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训练水平是指运动经过系统训练后,有机体对运动活动所达到的适应能力的程度,它表现在身体素质、专项技术与战术、智力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上。本文试图从训练水平测定的概念、意义、基本要求以及测定的内容方法角度出发,从总体上对训练水平测定产生一个更清晰的把握,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关键词 训练水平 测定 概念 意义 基本要求
一、训练水平的测定的概念和意义
一个运动员所具有的训练水平,一般说来集中体现在他参加重大比赛时所创造的运动成绩上,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日常科学训练基础之上的。是要了解一个运动员在某一个阶段中的训练水平,这就需要进行测定。
测定是指选择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对影响运动员创造运动成绩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所得到的有关材料,进行科学地整理与统计,经过综合分析,作出运动员在某一个训练阶段中所达到的训练水平的评价。
测定又可分为测量与评价两个方面,是判断运动员训练水平两个不同的工作阶段。测量是评价的前提条件,评价是对测量结果的运用。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判断,既要求测量的准确又要求评价得科学合理。
训练水平的测定,能使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在某一个训练阶段中训练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因此,它的意义在于:
1.克服训练工作的盲目性,明确训练方向,为制订训练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随着运动成绩单不断提高,对训练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练员必须准确而又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做到心中有娄,才能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客观地制订训练计划。
2.能客观地了解到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有得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长期、系统训练基础之上的,运动成绩的出现应与不同阶段训练的要求相一致,与运动员年龄相适应。
二、测定训练水平的基本要求
(一)测量的基本要求。
1.测量要准确、无误、它反映在所测量的结果上。其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可靠性是指重复测量同一个运动员(成队、组),在重复测量的间歇时间里,只要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改变,所采用的测量手段与方法一样,两次或几次测量所得的结果差不多是相同的,这说明测量的结果并非偶然,因而结果是可靠的。客观性是指不同的测量者,使用相同的测量手段与方法,对同一个受测者进行测量,所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这说明测量的结果没有受测者的主观影响,其结果是客观的。
2.选择的测量手段与方法要简便易行,并应符合测量的目的要求,如为了测量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则应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如果选择举重物(如杠铃)的练习,最好采用卧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测量出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在选择、设计测量手段与方法时,还应注意尽量采用那些能够用数据表示结果的练习,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尽量避免用“好”、“坏”、“及格”、“不及格”这些词来表述其测量结果的手段与方法。因为定量的分析评定要比定性分析评定精确、客观得多。此外,用数据表示测量结果的手段与方法,便于比较对照在实践中运用。
3.制订、并严格遵守测量细则。制订与严格遵守测量细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受训练影响的有机体的适应性变化是逐渐的,从上次测量到下一次测量,假如间歇时间不太长的话,其测量结果变化不是明显的。如果前次与后次的要求与方法存在差异,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会出现差错,而能真实地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二)评价的基本要求。
1.对测量的各种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测量所得到的大量数据,用简单的算术统计数据,是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只有对那些在表面上看上去是完全偶然性的数字,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才能准确地看到各种客观指标的增减是否带有统计上的必然性,从而对这些指标的增减做出正确的结论。
2.对所测量的各种指标要进行综合分析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判断,仅靠测量的一个方面内容,如只靠身体,或只靠技术、战术测量指标,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运动员的整个训练水平的。有的教练员习惯于用运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成绩固然是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集中表现,但是,只根据运动成绩来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如有些教练员不按照周期性原则的要求,不区别对象的实际情况,就骤然增加专项训练比例、加大专项强度,也有可能使运动员暂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训练水平高。
3.要结合专项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要对运动员训练水平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还必须结合他从事专项的要求,因人而异的进行。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
三、训练水平测定的内容与方法
1.身体训练水平的测定一般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几方面。身体形态变化的指标,对运动员来说,不仅可以作为判断训练水平的一个方面,而且是衡量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对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测量最好是使运动员处在类似于比赛条件的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为评价提供可靠、有效的指标。
3.对运动员心理测量与评价。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中枢神经系统和分析器的测量结果来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反应时测量法、注意力测量法、运动分析器测量法等。反应时的测量与评价反应时测量法又称反射测量法,有简单反应时测量法和复杂反应时测量法。
上述对运动员训练水平测量与评价的各个方面,如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有着相对均衡的意义。但某一训练的具体阶段中,这个或那个训练方面的训练水平,自然会有所不同,这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的训练阶段,做出恰当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应从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体育学刊》,2005.02
[2]胡仲秋,沈纲.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9(3):110-112
