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开展,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小学阶段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并以数学故事、数学名人、数学史为例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对数学思政教育素材进行挖掘。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同样应该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利用好三尺讲台的主阵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育人的功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现状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了较多时间,因此,若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好地融入思政元素,将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从目前看来,小学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情况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重分数轻素养
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压力,部分教师只注重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技巧,以便在考试当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无暇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
(二)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万军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育目标解析》一文中提到了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育应是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思想性目标的统一。如何在符号语言和形式演绎的海洋里体现“真善美”,成为数学课程思政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数学知识,还要了解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只有深刻认识“知”与“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输出,而这恰恰是大部分教师所欠缺的能力。
如何将小学数学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首先我们要以发现的眼光挖掘数学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罗斌等人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分析》指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教科书中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多达75处。这启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借助这些题材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起到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经历了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数学文化,其中应当有更多的思政元素值得我们去挖掘,也有更多的角度等待我们去解读。有学者认为,数学文化即是数学相关人文活动及其精神产物的总和,也就是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包括文化的内化与文化的外化两方面,并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教育范围内的外延确定(见上页表)。这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融合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更加具体的實施路径。
二、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的素材挖掘
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的素材,只要用心观察和提取,就能有所发现。现笔者选取数学故事、数学名人、数学史三方面谈谈数学文化视角下数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素材挖掘。
(一)教师要善于从数学故事中挖掘思政素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数学故事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乐意听、记得牢、吸收好。一些教师善于借助数学故事呈现数学知识,但很多时候未能上升到思政层面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了“教书”,却忽略了“育人”。好的数学故事一定蕴含着某些人生道理或是能突出某种精神品质。比如《田忌赛马》的故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选择策略的重要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一开始拥有一副好牌不代表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积极的心态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摆脱逆境。数学教师要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数学故事,挖掘出更为丰富的思政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升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价值引领。
(二)教师要善于从数学名人中挖掘思政素材
在数学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求真务实的数学家,他们前仆后继,忘我地投身于数学研究之中,在时代的更迭之下最终建造起宏伟的数学殿堂,他们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值得学生深入了解并学习。然而在数学教材当中,学生虽然通过课本的介绍了解了一些数学家,但由于篇幅有限,难以受到有效的德育熏陶。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作业,比如以“探访数学名人”为主题,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时了解更多数学名人的事迹,在事迹中多方位了解数学名人。数学名人的人生故事,有的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体现了迎难而上的无畏勇气,有的体现了国家为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真实的故事,是最有力的思政教育素材,讲好名家故事,可以形成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获得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
(三)教师要善于从数学史中挖掘思政素材
数学并非是人类大脑臆想出来的产物,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遇到瓶颈之时,难免会发出“到底是谁创造了数学”这样的哀叹。由此可见,在一些学生的心里,数学不过是人类创造的一系列符号游戏,其实用价值并未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渗透数学史就显得很有必要。从数的产生到现代数学体系的建立,其背后的发展历程无不充满着曲折,正是因为这些曲折,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求知热情和求真态度就显得更为宝贵。讲数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可以着重介绍中国在这方面的先进性,让学生认同中国在数学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圆周率时,数学家在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情况下花费大量时间计算圆周率时的过程则体现了他们的恒心与毅力……学生只有了解了数学发展的历史,才能惊叹于人类智慧的无穷无尽,并提高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接受度。同时,数学史的融入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为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需要教师本身有所积累,也需要教师慎重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教师也应当秉持着自我革新的精神不断汲取知识,挖掘更多的思政素材。在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思政教育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学文化当中的落脚点,当然,也要避免牵强说教,在找不到融合落脚点时,生搬硬套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让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思政教育的过程变得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和深究。
参考文献:
[1]李万军.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育目标解析[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02).
[2]罗斌,余晴武,杨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分析[J].教育观察,2021(07).
