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象似性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象似性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层面。本文从语言的象似性出发,进一步探究象似性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旨在利用英语词汇象似性特点来提高英语词汇习得的效度。
【关键词】 象似性;词汇象似性;词汇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1.前言
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人们发现语言形式不完全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沈家煊,1994)。美国著名的符号学家 Pierce(1940)提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是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结构直接映照经验结构。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的象似性研究在句法象似性和篇章象似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关于词汇象似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正是本文着眼于象似性应用于词汇习得的原因所在。
2.象似性理论概述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该原则支配20世纪的语言学长达几十年之久。任意性强调语言符号的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之间无对应关系,具有无理据性和不可论证性。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派也认为语言是独立于人类其他认知系统之外的一种天赋的自制的形式系统。但同一时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Pierce于19世纪末就提出了符号三分法,首先使用了“icon”一词并用“iconicity”来指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自然关系,即语言的象似性和理性据。他认为,每种语言的语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Halliday(1985)提出语言是一个由语义、词汇和语法和音系三个层次构成的符号系统,语义和词汇语法即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是非任意的。他进一步强调语法语义是语言三层次系统理论中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的,非任意的。
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亦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象似性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元符号模式”的一种反思。象似性根據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语音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和语篇象似性。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句法和语篇,近年来逐步转入词汇象似性研究。
3.词汇象似性
Householder(1946)统计发现:语言中90%的词是有理据性的,即90%的词与他们所指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内在联系,即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我们可以从词的表达形式出发推断出词的含义,这就是词汇的理据性,即象似性。笔者认为词汇象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象似性:语音象似是指一些词的发音与其所指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自然的象似,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英语中的许多拟声词。大多数拟声词都是模仿自然界或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来的如:狗叫声为bow-wow,关门的声音是bang。 英语词汇的语音象似性还表现在单词中的部分音节的发音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这些音节又构成了一系列意义相似的词,如“sl-”的发音类似于物体滑动时发出的声音,因此很多以sl开头的英语单词的意义都与“滑动”相关,如slide (滑行)、slip (滑倒)等。
形态象似性:词的拼写与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首先,整个的单词在拼写上与其代表的事物很相像,如zigzag (曲曲折折)、twist(扭曲)。 有些字母的缩写与所指代的内容相似,如V-neck (V形领)。构词法所获得的象似性,包括词缀法、复合法、拼缀法等,如-able表能力,所以readable表可读性。
词义象似:词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词的最终含义与其本义之间总会有些联系,新的词义是在本义之上或引申或比喻而来,表示词的形式和其意义之间不同类型的联想关系。它们各自如bottleneck本义是“瓶颈”,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其含义发生引申或喻指如“隘路、阻碍”,交通或生产受阻与实实在在的物体瓶颈所形成的阻碍是非常相似的。
词源象似:英语中有许多词汇的意义和形态还能从他们的源头找到理据,这种理据通常被称为词汇的词源理据,即词源象似他可以用来解释词的来源及其形态和意义的演变。
4.象似性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海量的英语词汇记忆起来不仅枯燥困难,学生也很容易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英语词汇的象似性,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英语词汇习得的效度。
从词源象似性上可以看出,英语中很多的词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所以词汇教学中可向学生传授与这些词相关的文化背景,激起学习者的兴趣,有助于深刻记忆。语音象似有助于更好理解和使用词汇,如短元音发音短快,要表示急促或短暂或匆忙的动作,可用含短元音的词汇,如hustle and bustle (熙熙攘攘)。教师在讲解词形象似的英文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调动与该单词相关的意象图示参与记忆。如eye 中 y像鼻梁,e 像眼球,给人印象深刻,很容易记忆。
5.结语
外语词汇的语音、词形、词义之间虽有其任意性的一面,但更多是存在着象似性的一面。象似性从另一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语言研究的新视角,将通常用于句法分析中的象似性原则应用于词汇层面,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象似性”的认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为英语学习者大量记忆英语单词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值得我们予以充分关注。
参考文献
[1] Saussure de 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London: Peter Owen Limited, 1959.
