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初中生物学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使生物学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提出:初中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
1.创设情景,诱导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生物学课堂教学大多是“注入式”教学,学生单一的“听分析”,缺乏可知可感的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场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创设情景教师可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音像作品等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所感受的情境。如我在讲《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出示几株稍微变焉的蚕豆芽,一杯品红溶液(便于观察现象),让学生观察根部浸没在品红溶液中的蚕豆芽发生变化的现象,然后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闻目睹,感受真切,兴趣盎然,学习效果良好。
所谓动机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行动的原因。只有有目的、有动机的学习才是主动的,效果才会好。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做法之一是在导入新课时设计能产生悬念的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心门,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对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年龄和时代的差异、地区和城乡的差异、不同班级的差异等,这些真实具体的学情都会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在一次比赛中,题目是“真菌”,其中有关于酵母菌的内容,为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想到了小时候妈妈做馒头用的“老面”,于是围绕“老面”设计了分组讨论:为什么做馒头要用老面?用老面和面时用凉水好不好?加了老面的面团应该放在什么地方?……面对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热烈讨论场面,有的组干脆面面相觑。“老师,老面是什么呀?什么样子?”突然一位学生的问题使笔者猛然醒悟:所比赛的学校位于市中心,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馒头,他们对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老面”一无所知,连忙把问题中的“老面”改成干酵母粉才算救了场。这节课开始的失败同样源于对真实学情的不了解,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也就远离了最真实的学情,这样的课堂即使精彩也是无效的。
3.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提高学法指导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现存的结论。基于此,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標,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步:确立目标教学的核心地位,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学期、单元、课时、专题教与学的目标,规划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编拟预习提纲,紧扣重点难点设计出启发性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抽问、学生讲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预习读书、思考已解决的问题可少讲或不讲;教师讲的重点应在于学习目标中要求理解和应用的内容,着力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概括要点、提炼观点、澄清疑点、分析易混易错点、落实考点。
第三步: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紧扣知识要点,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贯彻教学意图的有效手段,就是把教学的内容和指导的方法,以练习的形式具体化。章节练习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单元练习、阶段性练习重在知识过关;专题练习、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应注重能力培养。练习宜精不宜多。一般说来,好的练习在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在思路上要有启发性,既能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巩固、深化和活化所学知识。练习中一要注意良好审题习惯及解题技能的培养,规范答题;二要加强材料题的训练,提高解答主观性试题的能力;三要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临场经验的积累;四要重视练后讲评,上好讲评课,矫正补偿,启发指导。
第四步:根据反馈信息,做好辅导答疑。这是教学工作的弥补环节,也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出现的疑难和暴露的问题,兼顾普遍性和个体差异,通过集中辅导、个别答疑、互矫互补、错例示众、达标测评等方式,分析差错原因,指导答题方法,弥补知识缺漏,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总之,我们应站在教育的高度上重视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创设情景,诱导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生物学课堂教学大多是“注入式”教学,学生单一的“听分析”,缺乏可知可感的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场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创设情景教师可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音像作品等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所感受的情境。如我在讲《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出示几株稍微变焉的蚕豆芽,一杯品红溶液(便于观察现象),让学生观察根部浸没在品红溶液中的蚕豆芽发生变化的现象,然后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闻目睹,感受真切,兴趣盎然,学习效果良好。
所谓动机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行动的原因。只有有目的、有动机的学习才是主动的,效果才会好。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做法之一是在导入新课时设计能产生悬念的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心门,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对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年龄和时代的差异、地区和城乡的差异、不同班级的差异等,这些真实具体的学情都会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在一次比赛中,题目是“真菌”,其中有关于酵母菌的内容,为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想到了小时候妈妈做馒头用的“老面”,于是围绕“老面”设计了分组讨论:为什么做馒头要用老面?用老面和面时用凉水好不好?加了老面的面团应该放在什么地方?……面对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热烈讨论场面,有的组干脆面面相觑。“老师,老面是什么呀?什么样子?”突然一位学生的问题使笔者猛然醒悟:所比赛的学校位于市中心,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馒头,他们对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老面”一无所知,连忙把问题中的“老面”改成干酵母粉才算救了场。这节课开始的失败同样源于对真实学情的不了解,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也就远离了最真实的学情,这样的课堂即使精彩也是无效的。
3.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提高学法指导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现存的结论。基于此,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標,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步:确立目标教学的核心地位,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学期、单元、课时、专题教与学的目标,规划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编拟预习提纲,紧扣重点难点设计出启发性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抽问、学生讲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预习读书、思考已解决的问题可少讲或不讲;教师讲的重点应在于学习目标中要求理解和应用的内容,着力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概括要点、提炼观点、澄清疑点、分析易混易错点、落实考点。
第三步: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紧扣知识要点,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贯彻教学意图的有效手段,就是把教学的内容和指导的方法,以练习的形式具体化。章节练习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单元练习、阶段性练习重在知识过关;专题练习、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应注重能力培养。练习宜精不宜多。一般说来,好的练习在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在思路上要有启发性,既能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巩固、深化和活化所学知识。练习中一要注意良好审题习惯及解题技能的培养,规范答题;二要加强材料题的训练,提高解答主观性试题的能力;三要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临场经验的积累;四要重视练后讲评,上好讲评课,矫正补偿,启发指导。
第四步:根据反馈信息,做好辅导答疑。这是教学工作的弥补环节,也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出现的疑难和暴露的问题,兼顾普遍性和个体差异,通过集中辅导、个别答疑、互矫互补、错例示众、达标测评等方式,分析差错原因,指导答题方法,弥补知识缺漏,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总之,我们应站在教育的高度上重视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