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4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和谐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完成的良性教育,而学校教育又是和谐教育的主体。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班主任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要分析高中生德育,尤其是后进生转化工作,争取与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家校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010年我教的90后中有个叫于润泽的学生。他是住校生,中考成绩在学年300名后。刚开学,这个小家伙就露出端倪,上课随意讲话说笑,课间疯闹嬉戏,作业多次不写,甚至课堂和自习趴桌子睡觉,态度外表蛮横自大,内心却胆小敏感。我针对于润泽的情况,采用谈话法、感化法似乎收效不大,三分钟热度又恢复到原样。我决定摸清家庭教育实情,请家长共同配合教育。我将电话打到他母亲的手机上,她母亲很配合说周末孩子回家一定好好批评教育他,两次反复下来,效果甚微。我电话咨询了于润泽父亲他们家中成员的威信排名,于润泽第一,母亲第二,父亲第三。从初二时他迷恋上篮球,又悄悄喜欢上一位小女生。由此我分析,于润泽的父母亲对孩子过分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淡化了父母亲之间的关系。虽然两个人都很关心孩子,但却未能在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往往是母亲拿主意,父亲有想法但却无法影响母亲。我电话请来于润泽的父亲,详细说明了于润泽的学习现状和需要他和于润泽妈妈配合的地方。我倾听了于润泽父亲陈述的关于于润泽初中的各方面表现和他们夫妻二人在家教上的分歧,同时他表达了希望接手教育于润泽并愿意与班主任老师全力配合的强烈愿望。我电话联系了于润泽的母亲,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1.在家教中重视给予父亲的重要地位,维护他的自尊,保证家教的顺利进行;2.用策略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同盟军,因为家庭关系有些失衡,父亲处于被动且缺乏发言权的地位;3.利用父母亲共同的要求(关心孩子的学业与成长)及相互间的沟通达到教育目的。
谈话结束时,我向于润泽的父亲推荐了几本家教必备书,如《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思路决定出路》等,请他和于润泽的母亲先阅读,然后再制订具体家教方案。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我和于润泽的父母多次电话沟通,有时因为两人意见分歧,我便请他们夫妻二人在周日时到办公室一起与我畅谈,我充当调解员和场外指导。我们针对于润泽的个性特点,制订家校联教措施如下:
1.目标激励法。我通过三方会谈,得知于润泽母亲娇宠孩子,父亲军人出身,对孩子细节要求尤为严格。我建议我们同时采用激发他学习动机的方式,唤醒他的学习动力。我们要反复向他灌输:求其上则位居其中,求其中则位居其下;100%态度×100%勤奋×100%方法=100%成功;80%态度×80%勤奋×80% 方法=51.2%成功;70%态度×70%勤奋×70% 方法=34.3%成功;60%态度×60%勤奋×60% 方法=21.6%成功 ;50%态度×50%勤奋×50% 方法=12.5%成功。而且我们提醒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并督促他制订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在家里他父母督促,在学校我检查落实情况并及时与他父母沟通。
2.善意哄骗法。当班主任的实践中有时我采用哄骗法。我对学生说,每学期末班主任会把学生的各种表现如实记录在期末评定上,而且装入档案,如果你有违纪或数罪并罚的行为,学校政教处会把学生的处分决定记录并装入高考档案,不良记录既会影响高考,也会影响一生,这样既激励了优秀的学生也适度吓到了那些表现不良的差生。有一次,于润泽与同学发生口角,我调节后他不服从,趾高气扬还怨言满腹,我与他父亲电话沟通后,准备采用“苦肉计”。他父亲打到我的电话上让他接,说他和同学吵架,老师批评不服从的事情于书记知道了,要找他到办公室谈心,
