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西藏高校现采用的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授课方式,没有充分结合区域学生的特点和语言水平,使学生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已成为迫切之需。
一、"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西藏高校的"英美概况"课程仍处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被动地听,参与程度不高。教师满堂灌,对每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介绍,学生只需听讲,无需参与发言,只是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知识获取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困难。"英美概况"课程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容多,生词量大,对于英语程度较低的西藏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学生读不懂就要求教师像精读课那样讲解,这种方法就失去了英美概况课的意义。有些院校采取聘请外籍教师授课的方法,但是很多外教的教学太过主观意念化,只挑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讲,结合教材太少,致使整体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课程的系统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论以上哪一种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尽管教师在授课中费尽心思,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程度较差,只顾得上努力听懂英语,而课程的知识反而被忽略了,教学成效不大。总之,现在西藏高校中传统的"英美概况"课程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了解英美国情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二、学生的特殊性及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特殊性
英语是很多西藏高校学生最难的课程之一。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受到两种语言的干扰――藏语和汉语。因此藏族学生就会面临双重语言障碍,即藏语――汉语――英语之间的对译障碍。他们的英语学习是一个三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本民族语言→汉语→英语互译式的语言学习程序,汉语是中介语。先把用汉语编码接受的英语信息编译成藏语,用藏语进行思维吸收,然后再"反馈"编码成汉语或英语表达出来。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英语学习中,母语和汉语对自己的影响,他们认为有过汉语学习的经验,再多学一门语言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可结果是通过汉语中介学习英语的思维过程,会产生信息损失、信息歧义、反应时间延长,导致思维转换等困难。如果中介桥梁出现问题,两端的联系必然产生故障。由此见,西藏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水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有调查显示,63.1%的学生在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32.1%的同学从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英语。可以说,很多藏族同学的英语学习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西藏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确存在如基本功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惰性大,上课集中精力时间太短等现象。但是,藏族学生又有自己的优势,多数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大。他们中间多才多艺者较多,自主意识强,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够加倍投入精力。
(二)理论依据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由教师讲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则听讲和记笔记,始终处于被灌输的位置,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形式单一的课堂使得教学活动无味。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很难集中精力听。要想根本性地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因材施教,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学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构建主义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最先提出来的,是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发现式"和"探索式"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进行交流,以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要发生历史性的转变。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估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同时,教师应该由传统的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和自主学习方案,并组织学生实施好该方案,真正做到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各方面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自主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创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加以思考。
三、教学改革对策
藏族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学习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发展联想思维,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将纷繁复杂的知识内容按照自身的体验认识进行分类重组,从内固化。由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指导者,不应牵着学生鼻子走,而应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一)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热情,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两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独立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分别演示。选择同一个题目的两个小组可以互相评论,指出缺点和不足。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在图书馆、Internet上收集大量资料,整理成PowerPoint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既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又使其在过程中自主地学到了与主题相关的大量知识。学生说得不全的,教师可以再补充,说得不对的,教师可以加以改正。再比如讲英国文学的时候,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不妨让学生们自己讲一讲作品的内容,甚至可以让他们谈谈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启发式教学法
在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讨论启发方法。讨论启发法,是在预习基础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BritishHolidaysAndFestivals"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节日的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思考题,例如:SpecialEasterFood、WhathappenedonEasterSunday?WhathappensonEasterSundaytoday?WhyDoWeGiveEasterEggs?让学生作好讲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由教师深入讲解相关知识。
(三)问题式教学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来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构建知识和形成技能。问题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去"疑"去"问",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习者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讲述美国的外交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当前比较热点的时事问题以及对美国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后果。这些问题也是他们熟悉和经常讨论的问题,会很快激起同学们的兴趣,以一点看全面,网状式、联想式地展开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向学生提问,以检查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英国现代流行的体育运动"一节时,让学生扮演不同活动的体育爱好者,如Cricket、Football、HorseRacing、Hunting等体育项目,让他们各自讲述各项活动的由来和英国民众对运动的喜好,通过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运动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网络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它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为一体,具有特殊的效能和提供了无限想象及设计空间,能够辅助我们有效地化解"英美概况"教学中的各种困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习热情的持久性。多媒体课件可以营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同时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对知识的探求。例如在讲解美国民权运动时,利用网络信息提供的视频,为学生播放了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讲话的部分内容,使学生从他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感受到美国社会,人们为了人人平等,消除种族歧视所做的不懈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对学生的朗读和听力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活的材料。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得的知识留在记忆中的内容仅有15%、单凭视觉获得的知识留在记忆中的能有25%、而听觉视觉同时运用则能记忆65%的内容。