[3]李方红.数学文化的内涵、价值与应用: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文化育人[J].教育科学论坛,2021(10).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同样应该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利用好三尺讲台的主阵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育人的功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现状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了较多时间,因此,若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好地融入思政元素,将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从目前看来,小学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情况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重分数轻素养
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压力,部分教师只注重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技巧,以便在考试当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无暇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
(二)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万军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育目标解析》一文中提到了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育应是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思想性目标的统一。如何在符号语言和形式演绎的海洋里体现“真善美”,成为数学课程思政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数学知识,还要了解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只有深刻认识“知”与“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输出,而这恰恰是大部分教师所欠缺的能力。
如何将小学数学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首先我们要以发现的眼光挖掘数学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罗斌等人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分析》指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教科书中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多达75处。这启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借助这些题材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起到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经历了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数学文化,其中应当有更多的思政元素值得我们去挖掘,也有更多的角度等待我们去解读。有学者认为,数学文化即是数学相关人文活动及其精神产物的总和,也就是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包括文化的内化与文化的外化两方面,并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教育范围内的外延确定(见上页表)。这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融合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更加具体的實施路径。
二、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的素材挖掘
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的素材,只要用心观察和提取,就能有所发现。现笔者选取数学故事、数学名人、数学史三方面谈谈数学文化视角下数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素材挖掘。
(一)教师要善于从数学故事中挖掘思政素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数学故事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乐意听、记得牢、吸收好。一些教师善于借助数学故事呈现数学知识,但很多时候未能上升到思政层面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了“教书”,却忽略了“育人”。好的数学故事一定蕴含着某些人生道理或是能突出某种精神品质。比如《田忌赛马》的故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选择策略的重要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一开始拥有一副好牌不代表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积极的心态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摆脱逆境。数学教师要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数学故事,挖掘出更为丰富的思政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升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价值引领。
(二)教师要善于从数学名人中挖掘思政素材
在数学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求真务实的数学家,他们前仆后继,忘我地投身于数学研究之中,在时代的更迭之下最终建造起宏伟的数学殿堂,他们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值得学生深入了解并学习。然而在数学教材当中,学生虽然通过课本的介绍了解了一些数学家,但由于篇幅有限,难以受到有效的德育熏陶。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作业,比如以“探访数学名人”为主题,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时了解更多数学名人的事迹,在事迹中多方位了解数学名人。数学名人的人生故事,有的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体现了迎难而上的无畏勇气,有的体现了国家为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真实的故事,是最有力的思政教育素材,讲好名家故事,可以形成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获得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
(三)教师要善于从数学史中挖掘思政素材
数学并非是人类大脑臆想出来的产物,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遇到瓶颈之时,难免会发出“到底是谁创造了数学”这样的哀叹。由此可见,在一些学生的心里,数学不过是人类创造的一系列符号游戏,其实用价值并未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渗透数学史就显得很有必要。从数的产生到现代数学体系的建立,其背后的发展历程无不充满着曲折,正是因为这些曲折,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求知热情和求真态度就显得更为宝贵。讲数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可以着重介绍中国在这方面的先进性,让学生认同中国在数学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圆周率时,数学家在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情况下花费大量时间计算圆周率时的过程则体现了他们的恒心与毅力……学生只有了解了数学发展的历史,才能惊叹于人类智慧的无穷无尽,并提高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接受度。同时,数学史的融入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为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需要教师本身有所积累,也需要教师慎重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教师也应当秉持着自我革新的精神不断汲取知识,挖掘更多的思政素材。在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思政教育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学文化当中的落脚点,当然,也要避免牵强说教,在找不到融合落脚点时,生搬硬套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让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思政教育的过程变得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和深究。
参考文献:
[1]李万军.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育目标解析[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02).
[2]罗斌,余晴武,杨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分析[J].教育观察,2021(07).
[3]李方红.数学文化的内涵、价值与应用: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文化育人[J].教育科学论坛,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