很可能会给处分,并通知家长到校协助教育。我看课表趁于书记有课的那节课让他去找于书记,他气哼哼的上楼,还一肚子委屈想找书记辩解一番,可敲书记的门却无人应答,只好在书记办公室门外等了一节课,期间我佯装关切,还上去问候了一次,说在这好好等书记,想想怎么对书记说。一节课过去了,他回到班级找我,头垂得很低,说书记不在,但他站着反思了一节课,觉得自己太冲动,是自己气量不够,请老师原谅,还请老师跟书记求情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我心里窃笑,但我强忍着装作一脸严肃地安慰他,说老师相信他会吸取教训,改过自新。从那以后,他收敛个性,和同学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3.周末“座”谈法。每周末于润泽的父母都会到校来接他回家,有几次我赶不上班车在校门口遇见他爸爸,便被邀请搭车去市内。在车上,他父母便会结合家校通我发的本周他各方面表现与我沟通他在学校的林林总总。于是每逢周五放学我们便在车上展开四方“座”谈,宾主相谈甚欢,虽然夹杂批评,但更多是建设性的意见和可操作的建议,半小时的车程,往往解决了大部分关于于润泽本周亟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家长询问,老师详解,学生反思,家长批评,老师建议,学生自我批评,如此反复。以至于每周五放学,家长已经养成开私家车捎我去市内,即便有校车也希望与我“座”谈的习惯。在高三的一个周五,于润泽的爸爸边开车边对我说:“黄老师,我今天算了一下,距高考还有五个月,我们与老师‘座谈’的次数都倒数,只有20次啦,想想真有些不舍,我们家长非常珍惜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和机会与老师沟通畅谈,这是我们多得,也是我们的福气。”
在家长和班主任全力配合下,于润泽从一年一班平行班到三年十班重点班,与我师生三年,成绩由中考学年300多名到高考学年30名,最终以557分被贵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在得知被录取的当晚11点半,他父亲发来微信,感谢老师三年来对他孩子的悉心栽培和全力教育。十月份的一天,于润泽的父亲来电话说,孩子在大学表现很好,开学即因为表现突出被同学选为班长。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班主任和家长高效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这种合力正是转化后进生通往和谐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和谐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完成的良性教育,而学校教育又是和谐教育的主体。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班主任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要分析高中生德育,尤其是后进生转化工作,争取与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家校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010年我教的90后中有个叫于润泽的学生。他是住校生,中考成绩在学年300名后。刚开学,这个小家伙就露出端倪,上课随意讲话说笑,课间疯闹嬉戏,作业多次不写,甚至课堂和自习趴桌子睡觉,态度外表蛮横自大,内心却胆小敏感。我针对于润泽的情况,采用谈话法、感化法似乎收效不大,三分钟热度又恢复到原样。我决定摸清家庭教育实情,请家长共同配合教育。我将电话打到他母亲的手机上,她母亲很配合说周末孩子回家一定好好批评教育他,两次反复下来,效果甚微。我电话咨询了于润泽父亲他们家中成员的威信排名,于润泽第一,母亲第二,父亲第三。从初二时他迷恋上篮球,又悄悄喜欢上一位小女生。由此我分析,于润泽的父母亲对孩子过分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淡化了父母亲之间的关系。虽然两个人都很关心孩子,但却未能在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往往是母亲拿主意,父亲有想法但却无法影响母亲。我电话请来于润泽的父亲,详细说明了于润泽的学习现状和需要他和于润泽妈妈配合的地方。我倾听了于润泽父亲陈述的关于于润泽初中的各方面表现和他们夫妻二人在家教上的分歧,同时他表达了希望接手教育于润泽并愿意与班主任老师全力配合的强烈愿望。我电话联系了于润泽的母亲,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1.在家教中重视给予父亲的重要地位,维护他的自尊,保证家教的顺利进行;2.用策略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同盟军,因为家庭关系有些失衡,父亲处于被动且缺乏发言权的地位;3.利用父母亲共同的要求(关心孩子的学业与成长)及相互间的沟通达到教育目的。
