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岁来临之际,几个饕餮者居然议论起食鼠之事来了。于是我就把自己所知的古今中外与食鼠有关的事漫说了一遍,不想诸君要我写出来,因而就有了这篇《鼠年话食鼠》的文章。
远古的食鼠考证
考古工作者发现,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用火灰烬中,就曾发现成堆被烧焦的鼠骨,显然,老鼠曾是我们祖先的果腹之物。原来,“北京人”一旦外出采集或捕猎大型动物无望而面临断炊之时,他们就能用尖木棒在洞穴内扒掘鼠窝,随后将捕得的老鼠架在火堆上熏烤,这鼠肉就是他们充饥最实惠、最味美的肉食品了。
考古工作者还发现,“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m,而其中老鼠啮齿类动物烧骨最为丰富,足见当时“北京人”食鼠量之大。除了“北京人”有食鼠习惯外,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的古人类遗址和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商代城址的地层中,都分别发现了大量中华鼢鼠、东北鼢鼠、布氏田鼠、达呼尔鼠兔、家鼠、竹鼠等动物化石与人类遗骨及石器工具共存的现象。这说明鼠类早已为人类所食用,而且远古人还懂得熟食,这是人类饮食的一大进步。
周代食鼠盛行
周代食鼠风俗之盛,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据文献记载,当时不仅一般老百姓喜食鼠肉,就连周代统治者也视鼠肉为珍味,他们把鼠肉喻为“璞肉”(玉的意思),且对于食鼠还有一定的规矩。据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秦策三》)载:“国人谓鼠未腊为朴。”又据战国时代的《尹文子·大道下》载:“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这就证明了在当时新鲜鼠肉,已成为市场上交易的商品。由此可知,周代人食鼠之风十分盛行。
周代统治者尤爱吃腊制鼠肉干,为此曾专设“腊人”整治干鼠肉储备,将暂时食用不完的鼠肉及禽兽肉腌制起来,以供缺食时享用。据《仪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在周代,唯有三鼎以上之士、卿大夫、周天子等贵族,才能享有在鼐(大鼎)中盛鲜腊鼠肉尝味的资格。周代人把鼠肉比作璞玉,可见时人认为鼠肉就是美味佳肴,且是待客的高级食品了。
现代的食鼠遗风
自周代以后,由于农业和家禽家畜饲养的发展,人类的食肉量大增,因而食鼠的习俗逐渐转向食用其它动物肉食方面。但尽管如此,食鼠遗风仍代代相传,不少地方仍继续食用鼠肉。一些民俗学者证实,迄今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川藏和内蒙古等部分地区,仍有食鼠传统习俗。西藏侣人结婚仪式上,还有将鼠肉作为珍味佳肴来款待贵客宾朋,以示盛情。
现代著名作家夏丐尊(1886-1946)是研究“吃”的学者,他在《谈吃》一文中,就专门说到食鼠一事。认为鼠肉有暖胃驱寒、保护头发的作用,而且用胎鼠泡制的药酒,可与蛇酒齐名。有驱寒、治头痛的功效,治妇人产后风也十分有效。据说广东人最会吃鼠肉,早在唐代的《朝野佥载》一书中就有叙述。秋收之后是捕鼠的旺季,把捕得的鼠肉或坟或用黑豆煲汤,作为餐中美味,并用来招待客人。广东人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胎鼠用蜂蜜喂养,然后拌调料生吃。因吃时胎鼠有唧唧之声发出,故又称之为吃“蜜唧”。还有,番禺农民把鼠肉制成鼠肉干,销往港、澳赚大钱。
外国的食鼠时尚
食鼠,不但咱中国有历史记载,在国外同样也有食鼠习俗。据记载,非洲和美洲人早有食鼠风俗流传。开发美洲的先民们在劳作中,将捉到的硕鼠带回工棚,加工后放人大锅内同各种调料共煮,待闻到肉香味时,大家美美地饱餐一顿,既解馋又补身体,因而食鼠相沿成习。
南美洲的国家巴西,历来是出口传统罐头的大国。出口商专门请来高级营养师、烹调师对鼠肉进行深加工,制成各种风味的鼠肉罐头出口,居然在国外销路不错。据分析,鼠肉是一品“含脂肪低、蛋白质高”的肉菜佳肴,素为美洲人所称道。该国的养鼠制肉工厂,还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了国民致富的时尚门路。
