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期: 年 月 日
■
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对检查同学的作业总是特别认真,所以这样的批改模式对需要注意小细节的内容显得特别有效。
作业应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要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量,选择批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将是我们要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罗志定.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科学作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97. 摘 要: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又使它不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教师需要迫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朱仲敏指出,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有效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展示个性、活跃思维、凸显能力。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减负呼声的日益高涨,有人甚至建议取消作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教学成果、扩大知识领域,适量的作业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科学作业的现状
学生反映作业量多且质量不高。教师的作业布置总是以巩固和强化知识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与技能。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总是重复地一再练习。这让他们感觉作业只是“无趣无味”的重复性劳动,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导致了他们只重速度不重质量,甚至形成抄袭的习惯,造成了“厌做”“厌学”的心理。
学生不了解作业的目的。长期以来,布置作业似乎是教师的权利,完成作业则是学生的基本义务。在了解中发现,学生往往是一拿到作业就麻木完成,这样让他们的劳动毫无目的。
教师认为批改作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作业批改是教师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采用批改全部作业的方式,在批改过程中以对错论英雄、以等级划分质量和态度。这一项工作占据了教师日常生活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二、初中科学作业的改进策略
1.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内容看起来很难,只是因为潜意识的抵触和暗示,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喜欢这些东西,学生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八年级下册,学生首次接触到化学内容,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需要他们记忆,这让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疼。我们总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督促学生去记,然后检查、再记、再检查、再记。很多学生都说这比记一串串的英语单词都要难。其实,记忆也可以变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找一些扑克牌那么大的硬纸片,在一张纸片上写上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在另一些卡片上写它们的中文名称。把这些卡片混在一起,像玩扑克牌一样,A同学出符号,B同学出对应的名称,B错了牌归A,B若是对了牌就归B,最后以手头牌的多少论输赢。学生在制作纸片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又会拼命去回忆。相信这样的方式比抄几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将作业分层。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体,在认知、思维能力、发散应用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为此,教师的作业应该注意到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正如布鲁姆所说,学习中的差距是可以缩小的,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上。通过分层作业,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3.设计探究性作业。科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观察、思考、实验的探究过程。探究是科学的特色,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科学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比如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热水降温的规律等,这样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作业的形式。科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其中的很多原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其让学生被动地重复书面作业,倒不如回归生活。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介绍了物质的特性,包括熔化、汽化、液化、凝固等多种物态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而成果甚微。如果改变作业的形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记录包含物态变化的现象,并解释原因。第二天进行交流和分享,将每个人记录下来的现象汇总,并以此为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答。
5.增加作业评价中的人文关怀。当被问到“老师批改完作业后,你更看重的是什么?”时,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更多学生看重的是“老师写了一句或多句评语”而不是“是否全对”。可见,学生更期待教师的评语,哪怕只是几个字,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特别是计算题这样需要步骤的题目,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一个简单的“√”或者“×”,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生硬冰冷。如果能稍微加以提示,缺了什么,或者哪里表达不清楚,这样的作业评价马上就变得有温度了。
6.改变作业的评改方式。作业的互相批改不同于传统的批改模式,因为批改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互监督、及时订正的一种作业评价形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培训,演示评改的步骤,并根据评改的内容给出各步的标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取组长。由组内讨论具体的评分标准。同时,利用“学生作业反馈表”(如下表)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对检查同学的作业总是特别认真,所以这样的批改模式对需要注意小细节的内容显得特别有效。
作业应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要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量,选择批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将是我们要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罗志定.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科学作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97. 摘 要: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又使它不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教师需要迫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朱仲敏指出,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有效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展示个性、活跃思维、凸显能力。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减负呼声的日益高涨,有人甚至建议取消作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教学成果、扩大知识领域,适量的作业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科学作业的现状
学生反映作业量多且质量不高。教师的作业布置总是以巩固和强化知识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与技能。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总是重复地一再练习。这让他们感觉作业只是“无趣无味”的重复性劳动,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导致了他们只重速度不重质量,甚至形成抄袭的习惯,造成了“厌做”“厌学”的心理。
学生不了解作业的目的。长期以来,布置作业似乎是教师的权利,完成作业则是学生的基本义务。在了解中发现,学生往往是一拿到作业就麻木完成,这样让他们的劳动毫无目的。
教师认为批改作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作业批改是教师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采用批改全部作业的方式,在批改过程中以对错论英雄、以等级划分质量和态度。这一项工作占据了教师日常生活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二、初中科学作业的改进策略
1.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内容看起来很难,只是因为潜意识的抵触和暗示,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喜欢这些东西,学生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八年级下册,学生首次接触到化学内容,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需要他们记忆,这让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疼。我们总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督促学生去记,然后检查、再记、再检查、再记。很多学生都说这比记一串串的英语单词都要难。其实,记忆也可以变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找一些扑克牌那么大的硬纸片,在一张纸片上写上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在另一些卡片上写它们的中文名称。把这些卡片混在一起,像玩扑克牌一样,A同学出符号,B同学出对应的名称,B错了牌归A,B若是对了牌就归B,最后以手头牌的多少论输赢。学生在制作纸片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又会拼命去回忆。相信这样的方式比抄几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将作业分层。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体,在认知、思维能力、发散应用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为此,教师的作业应该注意到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正如布鲁姆所说,学习中的差距是可以缩小的,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上。通过分层作业,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3.设计探究性作业。科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观察、思考、实验的探究过程。探究是科学的特色,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科学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比如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热水降温的规律等,这样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作业的形式。科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其中的很多原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其让学生被动地重复书面作业,倒不如回归生活。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介绍了物质的特性,包括熔化、汽化、液化、凝固等多种物态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而成果甚微。如果改变作业的形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记录包含物态变化的现象,并解释原因。第二天进行交流和分享,将每个人记录下来的现象汇总,并以此为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答。
5.增加作业评价中的人文关怀。当被问到“老师批改完作业后,你更看重的是什么?”时,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更多学生看重的是“老师写了一句或多句评语”而不是“是否全对”。可见,学生更期待教师的评语,哪怕只是几个字,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特别是计算题这样需要步骤的题目,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一个简单的“√”或者“×”,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生硬冰冷。如果能稍微加以提示,缺了什么,或者哪里表达不清楚,这样的作业评价马上就变得有温度了。
6.改变作业的评改方式。作业的互相批改不同于传统的批改模式,因为批改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互监督、及时订正的一种作业评价形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培训,演示评改的步骤,并根据评改的内容给出各步的标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取组长。由组内讨论具体的评分标准。同时,利用“学生作业反馈表”(如下表)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