谈话结束时,我向于润泽的父亲推荐了几本家教必备书,如《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思路决定出路》等,请他和于润泽的母亲先阅读,然后再制订具体家教方案。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我和于润泽的父母多次电话沟通,有时因为两人意见分歧,我便请他们夫妻二人在周日时到办公室一起与我畅谈,我充当调解员和场外指导。我们针对于润泽的个性特点,制订家校联教措施如下:
1.目标激励法。我通过三方会谈,得知于润泽母亲娇宠孩子,父亲军人出身,对孩子细节要求尤为严格。我建议我们同时采用激发他学习动机的方式,唤醒他的学习动力。我们要反复向他灌输:求其上则位居其中,求其中则位居其下;100%态度×100%勤奋×100%方法=100%成功;80%态度×80%勤奋×80% 方法=51.2%成功;70%态度×70%勤奋×70% 方法=34.3%成功;60%态度×60%勤奋×60% 方法=21.6%成功 ;50%态度×50%勤奋×50% 方法=12.5%成功。而且我们提醒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并督促他制订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在家里他父母督促,在学校我检查落实情况并及时与他父母沟通。
2.善意哄骗法。当班主任的实践中有时我采用哄骗法。我对学生说,每学期末班主任会把学生的各种表现如实记录在期末评定上,而且装入档案,如果你有违纪或数罪并罚的行为,学校政教处会把学生的处分决定记录并装入高考档案,不良记录既会影响高考,也会影响一生,这样既激励了优秀的学生也适度吓到了那些表现不良的差生。有一次,于润泽与同学发生口角,我调节后他不服从,趾高气扬还怨言满腹,我与他父亲电话沟通后,准备采用“苦肉计”。他父亲打到我的电话上让他接,说他和同学吵架,老师批评不服从的事情于书记知道了,要找他到办公室谈心,
很可能会给处分,并通知家长到校协助教育。我看课表趁于书记有课的那节课让他去找于书记,他气哼哼的上楼,还一肚子委屈想找书记辩解一番,可敲书记的门却无人应答,只好在书记办公室门外等了一节课,期间我佯装关切,还上去问候了一次,说在这好好等书记,想想怎么对书记说。一节课过去了,他回到班级找我,头垂得很低,说书记不在,但他站着反思了一节课,觉得自己太冲动,是自己气量不够,请老师原谅,还请老师跟书记求情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我心里窃笑,但我强忍着装作一脸严肃地安慰他,说老师相信他会吸取教训,改过自新。从那以后,他收敛个性,和同学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3.周末“座”谈法。每周末于润泽的父母都会到校来接他回家,有几次我赶不上班车在校门口遇见他爸爸,便被邀请搭车去市内。在车上,他父母便会结合家校通我发的本周他各方面表现与我沟通他在学校的林林总总。于是每逢周五放学我们便在车上展开四方“座”谈,宾主相谈甚欢,虽然夹杂批评,但更多是建设性的意见和可操作的建议,半小时的车程,往往解决了大部分关于于润泽本周亟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家长询问,老师详解,学生反思,家长批评,老师建议,学生自我批评,如此反复。以至于每周五放学,家长已经养成开私家车捎我去市内,即便有校车也希望与我“座”谈的习惯。在高三的一个周五,于润泽的爸爸边开车边对我说:“黄老师,我今天算了一下,距高考还有五个月,我们与老师‘座谈’的次数都倒数,只有20次啦,想想真有些不舍,我们家长非常珍惜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和机会与老师沟通畅谈,这是我们多得,也是我们的福气。”
在家长和班主任全力配合下,于润泽从一年一班平行班到三年十班重点班,与我师生三年,成绩由中考学年300多名到高考学年30名,最终以557分被贵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在得知被录取的当晚11点半,他父亲发来微信,感谢老师三年来对他孩子的悉心栽培和全力教育。十月份的一天,于润泽的父亲来电话说,孩子在大学表现很好,开学即因为表现突出被同学选为班长。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班主任和家长高效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这种合力正是转化后进生通往和谐教育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