远古的食鼠考证
考古工作者发现,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用火灰烬中,就曾发现成堆被烧焦的鼠骨,显然,老鼠曾是我们祖先的果腹之物。原来,“北京人”一旦外出采集或捕猎大型动物无望而面临断炊之时,他们就能用尖木棒在洞穴内扒掘鼠窝,随后将捕得的老鼠架在火堆上熏烤,这鼠肉就是他们充饥最实惠、最味美的肉食品了。
考古工作者还发现,“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m,而其中老鼠啮齿类动物烧骨最为丰富,足见当时“北京人”食鼠量之大。除了“北京人”有食鼠习惯外,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的古人类遗址和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商代城址的地层中,都分别发现了大量中华鼢鼠、东北鼢鼠、布氏田鼠、达呼尔鼠兔、家鼠、竹鼠等动物化石与人类遗骨及石器工具共存的现象。这说明鼠类早已为人类所食用,而且远古人还懂得熟食,这是人类饮食的一大进步。
周代食鼠盛行
周代食鼠风俗之盛,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据文献记载,当时不仅一般老百姓喜食鼠肉,就连周代统治者也视鼠肉为珍味,他们把鼠肉喻为“璞肉”(玉的意思),且对于食鼠还有一定的规矩。据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秦策三》)载:“国人谓鼠未腊为朴。”又据战国时代的《尹文子·大道下》载:“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这就证明了在当时新鲜鼠肉,已成为市场上交易的商品。由此可知,周代人食鼠之风十分盛行。
周代统治者尤爱吃腊制鼠肉干,为此曾专设“腊人”整治干鼠肉储备,将暂时食用不完的鼠肉及禽兽肉腌制起来,以供缺食时享用。据《仪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在周代,唯有三鼎以上之士、卿大夫、周天子等贵族,才能享有在鼐(大鼎)中盛鲜腊鼠肉尝味的资格。周代人把鼠肉比作璞玉,可见时人认为鼠肉就是美味佳肴,且是待客的高级食品了。
现代的食鼠遗风
自周代以后,由于农业和家禽家畜饲养的发展,人类的食肉量大增,因而食鼠的习俗逐渐转向食用其它动物肉食方面。但尽管如此,食鼠遗风仍代代相传,不少地方仍继续食用鼠肉。一些民俗学者证实,迄今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川藏和内蒙古等部分地区,仍有食鼠传统习俗。西藏侣人结婚仪式上,还有将鼠肉作为珍味佳肴来款待贵客宾朋,以示盛情。
现代著名作家夏丐尊(1886-1946)是研究“吃”的学者,他在《谈吃》一文中,就专门说到食鼠一事。认为鼠肉有暖胃驱寒、保护头发的作用,而且用胎鼠泡制的药酒,可与蛇酒齐名。有驱寒、治头痛的功效,治妇人产后风也十分有效。据说广东人最会吃鼠肉,早在唐代的《朝野佥载》一书中就有叙述。秋收之后是捕鼠的旺季,把捕得的鼠肉或坟或用黑豆煲汤,作为餐中美味,并用来招待客人。广东人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胎鼠用蜂蜜喂养,然后拌调料生吃。因吃时胎鼠有唧唧之声发出,故又称之为吃“蜜唧”。还有,番禺农民把鼠肉制成鼠肉干,销往港、澳赚大钱。
外国的食鼠时尚
食鼠,不但咱中国有历史记载,在国外同样也有食鼠习俗。据记载,非洲和美洲人早有食鼠风俗流传。开发美洲的先民们在劳作中,将捉到的硕鼠带回工棚,加工后放人大锅内同各种调料共煮,待闻到肉香味时,大家美美地饱餐一顿,既解馋又补身体,因而食鼠相沿成习。
南美洲的国家巴西,历来是出口传统罐头的大国。出口商专门请来高级营养师、烹调师对鼠肉进行深加工,制成各种风味的鼠肉罐头出口,居然在国外销路不错。据分析,鼠肉是一品“含脂肪低、蛋白质高”的肉菜佳肴,素为美洲人所称道。该国的养鼠制肉工厂,还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了国民致富的时尚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