家》曾经举办过一个以“创新前沿”为主题的栏目,主持人提出了与创新有关的30个词汇,分别是背叛、摒弃、尝试、超越、改良、冲突、颠覆、发现、怀疑、毁灭、冒险、模仿、碰撞、忍耐、实践、死亡、速度、继续、妥协、学习、诱惑、折磨、争执、整合、执行、不破不立、成功破坏、打破框框、与众不同、失败再失败。与会100多位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的老板、经济界人士、职业经理人对他们心仪的词汇进行了点击,结果,超越(60%)、与众不同(40%)、打破框框(40%)成为三个点击率最高的词汇。
  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点击结果。也许这些中国最活跃的经济界人士仍然在以“裁判”的心态思考着如何判断什么是创新,而没有想过怎样才能达成创新结果——而我们最需要的恰恰是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新结果。
  我们看一看英特尔公司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创新文化。
  英特尔的文化氛围是:“不要轻看败战将军。”因为预期的失败可能正是没有预期的创新。
  英特尔董事长格罗夫的口头禅是:“别担心,只管去做。”这是不可思议的鼓舞力量,它使创新者消除了对创新失败的担心。
  英特尔前董事长摩尔的口头禅也是:“改变是我们的挚爱!”这是对创新结果的要求,即不断创新,并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为什么英特尔会源源不断创新,不仅因为它有很好的创新制度体系和创新文化氛围,还因为英特尔最重要的企业文化——“结果导向”的企业文化。对创新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创新要有结果。
  结果导向的创新,就是要使创新“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而不是时断时续、不可预期的。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专家”的彼得·德鲁克的名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提出了创新的“制度体系”和“创新的流程”,从而使得创新结果可以预期。
  彼得·德鲁克关于创新最著名的论断是:创新不是“缪斯的宠儿”,因为他们是灵光乍现的结果。这样的创新无法再现、无法教授、无法学习。创新是通过艰苦、有组织、有目的地工作得到的结果。
  彼得·德鲁克反复强调创新不是“聪明人的点子”,并且强调创新的禁忌就是“不要太聪明”——我们感谢彼得·德鲁克把创新拉下神坛,让创新成为普通人的事。
  彼得·德鲁克关于“有组织的创新”,他使得我们确实能够像设计流水线一样设计创新活动,并不断产生预期的创新结果。
  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创新的源泉”和“创新的流程”,使得创新成为一种科学,而不是人们惯常理解的艺术。
  彼得·德鲁克提出“创新的七个源泉”分别是:意外之事、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需要、人口变化、认知的变化、新知识。这些源泉就是创新的起点,是创新的机会。
  编辑:姜含笑
其他文献
袁世凯(1859~1916)在晚清扑朔迷离的政局动荡之下,扶摇直上,权势越来越大。原因何在?  笔者分析,就是因为他非常善于营销,能够搞掂各方面关系。具体做法请听在下慢慢道来。    一、用细节打动人心    袁世凯记忆力惊人,对人名地名和别人的性情爱好烂熟于胸。老袁的这一本事经常让人吃惊,既感到荣耀有面子,又觉得此人精明不可欺。他对自己刻意要拉拢的人物更是用心,比如他在家吃饭看到是红烧大蹄膀,会
期刊
厂家往往会利用返利政策,把经销商逼到墙角进退两难。经销商如何规避这些不利的条款,顺利赚取这部分利润呢?    [案例]  两天时间,接连三个“催命款”让浙江某市的刘老板脑袋发涨,脊背阵阵发冷。每到年终岁尾,企业“招魂掌”,掌掌“要魂”、招招致命,让他难以招架。  某饮料厂家一纸传真到公司:春节前必须回款60万,否则取消年终返利。刘老板连忙翻出年初签订的合同,这才发觉合同中竟然有这么一条:  “乙方
期刊
前言    经销商大多有两点烦恼:一是现行的经营模式似乎遭遇瓶颈,难以突破。每年忙进忙出,就做这些产品,完成这么多销售额,也就赚这么点钱。二是公司后继无人。儿女对公司没什么兴趣,转给别人,愿意接手的不多,况且贸易型的公司没什么固定资产,手中拥有的只是一些代理的产品和经营渠道,进行转让也没什么实际价值。经销商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谈到经销商的未来之路,就必然涉及经营模式如何转变?现在的经销商基本上
期刊
当初使统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人和万事兴”的保守文化,恰恰是导致其在大陆市场坠入困境的根源。    仅仅晚到了2年,但在20年后却落下了一大截。这是台湾统一和康师傅这对冤家前世今生最形象的写照。1992年,当康师傅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包方便面下线,统一刚刚进入内地市场。  20年后,巨大的差距就出来了:统一企业2009年报显示,虽然毛利率由34.1%上升至39.7%,整体利润较2008年增长105%
期刊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是在《管理工作的本质》基础上与时俱进、完全新生的作品。用明茨伯格自己的话来说:“30年后,我决定重温那个课题。这次我要弄清楚我那位在电信行业做经理的妻子,她在办公室里都在做些什么。这么做并非是我相信管理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我自己变了,至少是我希望自己已经变了。”明茨伯格所讲的并非泛泛之谈,而是有客观、翔实的数据支持。  因为有了新的调研,明茨伯格更进一步认清了管理者在日常
期刊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老糖酒商只有与时俱进,与“市”俱进,不断学习、创新,顺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实现“咸鱼翻身”。    老糖酒商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演变成市场经济体制时诞生的经销商。他们的诞生是时代发展造就的,来源于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如:糖酒公司、供销系统等,经过自身的转型和改制,曾经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食品行业竞争的加剧,这批曾经辉煌一时的经销
期刊
如果把一个企业的生命历程拉长一百年看,我们会发现,企业每往前走一步都必须做个选择,这个选择就像是分水岭把企业分开了。这些分水岭,如果走对了三个就是及格,走对了五个就是成功,走对了七个就是伟大。  第一道分水岭:行业选择。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很有道理,虽然有人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但十年前同样的资本、同样的勤劳,做了服装的和做了地产的今天会是天壤之别。  第二道分水岭:做多大,做多快,风险多
期刊
书名:《完美营销——中小企业品牌营销3步骤》  作者:【美】詹姆斯-康纳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带你来到一流的品牌营销专家詹姆斯·康纳的身边,聆听他对200多名中小企业主传授品牌缔造、提升营销ROI的心得。这本书把财富1000强企业缔造品牌的高招运用到中小型企业,康纳提出了一套所有企业均可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流程,就是凭借所谓的卖点达到卓越的营销效果。  中小企业主多是白手起家
期刊
转型  一开始大家都搞多元化,当时一大部分企业盲目多元化把主业拖垮了,甚至倒闭,后来又认为不能搞多元化,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是否搞多元化要看这个企业是否需要,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机会。  娃哈哈现在有这个需要,资金还比较充足,也不缺人才,也有机会。我们现在的多元化转型包括本身的升级换代,比如通过生物工程将饮料从解渴转向保健定位,研发节能电机零部件,并将零售点拓展到吃喝玩乐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期刊
营销是满足正常需求,引导理性需求,而非操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营销与反营销是企业与社会的一场战争,营销赢了,这个社会就会走向疯狂——这个观点已经在我脑子中徘徊了许多年。  一个营销人产生这么一个观点,如果不是颓废了,那一定是受到什么刺激了。这大概和一个大活人厌世,区别不大。  去年在日本人“购岛”之前,曾经随团到日本转了一圈。整团的人进了商场,好像商品不要钱。我实在看不出那些大包小包(保健品和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