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登场,田野里就有蝈蝈在鸣叫了。高叔叫我们别理睬这些性急的蝈蝈,说这个节令的蝈蝈叫声单薄乏力,是那种病恹恹的腔调,不好。高叔不是竹匠,可他会用篾黄编蝈蝈笼,到了夏天,高家竹园里会挂好多蝈蝈笼,热闹呢。
盛夏,新一批的蝈蝈出场了,鸣叫声浑厚洪亮,精神抖擞的,听着来劲。江南人把这种蝈蝈亲切地唤作“叫哥哥”,说小孩子听了能“走疲经”。没人解释“走疲经”是什么意思,连这么写都是我杜撰的,大概是化解疲劳、提长精神的意思吧。
蟋蟀基本上只在晚上鸣叫。蝈蝈精神旺,是个工作狂,晚上叫,白天也叫,而且叫得更起劲。逮蝈蝈就得白天去,最好的时间是最炎热的晌午,最好的地点是毛豆田或者茅草地。
远远地就听见蝈蝈叫了,这里那里,此起彼伏,声浪滚滚。走近时得慢慢的,轻轻落脚。要带个小网兜,空手难以扑住蝈蝈,扑住了也容易把小家伙弄伤弄残。还有,它们挺凶的,会奋起反抗,咬你的手,再把一口褐色的口水抹在你伤口上,让你辣辣地疼。
仗着跳跃的本事,有能耐的蝈蝈喜欢栖在植物最高的枝头鸣唱,所以你的目光应当更注意植物的上部。
蝈蝈有两种,一种叫绿蝈蝈,一种叫铁蝈蝈。绿蝈蝈通体翠绿,逆着阳光看晶莹如翡翠,精致极了。铁蝈蝈是褐色的,个头稍大,鸣叫声高昂浑厚,更显雄壮。绿蝈蝈细心,一身掩护色,比较难发现。铁蝈蝈鲁莽,一身褐色戎装,大大咧咧地在绿叶上坦荡无忌,只管振翅放歌。
蝈蝈没有声带,靠摩擦翅膀上的发音镜发声,不是歌唱,是演奏。在童话书的插图中,蝈蝈大多被画成小提琴手,是对的。
受到惊动,蝈蝈一定会向下跳,所以用网兜时得从下往上捞,否则基本没戏,这种小提琴手相当敏捷。高叔逮蝈蝈从不去灌木丛,因为灌木丛的树杈棘刺一准会把网兜钩住。
高叔对蝈蝈有研究,逮蝈蝈一定挑声音最洪亮的下手,养蝈蝈更是专挑名品。如果是绿蝈蝈,那就得是红眼睛的,叫“红眼绿蝈”;如果是铁蝈蝈,那就得是黑眼睛的,叫“黑眼铁蝈”。即便是这两种名品,高叔还会计较两样:一是蝈蝈的翅膀,翅膀要短而厚;另一样是肚子,肚子太小的蝈蝈体力差,太大了也不好,懒,不愿鸣叫。
高叔的蝈蝈笼都是新编的,编时不封口,装进去蝈蝈后再封口。篾黄编成的馒头笼是淡黄的,里头的蝈蝈是翠绿的,系笼子的线是红色的。这些颜色相配,多美啊!
蝈蝈的胃口粗,肯吃的东西不少,最喜欢的是毛豆和葱。蝈蝈吃葱,咬住不放,能把一根青葱一口气从头吃到尾。蝈蝈喜欢吃葱是我偶然发现的。
蝈蝈进笼,失去自由,愤懑,有的就只肯吃不肯叫,以沉默相抗议。那就找一根细齿的钢锯条来吧—用一片竹片在锯齿上轻轻划,划出来吱吱的声响,让蝈蝈听。这种颤颤的、听着耳根痒痒的声音对蝈蝈是一种很大的诱惑呢!虚荣心特强的蝈蝈想:哎呀,谁能比我唱得还响啊!就把沉默忘记了,就放声鸣叫起来。这是高叔的发明。
高叔每年要做许多蝈蝈笼子,里头囚着红眼绿蝈或是黑眼铁蝈。除了送人,高叔把蝈蝈笼挂在他们家的竹园里,让蝈蝈们对歌或者斗歌。过些日子,高叔就把蝈蝈放掉,然后再用网兜去田野里逮蝈蝈。高叔把蝈蝈放生在他家竹园旁边的枸橘李丛里,希望这些优秀的蝈蝈能在那儿繁殖出更加优秀的蝈蝈来。
那些蝈蝈却不愿意留下来,都跑了。或许,蝈蝈们是受不了枸橘李子的那些味道吧?
