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模思想是数学中的常见的一种解题思路,它可以将数学中的抽象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必须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建模教学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升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53-1
建模是数学解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指将实际问题通过提炼的方式构建成为数学模型,以此解决问题并揭示问题的本质。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数学性质的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建模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建模思维
首先,數学建模思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规律认知现状。数学建模思想的主线就是将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行加工,抽象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从而应用数学知识来验证该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猜想原理、验证原理的过程,在整个求真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集合了所有的数学符号以及公式,但是数学建模恰好解决了该问题,探究过程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建模教学只有在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才能完全融入到数学的学习和探究中去,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对建模过程进行探究,以此形成建模思维,提升探究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十一章教学活动《镶嵌》中,笔者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去尝试拼接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正六边形,并尝试探索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很快,就有学生提出,无论是哪种形状,每一个镶嵌的位置内角和都为360度。笔者继续提出问题:你们是否能够在不进行尝试的情况下判断出正方形和正八边形两种图形是否能进行平面镶嵌呢?学生再次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了答案:如果顶点之间围绕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能够组成360度,就能够进行平面镶嵌。我们可以设有X个正方形和Y个正八边形,则X、Y满足90X 135Y=360,解得X=1,Y=2。所以,一个正方形和两个正八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镶嵌的问题,还让他们将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成为了方程模型,形成建模思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将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数学素养的要求。
二、利用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建模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让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然无法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讨厌枯燥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建模教学中来,以此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
例如,在《概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摸球"游戏: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箱子,放入大小材质相同的一个白球和两个黄球。让学生随机从箱子中摸出一个球,并对摸出颜色和次数进行记录。之后,教师可以以此活动为背景,让学生对摸出白球或黄球的概率进行计算。这一过程通过课堂小游戏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利用建模的方式解决了概率问题,符合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利用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
学生只会进行机械式的模仿是影响建模意识的关键因素,同时这也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更不利于教师进行拓展性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建模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道题目:某商店销售一种饮料,进价为2元,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如果该饮料的售价在3到5元时,每提高0.5元,销售数量就会减少30瓶。已知在价格为4元时,饮料的销售数量为300瓶,求饮料定价为多少时能够获得最大利润呢?最大利润为多少?这道题目看似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情境,但实际上确是一道二次函数题目,学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出答案。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建模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建模意识,用建模思维解决生活问题,改变思维定式。
总之,建模思想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帮助学生掌握建模方法、参与建模过程、提升建模意识。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够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汤琴.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12.
[2]郭小龙.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新教师,2018,11:64-65.
[3]刘朝海.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三学生数学建模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4]江志杰.着眼数学建模提升核心素养——记一节《组合数模型的应用》复习课[J].中学数学教学,2016,3:26-28.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53-1
建模是数学解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指将实际问题通过提炼的方式构建成为数学模型,以此解决问题并揭示问题的本质。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数学性质的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建模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建模思维
首先,數学建模思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规律认知现状。数学建模思想的主线就是将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行加工,抽象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从而应用数学知识来验证该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猜想原理、验证原理的过程,在整个求真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集合了所有的数学符号以及公式,但是数学建模恰好解决了该问题,探究过程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建模教学只有在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才能完全融入到数学的学习和探究中去,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对建模过程进行探究,以此形成建模思维,提升探究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十一章教学活动《镶嵌》中,笔者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去尝试拼接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正六边形,并尝试探索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很快,就有学生提出,无论是哪种形状,每一个镶嵌的位置内角和都为360度。笔者继续提出问题:你们是否能够在不进行尝试的情况下判断出正方形和正八边形两种图形是否能进行平面镶嵌呢?学生再次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了答案:如果顶点之间围绕的正方形和正八边形能够组成360度,就能够进行平面镶嵌。我们可以设有X个正方形和Y个正八边形,则X、Y满足90X 135Y=360,解得X=1,Y=2。所以,一个正方形和两个正八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镶嵌的问题,还让他们将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成为了方程模型,形成建模思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将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数学素养的要求。
二、利用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建模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让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然无法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讨厌枯燥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建模教学中来,以此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
例如,在《概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摸球"游戏: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箱子,放入大小材质相同的一个白球和两个黄球。让学生随机从箱子中摸出一个球,并对摸出颜色和次数进行记录。之后,教师可以以此活动为背景,让学生对摸出白球或黄球的概率进行计算。这一过程通过课堂小游戏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利用建模的方式解决了概率问题,符合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利用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
学生只会进行机械式的模仿是影响建模意识的关键因素,同时这也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更不利于教师进行拓展性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建模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道题目:某商店销售一种饮料,进价为2元,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如果该饮料的售价在3到5元时,每提高0.5元,销售数量就会减少30瓶。已知在价格为4元时,饮料的销售数量为300瓶,求饮料定价为多少时能够获得最大利润呢?最大利润为多少?这道题目看似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情境,但实际上确是一道二次函数题目,学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出答案。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建模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建模意识,用建模思维解决生活问题,改变思维定式。
总之,建模思想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帮助学生掌握建模方法、参与建模过程、提升建模意识。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够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汤琴.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12.
[2]郭小龙.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新教师,2018,11:64-65.
[3]刘朝海.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三学生数学建模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4]江志杰.着眼数学建模提升核心素养——记一节《组合数模型的应用》复习课[J].中学数学教学,2016,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