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学校的细胞。随着“90后”的大学生进入高校,面对新一代各具特色的青年,如何建设一个“人性化”的班级成为学校管理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层次层层剖析,联系民办本科的管理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旨在建设一个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学生从被动实践者转变为主动探讨者。
[关键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生特点 以人为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他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它把人类的需求归结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于这个理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就班级管理而言,我们可以将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看作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设计合理的环节,让需求都得到满足。让学生在满足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体会关爱、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在各种激励下,催生或强化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培养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个人品质,促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单位,其管理的方法极大的影响着高校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对于有着学生群体差异性大、个性突出;在人生追求、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有不同性的民办高校而言,在管理中运用这一理论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另一方面,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形成有效的合力更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团结、进步;同时也为我们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提供了切入点。下文就如何把学生需要和学校班级管理结合起来这一问题,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从小事出发,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
大学里的学生均来自不同地区,其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爱和归属的不同需求程度。作为管理者应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处处关心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了解学生所需,让学生融入班级、群体之中。这样学生也能理解、尊重和支持管理者的工作,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
1、体学生所需,优化班级制度
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学院下发的班规为基准,运用千分制这一制度进行班级管理。从纪律、卫生、对班级的贡献、违纪情况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起初它的确起到了激发同学积极性和督促性的作用,但长时间后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甚至分数低的同学会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原因在于通过分数来评比,学生以评比结果来评价自己,导致分数低的同学觉得自己被班级所抛弃,从而产生抵抗心理,出现小团体现象。又随着学校将考核与奖学金联系在一起后,同学们以此为目的,功利心增强。常此以往,班级也就缺乏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管理者要严肃面对这些问题,正确运用和把握,使其良性发展,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要优化班级结构,围绕优秀班集体这个中心环节,统筹班级建设的十大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反馈做出有效调整。
2、搭建平台,感受集体
通过实现“群体”决策,借助班级同学的参与性,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在合理的情况下对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决策给予鼓励和采纳。通过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要让学生在行为受到规范的同时能够切实体会到集体的归属感。
二、从言语中满足其自尊
马斯洛说“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从而大大提高积极性”。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希望自己受到各种表扬也希望能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可见自尊心督促着同学不断进步,挖掘自我才能。管理者不仅要认识到这种自尊心的重要性,而且要了解各位同学自尊心在哪些方面的强烈程度,对症下药,通过满足、激发同学们的自尊需要,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三、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是每个学生所追求的,也是他们最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作为班级管理者,要从多方位为学生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中升华班级管理。
1、创建自主管理班级
以班级管理为平台,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实行班级自我管理,班级干部轮换制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意识,而且也满足了其心理需要,有助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此外,以班会为基石,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努力为每个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舞台。
2、开展第二学堂
通过开展“第二学堂”--如创建实践性较强的协会、社团等大型的活动平台。既可以使他们展现自我才能,又能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和知识。从而让他们实现自我,满足自我,明白自我实现的正确意义,充分调动每一位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管理水平。
四、利用双重身份,发挥班干作用最大化
作为班级的特殊群体---班委,在开展工作时,也应恰当运用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比如创建班长工作组,建立班长沟通渠道。每个班级情况都存在着差异性,增加班长之间的交流,改变以前班长只管理自己班级的独立管理模式。通过各位班长分享自己班特殊情况、管理模式等让各位班长相互出谋划策,为以后自己班级的工作积累经验。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当前班级管理或学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纠其根源,了解同学所需、所想。让同学们在班级管理中化被动为主动,凝聚班级力量,共谋班级事务,共创班级佳绩。
从马斯洛理论出发借助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将班级管理艺术化,巧妙的从各个方面塑造学生,给予他们启迪。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了解学生个体存在的需求,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刘雨枫.针对90后新生特点的管理创新[J].价值工程,2011
[2].李详林.加强民办高校班级管理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0
[3].党晓萍.马斯洛需求理论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农村教育
研究,2011
[关键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生特点 以人为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他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它把人类的需求归结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于这个理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就班级管理而言,我们可以将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看作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设计合理的环节,让需求都得到满足。让学生在满足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体会关爱、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在各种激励下,催生或强化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培养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个人品质,促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单位,其管理的方法极大的影响着高校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对于有着学生群体差异性大、个性突出;在人生追求、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有不同性的民办高校而言,在管理中运用这一理论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另一方面,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形成有效的合力更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团结、进步;同时也为我们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提供了切入点。下文就如何把学生需要和学校班级管理结合起来这一问题,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从小事出发,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
大学里的学生均来自不同地区,其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爱和归属的不同需求程度。作为管理者应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处处关心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了解学生所需,让学生融入班级、群体之中。这样学生也能理解、尊重和支持管理者的工作,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
1、体学生所需,优化班级制度
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学院下发的班规为基准,运用千分制这一制度进行班级管理。从纪律、卫生、对班级的贡献、违纪情况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起初它的确起到了激发同学积极性和督促性的作用,但长时间后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甚至分数低的同学会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原因在于通过分数来评比,学生以评比结果来评价自己,导致分数低的同学觉得自己被班级所抛弃,从而产生抵抗心理,出现小团体现象。又随着学校将考核与奖学金联系在一起后,同学们以此为目的,功利心增强。常此以往,班级也就缺乏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管理者要严肃面对这些问题,正确运用和把握,使其良性发展,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要优化班级结构,围绕优秀班集体这个中心环节,统筹班级建设的十大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反馈做出有效调整。
2、搭建平台,感受集体
通过实现“群体”决策,借助班级同学的参与性,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在合理的情况下对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决策给予鼓励和采纳。通过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要让学生在行为受到规范的同时能够切实体会到集体的归属感。
二、从言语中满足其自尊
马斯洛说“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从而大大提高积极性”。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希望自己受到各种表扬也希望能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可见自尊心督促着同学不断进步,挖掘自我才能。管理者不仅要认识到这种自尊心的重要性,而且要了解各位同学自尊心在哪些方面的强烈程度,对症下药,通过满足、激发同学们的自尊需要,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三、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是每个学生所追求的,也是他们最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作为班级管理者,要从多方位为学生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中升华班级管理。
1、创建自主管理班级
以班级管理为平台,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实行班级自我管理,班级干部轮换制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意识,而且也满足了其心理需要,有助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此外,以班会为基石,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努力为每个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舞台。
2、开展第二学堂
通过开展“第二学堂”--如创建实践性较强的协会、社团等大型的活动平台。既可以使他们展现自我才能,又能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和知识。从而让他们实现自我,满足自我,明白自我实现的正确意义,充分调动每一位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管理水平。
四、利用双重身份,发挥班干作用最大化
作为班级的特殊群体---班委,在开展工作时,也应恰当运用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比如创建班长工作组,建立班长沟通渠道。每个班级情况都存在着差异性,增加班长之间的交流,改变以前班长只管理自己班级的独立管理模式。通过各位班长分享自己班特殊情况、管理模式等让各位班长相互出谋划策,为以后自己班级的工作积累经验。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当前班级管理或学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纠其根源,了解同学所需、所想。让同学们在班级管理中化被动为主动,凝聚班级力量,共谋班级事务,共创班级佳绩。
从马斯洛理论出发借助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将班级管理艺术化,巧妙的从各个方面塑造学生,给予他们启迪。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了解学生个体存在的需求,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刘雨枫.针对90后新生特点的管理创新[J].价值工程,2011
[2].李详林.加强民办高校班级管理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0
[3].党晓萍.马斯洛需求理论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农村教育
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