[3]黄海.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学课教学发展新方向.《体育科技》,2004,25(1):7-8
关键词 训练水平 测定 概念 意义 基本要求
一、训练水平的测定的概念和意义
一个运动员所具有的训练水平,一般说来集中体现在他参加重大比赛时所创造的运动成绩上,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日常科学训练基础之上的。是要了解一个运动员在某一个阶段中的训练水平,这就需要进行测定。
测定是指选择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对影响运动员创造运动成绩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所得到的有关材料,进行科学地整理与统计,经过综合分析,作出运动员在某一个训练阶段中所达到的训练水平的评价。
测定又可分为测量与评价两个方面,是判断运动员训练水平两个不同的工作阶段。测量是评价的前提条件,评价是对测量结果的运用。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判断,既要求测量的准确又要求评价得科学合理。
训练水平的测定,能使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在某一个训练阶段中训练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因此,它的意义在于:
1.克服训练工作的盲目性,明确训练方向,为制订训练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随着运动成绩单不断提高,对训练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练员必须准确而又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做到心中有娄,才能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客观地制订训练计划。
2.能客观地了解到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有得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长期、系统训练基础之上的,运动成绩的出现应与不同阶段训练的要求相一致,与运动员年龄相适应。
二、测定训练水平的基本要求
(一)测量的基本要求。
1.测量要准确、无误、它反映在所测量的结果上。其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可靠性是指重复测量同一个运动员(成队、组),在重复测量的间歇时间里,只要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改变,所采用的测量手段与方法一样,两次或几次测量所得的结果差不多是相同的,这说明测量的结果并非偶然,因而结果是可靠的。客观性是指不同的测量者,使用相同的测量手段与方法,对同一个受测者进行测量,所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这说明测量的结果没有受测者的主观影响,其结果是客观的。
2.选择的测量手段与方法要简便易行,并应符合测量的目的要求,如为了测量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则应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如果选择举重物(如杠铃)的练习,最好采用卧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测量出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在选择、设计测量手段与方法时,还应注意尽量采用那些能够用数据表示结果的练习,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尽量避免用“好”、“坏”、“及格”、“不及格”这些词来表述其测量结果的手段与方法。因为定量的分析评定要比定性分析评定精确、客观得多。此外,用数据表示测量结果的手段与方法,便于比较对照在实践中运用。
3.制订、并严格遵守测量细则。制订与严格遵守测量细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受训练影响的有机体的适应性变化是逐渐的,从上次测量到下一次测量,假如间歇时间不太长的话,其测量结果变化不是明显的。如果前次与后次的要求与方法存在差异,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会出现差错,而能真实地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二)评价的基本要求。
1.对测量的各种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测量所得到的大量数据,用简单的算术统计数据,是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只有对那些在表面上看上去是完全偶然性的数字,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才能准确地看到各种客观指标的增减是否带有统计上的必然性,从而对这些指标的增减做出正确的结论。
2.对所测量的各种指标要进行综合分析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判断,仅靠测量的一个方面内容,如只靠身体,或只靠技术、战术测量指标,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运动员的整个训练水平的。有的教练员习惯于用运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成绩固然是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集中表现,但是,只根据运动成绩来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如有些教练员不按照周期性原则的要求,不区别对象的实际情况,就骤然增加专项训练比例、加大专项强度,也有可能使运动员暂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训练水平高。
3.要结合专项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要对运动员训练水平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还必须结合他从事专项的要求,因人而异的进行。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
三、训练水平测定的内容与方法
1.身体训练水平的测定一般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几方面。身体形态变化的指标,对运动员来说,不仅可以作为判断训练水平的一个方面,而且是衡量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对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测量最好是使运动员处在类似于比赛条件的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为评价提供可靠、有效的指标。
3.对运动员心理测量与评价。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中枢神经系统和分析器的测量结果来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反应时测量法、注意力测量法、运动分析器测量法等。反应时的测量与评价反应时测量法又称反射测量法,有简单反应时测量法和复杂反应时测量法。
上述对运动员训练水平测量与评价的各个方面,如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有着相对均衡的意义。但某一训练的具体阶段中,这个或那个训练方面的训练水平,自然会有所不同,这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的训练阶段,做出恰当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应从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体育学刊》,2005.02
[2]胡仲秋,沈纲.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9(3):110-112
[3]黄海.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学课教学发展新方向.《体育科技》,2004,2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