(选自江苏《少年文艺》)
品读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前一篇文章中的毛豆认为住在竹笛孔里的蝈蝈。作者将蝈蝈的叫声、样子、喜好、被抓进竹笼后的反应等与抓蝈蝈、养蝈蝈交叉着写,从容舒缓,像讲一个故事似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很多的拟人手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写得让人觉得跟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有心理活动,有精神状态,等等。如“新一批的蝈蝈出场了,鸣叫声浑厚洪亮,精神抖擞的”“蝈蝈精神旺,是个工作狂,晚上叫,白天也叫,而且叫得更起劲”“铁蝈蝈鲁莽,一身褐色戎装,大大咧咧地在绿叶上坦荡无忌”,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写出了蝈蝈的特点,又使拟人化之后的句子有特有的具象效果,易于别人理解。作者和高叔抓回“优秀”的蝈蝈,小心地“伺候”着,最后又把它们放了,希望它们去“繁殖出更加优秀的蝈蝈来”,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
盛夏,新一批的蝈蝈出场了,鸣叫声浑厚洪亮,精神抖擞的,听着来劲。江南人把这种蝈蝈亲切地唤作“叫哥哥”,说小孩子听了能“走疲经”。没人解释“走疲经”是什么意思,连这么写都是我杜撰的,大概是化解疲劳、提长精神的意思吧。
蟋蟀基本上只在晚上鸣叫。蝈蝈精神旺,是个工作狂,晚上叫,白天也叫,而且叫得更起劲。逮蝈蝈就得白天去,最好的时间是最炎热的晌午,最好的地点是毛豆田或者茅草地。
远远地就听见蝈蝈叫了,这里那里,此起彼伏,声浪滚滚。走近时得慢慢的,轻轻落脚。要带个小网兜,空手难以扑住蝈蝈,扑住了也容易把小家伙弄伤弄残。还有,它们挺凶的,会奋起反抗,咬你的手,再把一口褐色的口水抹在你伤口上,让你辣辣地疼。
仗着跳跃的本事,有能耐的蝈蝈喜欢栖在植物最高的枝头鸣唱,所以你的目光应当更注意植物的上部。
蝈蝈有两种,一种叫绿蝈蝈,一种叫铁蝈蝈。绿蝈蝈通体翠绿,逆着阳光看晶莹如翡翠,精致极了。铁蝈蝈是褐色的,个头稍大,鸣叫声高昂浑厚,更显雄壮。绿蝈蝈细心,一身掩护色,比较难发现。铁蝈蝈鲁莽,一身褐色戎装,大大咧咧地在绿叶上坦荡无忌,只管振翅放歌。
蝈蝈没有声带,靠摩擦翅膀上的发音镜发声,不是歌唱,是演奏。在童话书的插图中,蝈蝈大多被画成小提琴手,是对的。
受到惊动,蝈蝈一定会向下跳,所以用网兜时得从下往上捞,否则基本没戏,这种小提琴手相当敏捷。高叔逮蝈蝈从不去灌木丛,因为灌木丛的树杈棘刺一准会把网兜钩住。
高叔对蝈蝈有研究,逮蝈蝈一定挑声音最洪亮的下手,养蝈蝈更是专挑名品。如果是绿蝈蝈,那就得是红眼睛的,叫“红眼绿蝈”;如果是铁蝈蝈,那就得是黑眼睛的,叫“黑眼铁蝈”。即便是这两种名品,高叔还会计较两样:一是蝈蝈的翅膀,翅膀要短而厚;另一样是肚子,肚子太小的蝈蝈体力差,太大了也不好,懒,不愿鸣叫。
高叔的蝈蝈笼都是新编的,编时不封口,装进去蝈蝈后再封口。篾黄编成的馒头笼是淡黄的,里头的蝈蝈是翠绿的,系笼子的线是红色的。这些颜色相配,多美啊!
蝈蝈的胃口粗,肯吃的东西不少,最喜欢的是毛豆和葱。蝈蝈吃葱,咬住不放,能把一根青葱一口气从头吃到尾。蝈蝈喜欢吃葱是我偶然发现的。
蝈蝈进笼,失去自由,愤懑,有的就只肯吃不肯叫,以沉默相抗议。那就找一根细齿的钢锯条来吧—用一片竹片在锯齿上轻轻划,划出来吱吱的声响,让蝈蝈听。这种颤颤的、听着耳根痒痒的声音对蝈蝈是一种很大的诱惑呢!虚荣心特强的蝈蝈想:哎呀,谁能比我唱得还响啊!就把沉默忘记了,就放声鸣叫起来。这是高叔的发明。
高叔每年要做许多蝈蝈笼子,里头囚着红眼绿蝈或是黑眼铁蝈。除了送人,高叔把蝈蝈笼挂在他们家的竹园里,让蝈蝈们对歌或者斗歌。过些日子,高叔就把蝈蝈放掉,然后再用网兜去田野里逮蝈蝈。高叔把蝈蝈放生在他家竹园旁边的枸橘李丛里,希望这些优秀的蝈蝈能在那儿繁殖出更加优秀的蝈蝈来。
那些蝈蝈却不愿意留下来,都跑了。或许,蝈蝈们是受不了枸橘李子的那些味道吧?
(选自江苏《少年文艺》)
品读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前一篇文章中的毛豆认为住在竹笛孔里的蝈蝈。作者将蝈蝈的叫声、样子、喜好、被抓进竹笼后的反应等与抓蝈蝈、养蝈蝈交叉着写,从容舒缓,像讲一个故事似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很多的拟人手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写得让人觉得跟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有心理活动,有精神状态,等等。如“新一批的蝈蝈出场了,鸣叫声浑厚洪亮,精神抖擞的”“蝈蝈精神旺,是个工作狂,晚上叫,白天也叫,而且叫得更起劲”“铁蝈蝈鲁莽,一身褐色戎装,大大咧咧地在绿叶上坦荡无忌”,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写出了蝈蝈的特点,又使拟人化之后的句子有特有的具象效果,易于别人理解。作者和高叔抓回“优秀”的蝈蝈,小心地“伺候”着,最后又把它们放了,希望它们去“繁殖出更加优秀的蝈蝈来”,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