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适当、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耐挫折心理素质功不可没。要使批评达到良好的效果,更要注意批评艺术的运用。
【关键词】批评艺术 尊重 关爱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介于身体上成人化,心理上儿童化的关键时期,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是教师的职责。对学生正确的批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提高面对批评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能有效地节制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我面对的学生都属于“90后”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张扬胆大,思维灵敏,自尊心强,但又缺乏挫折锻炼,逆反心理特别强,说重了他们与你对着干,说轻了他们不把你说的当回事,对待犯错的学生我们要敢于批评,但更要善于批评。老师希望学生接受批评时“心服口服”,而学生常常表现为当面“臣服”,内心否定甚至厌恶。怎样批评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又不影响师生关系,并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呢?
下面我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真心关爱,严厉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怀着爱心,包含着理解,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学生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一般都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有经验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不会去纠缠学生的旧账,而是就事论事,错在哪里就批评到哪里,批评目标集中。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性本善,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大多都是可以说教的,打骂不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方法,教育学生是要让他时刻感受到教师是在很认真的关心他,帮助他,你的爱心和理解学生是能体会得到的。这就要求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教师要有良好的平和心态,宽厚的胸怀,变责骂为劝慰、训斥为商量。爱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爱在细微处,严在当严时,把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
二、根据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批评是有技巧、有技术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批评方法。对性格外向、心胸开阔的学生,可以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错误;对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应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地批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心理换位思考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注意把握好分寸,让学生接受错误并努力改正。当他们对自己的错学生口头的错误没有认识或不愿承认的时候,不必穷追猛打,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不妨采取一点“冷处理”。论而不逼,理到话止。有些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常常追求“最佳效果”,把学生口头的认错和检讨作为唯一目标,殊不知这往往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三、批评注意选用合理的语言
人们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愿听批评的话,有些学生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我们对学生指出其不足前可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找到批评对象的优点进行表扬,造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再指出学生的不足,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不可用教训人的口吻,特别避免用刺激性的字眼,如“你简直没救了”,“我怎么遇到了你”,“再也不管你了”,“你总是不知悔改”。这样的言语,会强烈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使老师自身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应避免长篇训话和说教,尽量用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也可利用寓言、故事、新闻事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批评学生时尽量少请家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都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家长更是学生一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已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家长可以请,应该请,便于家校联合。但不要出事了才请,不出事就不请。请家长,要考虑请来家长后该怎么说,怎么做。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的进步、尚需要努力的方面,以及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学校搞好什么工作等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要以鼓励为主,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突出学生的进步。这样做,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也最终会反馈到学生耳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当学生犯错时最怕听到的可能是叫自己的家长到校。诚然老师教育学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但动辄就请家长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一是因为学生比较抵触,二是有些家长不理解也不配合,甚至有些家长指责教师请家长其实是教师教育无能的一种表现。动不动就请家长,家长会感到左右为难。现在的家长工作也忙,事情也多。如果学生所犯错误较一般,作为老师可以换个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灵活机动地采用家访、打电话、发短信之类的婉转方式,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
五、抓住教育契机,利用同伴的影响力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遇到什么困难往往不会主动向家长倾诉,向老师求助,他们更倾向于找自己的同伴排忧解难。班主任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辨析其优缺点,分析其思想,充分发挥日记、书信、网络的交流作用,让同学们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开导他,不强求批评效果一步到位,给学生时间让他意识到大家没有放弃他,他的错误不仅影响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班集体,让他知道只有改正才对得起父母、老师、同学对他的关爱。这是对心灵的呵护,也是对人格的尊重。不仅使该生能重新融入集体,也对其他同学有警示、教育意义。
六、做好批评后的安抚工作
尽量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这会让他面子上过不去,确需批评也要在事后及时诚恳地和学生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老师的批评方式是否能接受,并和学生一起探寻改正缺点的方法。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批评的,所不能接受的是老师批评的方式。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只要我们掌握批评的方法技巧,就能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总之,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批评,但批评要建立在尊重、理解、关爱、教育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交给家长、展现给社会的才能是有文化、有底蕴、有正气、有素质、有能力的人。
【关键词】批评艺术 尊重 关爱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介于身体上成人化,心理上儿童化的关键时期,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是教师的职责。对学生正确的批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提高面对批评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能有效地节制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我面对的学生都属于“90后”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张扬胆大,思维灵敏,自尊心强,但又缺乏挫折锻炼,逆反心理特别强,说重了他们与你对着干,说轻了他们不把你说的当回事,对待犯错的学生我们要敢于批评,但更要善于批评。老师希望学生接受批评时“心服口服”,而学生常常表现为当面“臣服”,内心否定甚至厌恶。怎样批评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又不影响师生关系,并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呢?
