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化学历史 增强化学素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n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武器。化学是在历经无数次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化学基本知识技能与发展化学基本思想的重任,还要在全面塑造具有综合化学素养的人这一层面上下足工夫,让学生不但具有化学探究的能力,更要具有不断进行化学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一、回顾化学史中的“批判精神”,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科学态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充满学习热情的时候,思维活跃,身心放松,学习的效率比较高。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化学课堂添加一些“佐料”,增添学生学习探究的正能量。我在化学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化学家勇于向当时的权威挑战,坚持研究,最终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故事,帮助学生形成锲而不舍、坚持真理的精神品质。
  例如,教学“走进化学世界”这部分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的故事。斯塔尔的燃素说理论在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一直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该理论认为一切燃烧的过程都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燃素的过程。1772年,拉瓦锡发现,硫燃烧后形成的氧化物不但质量没有比先前的硫减少,反而增加了。他初步推断燃烧时空气中有部分气体被固定下来。后来,拉瓦锡又用汞做类似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他提出新的燃烧系统理论,推翻了风靡一时的燃素说,建立了自己的科学成果。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切忌教师向学生强硬灌输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借助化学史中的“具体细节”,促进学生对化学核心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部分化学知识离我们的生活世界较远,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要经过动机、领会、习得、保持等几个阶段。信息加工就是要让信息还原为丰富的发展过程,展示其中的细节环节。这样,学习者才能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并长期存储。在再加工过程中,细节决定着学习的品质。加工得越细,学生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存储的时间越长。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化学史中相关的“研究细节”,丰富学生学习的背景环境,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早在1756年到1908年之间,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法国的拉瓦锡等化学家就发现,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生成了氧化锡,但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科学家们的猜想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直到19世纪末,兰多尔特用很精密的天平证明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我在讲解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个化学反应过程都是在“密封”状态下进行的,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细节的提问进一步突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因素与本质特征,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感性上的支撑。我们在知识形成的重点之处,如果能放“慢镜头”,延长学生体验和感受的时间,对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如果能抓住难点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诠释,充分凸显细节问题,让学生在细节组合中实现对认知过程的全方位把握,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三、展示化学史中的“意外发现”,帮助学生形成留心观察的品格
  英国化学家戴维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在不经意之间获得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会随时出现,有的能促进我们的认识发展,有的则阻碍着探究的进一步前行。面对实验中旁逸斜出的问题与现象,我们是视而不见,还是留心观察、积极对待?答案当然是后者。我们一方面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盲目偏信现成的结论;另一方面,要正视实验中的新问题,仔细观察、乐于研究,开展一些对比性、探究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细心观察、积极探索的科学学习的精神,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问题,潜心钻研,最终解决问题的经历。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我和学生谈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曲折过程。居里夫人先是相继找到了“铀盐”“铀射线”,然后又认识到铀并不是唯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进而又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强度极大的沥青铀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钋”和“镭”。其中多次的实验均以失败告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居里夫人却在仔细观察与不断的探究中,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发现了更为有价值的成果。
  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安排量在逐年增加,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也期盼着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能将原理性的内容阐释得更为详尽,与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结合得更为紧密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期盼着能改变化学史的学习方式,打破原有的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运用启发式方式、悬念式等方式,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
用诗歌来表达爱情,几乎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千百年来,无数的诗人们唱着那些真挚而优美的诗篇,奇迹般地保留着鲜艳而动人的光彩,激励着人们勇敢地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在
图像、图示综合题是指通过各种图像、图解创设新的情境,提供新的题材,展示生物原理、生物过程和功能等的试题。该类试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其考查的知识点往往呈现递进的关系,试题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是解答后一个问题的条件或者关键信息。  生物图像、图示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主要体现在“细”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是评讲试题时,多向学生阐述,让学生明确方向。  第一,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推动了师专教育的改革,而当前普通教育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普通教育指导思想应当从“升学教育”轨道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具体说来就是普通教育应
信息技术可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愉快的情境,把课文枯燥乏味的文字以声、图、像等形式具体可感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并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笔者在语文
众所周知,探究式教学法所注重的是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它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和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学习法还是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但是,反思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实际效果,其实不难发现依然有许多的盲点存在。其中,这些盲点主要表现为探究盲目和形式化严重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试图找出解决这些问题有效的对策。  一、目标意识模糊
<正>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始终与革命的成败紧密相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正> 中国画自宋元以后,逐步形成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的艺术传统,呈现出独特的风神面貌。但是属于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能打入属于造型艺术的中国画?原本在“艺术中处于
导数给高中数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纵观历年高考,有很多导数试题与高等数学中的隐函数导数有关.本文是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对近些年来全国和若干省(市)高考数学卷中的把关题和压轴题做一些简单分析,旨在为备考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知识方面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隐函数定理  设函数F(x,y)在包含(x0,y0)的一个开集上连续可微,并且满足条件F(x0,y0)=0,Fy(x0,y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突飞猛进,电子线路板在工业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家用电器等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印制电路板(PCB)日趋精密和复杂,使得传统的手工设计已经无法完成各种复杂的PCB设计,于是各种辅助设计软件应运而生。PROTEL DXP 2004是一款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的电路板设计软件,也是当今PC平台上最优秀的EDA软件之一,目前已成为各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必修课程
<正> 吴起(公元前?——前381年)《史记&#183;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鲁卒以为将。……於是魏文侯以为将。周末武官高位,有前、后、左、右将军,对后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