[2]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 1994(1).
[3]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1).
[4]王寅,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象似性;词汇象似性;词汇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1.前言
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人们发现语言形式不完全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沈家煊,1994)。美国著名的符号学家 Pierce(1940)提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是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结构直接映照经验结构。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的象似性研究在句法象似性和篇章象似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关于词汇象似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正是本文着眼于象似性应用于词汇习得的原因所在。
2.象似性理论概述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该原则支配20世纪的语言学长达几十年之久。任意性强调语言符号的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之间无对应关系,具有无理据性和不可论证性。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派也认为语言是独立于人类其他认知系统之外的一种天赋的自制的形式系统。但同一时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Pierce于19世纪末就提出了符号三分法,首先使用了“icon”一词并用“iconicity”来指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自然关系,即语言的象似性和理性据。他认为,每种语言的语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Halliday(1985)提出语言是一个由语义、词汇和语法和音系三个层次构成的符号系统,语义和词汇语法即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是非任意的。他进一步强调语法语义是语言三层次系统理论中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的,非任意的。
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亦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象似性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元符号模式”的一种反思。象似性根據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语音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和语篇象似性。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句法和语篇,近年来逐步转入词汇象似性研究。
3.词汇象似性
Householder(1946)统计发现:语言中90%的词是有理据性的,即90%的词与他们所指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内在联系,即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我们可以从词的表达形式出发推断出词的含义,这就是词汇的理据性,即象似性。笔者认为词汇象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象似性:语音象似是指一些词的发音与其所指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自然的象似,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英语中的许多拟声词。大多数拟声词都是模仿自然界或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来的如:狗叫声为bow-wow,关门的声音是bang。 英语词汇的语音象似性还表现在单词中的部分音节的发音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这些音节又构成了一系列意义相似的词,如“sl-”的发音类似于物体滑动时发出的声音,因此很多以sl开头的英语单词的意义都与“滑动”相关,如slide (滑行)、slip (滑倒)等。
形态象似性:词的拼写与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首先,整个的单词在拼写上与其代表的事物很相像,如zigzag (曲曲折折)、twist(扭曲)。 有些字母的缩写与所指代的内容相似,如V-neck (V形领)。构词法所获得的象似性,包括词缀法、复合法、拼缀法等,如-able表能力,所以readable表可读性。
词义象似:词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词的最终含义与其本义之间总会有些联系,新的词义是在本义之上或引申或比喻而来,表示词的形式和其意义之间不同类型的联想关系。它们各自如bottleneck本义是“瓶颈”,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其含义发生引申或喻指如“隘路、阻碍”,交通或生产受阻与实实在在的物体瓶颈所形成的阻碍是非常相似的。
词源象似:英语中有许多词汇的意义和形态还能从他们的源头找到理据,这种理据通常被称为词汇的词源理据,即词源象似他可以用来解释词的来源及其形态和意义的演变。
4.象似性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海量的英语词汇记忆起来不仅枯燥困难,学生也很容易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英语词汇的象似性,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英语词汇习得的效度。
从词源象似性上可以看出,英语中很多的词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所以词汇教学中可向学生传授与这些词相关的文化背景,激起学习者的兴趣,有助于深刻记忆。语音象似有助于更好理解和使用词汇,如短元音发音短快,要表示急促或短暂或匆忙的动作,可用含短元音的词汇,如hustle and bustle (熙熙攘攘)。教师在讲解词形象似的英文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调动与该单词相关的意象图示参与记忆。如eye 中 y像鼻梁,e 像眼球,给人印象深刻,很容易记忆。
5.结语
外语词汇的语音、词形、词义之间虽有其任意性的一面,但更多是存在着象似性的一面。象似性从另一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语言研究的新视角,将通常用于句法分析中的象似性原则应用于词汇层面,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象似性”的认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为英语学习者大量记忆英语单词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值得我们予以充分关注。
参考文献
[1] Saussure de 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London: Peter Owen Limited, 1959.
[2]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 1994(1).
[3]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1).
[4]王寅,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