下面我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真心关爱,严厉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怀着爱心,包含着理解,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学生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一般都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有经验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不会去纠缠学生的旧账,而是就事论事,错在哪里就批评到哪里,批评目标集中。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性本善,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大多都是可以说教的,打骂不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方法,教育学生是要让他时刻感受到教师是在很认真的关心他,帮助他,你的爱心和理解学生是能体会得到的。这就要求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教师要有良好的平和心态,宽厚的胸怀,变责骂为劝慰、训斥为商量。爱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爱在细微处,严在当严时,把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
二、根据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批评是有技巧、有技术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批评方法。对性格外向、心胸开阔的学生,可以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错误;对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应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地批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心理换位思考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注意把握好分寸,让学生接受错误并努力改正。当他们对自己的错学生口头的错误没有认识或不愿承认的时候,不必穷追猛打,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不妨采取一点“冷处理”。论而不逼,理到话止。有些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常常追求“最佳效果”,把学生口头的认错和检讨作为唯一目标,殊不知这往往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三、批评注意选用合理的语言
人们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愿听批评的话,有些学生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我们对学生指出其不足前可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找到批评对象的优点进行表扬,造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再指出学生的不足,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不可用教训人的口吻,特别避免用刺激性的字眼,如“你简直没救了”,“我怎么遇到了你”,“再也不管你了”,“你总是不知悔改”。这样的言语,会强烈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使老师自身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应避免长篇训话和说教,尽量用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也可利用寓言、故事、新闻事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批评学生时尽量少请家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都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家长更是学生一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已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家长可以请,应该请,便于家校联合。但不要出事了才请,不出事就不请。请家长,要考虑请来家长后该怎么说,怎么做。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的进步、尚需要努力的方面,以及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学校搞好什么工作等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要以鼓励为主,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突出学生的进步。这样做,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也最终会反馈到学生耳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当学生犯错时最怕听到的可能是叫自己的家长到校。诚然老师教育学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但动辄就请家长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一是因为学生比较抵触,二是有些家长不理解也不配合,甚至有些家长指责教师请家长其实是教师教育无能的一种表现。动不动就请家长,家长会感到左右为难。现在的家长工作也忙,事情也多。如果学生所犯错误较一般,作为老师可以换个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灵活机动地采用家访、打电话、发短信之类的婉转方式,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
五、抓住教育契机,利用同伴的影响力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遇到什么困难往往不会主动向家长倾诉,向老师求助,他们更倾向于找自己的同伴排忧解难。班主任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辨析其优缺点,分析其思想,充分发挥日记、书信、网络的交流作用,让同学们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开导他,不强求批评效果一步到位,给学生时间让他意识到大家没有放弃他,他的错误不仅影响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班集体,让他知道只有改正才对得起父母、老师、同学对他的关爱。这是对心灵的呵护,也是对人格的尊重。不仅使该生能重新融入集体,也对其他同学有警示、教育意义。
六、做好批评后的安抚工作
尽量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这会让他面子上过不去,确需批评也要在事后及时诚恳地和学生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老师的批评方式是否能接受,并和学生一起探寻改正缺点的方法。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批评的,所不能接受的是老师批评的方式。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只要我们掌握批评的方法技巧,就能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总之,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批评,但批评要建立在尊重、理解、关爱、教育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交给家长、展现给社会的才能是有文化、有底蕴、有正气、有素质、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