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了解其他学校的校长、教师一样,我和我的学生对东庐中学的兴趣是在该校成名之后。我曾带着学生走进东庐,听校方介绍、看老师上课,研读“讲学稿”……对于从事课程教学论专业的我们,回来之后还曾心高气盛地想着手改造“讲学稿”。在看到陈康金校长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案例后,我明白了:东庐的成功绝非简单地放着一个工具技术层面的“讲学稿”,而是有其更深厚的思想渊源。在反思自己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的同时,我萌生了解读康金校长的冲动。
综观康金校长的管理哲学及相关案例,我看到了“讲学稿”背后对教育问题的辩证思维。康金校长把教育领域的诸多对立的“二元”成功地进行了消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即“合融”:“合”为手段,“融”为目的。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迄今已统治教育领域多年。学校有太多的对立范畴: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校内与校外、分科与综合、教学与研究、自由与规范、知识与智力……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践,也影响着教育理论的构建。“课程与教学,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成对的二元对立概念充斥着教育理论书籍。这和后现代思维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及自组织有很大的不同。问题在于对立的二元是否就那么刚性:其边界是否就那么清晰,是否那么不可逾越?康金校长“合融”的哲学观念和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思考。
让我们来解析“讲学稿”中的解构、合融。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以往的教学理论在肤浅地指出这一事实的同时并未就二者间的联系做深度的分析,对此做出突破的是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研究的发现之一是: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的理解。“教”要建立在对“学”的深刻了解上。
“了解学生可能面对的困难类型,知道如何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以使新信息有意义,知道怎样评价学生的进步……”——成功的“教”的每一步都和“学”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由此,如何建立教和学的有机联系就成了教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讲学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它既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也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可视化,这样教学双方都在互相解读,理解沟通自然也就容易了。通过“讲学稿”不仅消解了“教”和“学”的对立,也消解了教学和研究的对立。“讲学稿”不仅是“教”的依据,也是分析学情的依据。这就是为什么教室、办公室会变成研究室,为什么教学、教研、培训能三位一体化。教和学的合融带来了教学、教研、培训的合融。学校的生机也就因此焕发了。
康金校长的合融思维从教与学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案例“回归常态的学校生活”折射出他对“人与分,,的辩证法。如今中国的学校教育在考试文化的阴影下太多地呈现出单向度的育人态势,即只关注分数的高低,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庐中学响亮地提出了“爱生活、会学习、营养全、不缩水、有潜力”的培养目标。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它是对急功近利的教育的鞭笞,更是对素质教育的领悟。“营养全、不缩水”反映了康金校长对不同形态的知识营养心智均重要的认可。“爱生活、会学习、有潜力”是“营养全、不缩水”的必然结果。这样的“立体人”较之单向度的“考试机器”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实在太重要了,不难想象,最终的生活强者必将是“立体人”而不会是“考试机器”。
二元对立的解构、合融还成功地运用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对教师有着良心上的约束,却没有形式上的约束。真正实现了对教师这一特殊专业人员的管理的有效性。
合融的理念还在拓展,我们期盼看到东庐更多的优秀案例,尤其是在一些热点领域,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合融、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合融、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合融……
东庐中学已经拥有了成功的昨天和今天,我期盼着她的明天。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综观康金校长的管理哲学及相关案例,我看到了“讲学稿”背后对教育问题的辩证思维。康金校长把教育领域的诸多对立的“二元”成功地进行了消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即“合融”:“合”为手段,“融”为目的。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迄今已统治教育领域多年。学校有太多的对立范畴: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校内与校外、分科与综合、教学与研究、自由与规范、知识与智力……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践,也影响着教育理论的构建。“课程与教学,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成对的二元对立概念充斥着教育理论书籍。这和后现代思维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及自组织有很大的不同。问题在于对立的二元是否就那么刚性:其边界是否就那么清晰,是否那么不可逾越?康金校长“合融”的哲学观念和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思考。
让我们来解析“讲学稿”中的解构、合融。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以往的教学理论在肤浅地指出这一事实的同时并未就二者间的联系做深度的分析,对此做出突破的是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研究的发现之一是: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的理解。“教”要建立在对“学”的深刻了解上。
“了解学生可能面对的困难类型,知道如何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以使新信息有意义,知道怎样评价学生的进步……”——成功的“教”的每一步都和“学”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由此,如何建立教和学的有机联系就成了教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讲学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它既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也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可视化,这样教学双方都在互相解读,理解沟通自然也就容易了。通过“讲学稿”不仅消解了“教”和“学”的对立,也消解了教学和研究的对立。“讲学稿”不仅是“教”的依据,也是分析学情的依据。这就是为什么教室、办公室会变成研究室,为什么教学、教研、培训能三位一体化。教和学的合融带来了教学、教研、培训的合融。学校的生机也就因此焕发了。
康金校长的合融思维从教与学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案例“回归常态的学校生活”折射出他对“人与分,,的辩证法。如今中国的学校教育在考试文化的阴影下太多地呈现出单向度的育人态势,即只关注分数的高低,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庐中学响亮地提出了“爱生活、会学习、营养全、不缩水、有潜力”的培养目标。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它是对急功近利的教育的鞭笞,更是对素质教育的领悟。“营养全、不缩水”反映了康金校长对不同形态的知识营养心智均重要的认可。“爱生活、会学习、有潜力”是“营养全、不缩水”的必然结果。这样的“立体人”较之单向度的“考试机器”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实在太重要了,不难想象,最终的生活强者必将是“立体人”而不会是“考试机器”。
二元对立的解构、合融还成功地运用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对教师有着良心上的约束,却没有形式上的约束。真正实现了对教师这一特殊专业人员的管理的有效性。
合融的理念还在拓展,我们期盼看到东庐更多的优秀案例,尤其是在一些热点领域,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合融、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合融、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合融……
东庐中学已经拥有了成功的昨天和今天,我期盼着她的明天。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