(六)开办讲座
定期请一些在英美国家学习和生活过多年的专家学者或者请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专家做专题讲座,为学生们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疑惑。这些专家学者都掌握了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并且有许多的亲身经历。他们自行选择讲座内容,用大量的图片、实例和自己的现身说法生动地给学生介绍英美文化等等,讲座的大量信息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异国文化氛围,体会异国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慢慢就会培养起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
(七)专题讨论
在《英美概况》课程中根据课程设置的模块内容,选择个别模块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有点了解却不透彻的专题进行讨论。根据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组组员通过对所给专题资料的查找和与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扩大对英美国家的了解,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教师参与解疑并作最后的总结。
(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介绍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联系其日后岗位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寻求解决途径。例如在介绍"Americancharacter"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美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发展轨迹、"美国精神"之所在等方面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对比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性格形成的原因、思维方式的不同,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时,要注意避免什么话题,以及可以多涉及什么话题。可以给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类似问题时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他们对该课程的看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要改革考核模式和作业设计
在考核上要重视实际操作考核。这就涉及到课程作业的设计和考试方法。这门课是考察和考试交替进行的。在考察课的学期里可以将整个考试成绩分成两部分即平时成绩(课堂讨论、书面作业)50%和期末成绩50%来督促学生。因为这是一门接受外国文化的课程,所以在布置每次作业时可按照英美国家教育方式布置作业。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布置成开放性的作业,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共同完成。期末考试也可以一改以往的一张卷子来定学生的分数,采取实操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或结合实际问题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考试。
综上所述,要想上好西藏高校"英美概况"课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关系到学生英美文化知识的积累,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作为讲授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时俱进发现新的思想、新的文化现象,并且要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英美概况课程的讲授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冬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概况"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
[2]李慧君.英美概况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章灵舒,付雪蓉.内地西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缺失及对策――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4]高全孝,郝景春.西藏高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特殊性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
[5]孙晓美.如何上好英美概况课[J].科技创新导报,2009.
[6]陈希娟.高职"英美概况"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7]张晨.也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英美概况课程的开设[J].英语教学,2009.
一、"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西藏高校的"英美概况"课程仍处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被动地听,参与程度不高。教师满堂灌,对每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介绍,学生只需听讲,无需参与发言,只是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知识获取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困难。"英美概况"课程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容多,生词量大,对于英语程度较低的西藏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学生读不懂就要求教师像精读课那样讲解,这种方法就失去了英美概况课的意义。有些院校采取聘请外籍教师授课的方法,但是很多外教的教学太过主观意念化,只挑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讲,结合教材太少,致使整体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课程的系统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论以上哪一种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尽管教师在授课中费尽心思,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程度较差,只顾得上努力听懂英语,而课程的知识反而被忽略了,教学成效不大。总之,现在西藏高校中传统的"英美概况"课程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了解英美国情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二、学生的特殊性及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特殊性
英语是很多西藏高校学生最难的课程之一。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受到两种语言的干扰――藏语和汉语。因此藏族学生就会面临双重语言障碍,即藏语――汉语――英语之间的对译障碍。他们的英语学习是一个三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本民族语言→汉语→英语互译式的语言学习程序,汉语是中介语。先把用汉语编码接受的英语信息编译成藏语,用藏语进行思维吸收,然后再"反馈"编码成汉语或英语表达出来。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英语学习中,母语和汉语对自己的影响,他们认为有过汉语学习的经验,再多学一门语言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可结果是通过汉语中介学习英语的思维过程,会产生信息损失、信息歧义、反应时间延长,导致思维转换等困难。如果中介桥梁出现问题,两端的联系必然产生故障。由此见,西藏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水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有调查显示,63.1%的学生在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32.1%的同学从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英语。可以说,很多藏族同学的英语学习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西藏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确存在如基本功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惰性大,上课集中精力时间太短等现象。但是,藏族学生又有自己的优势,多数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大。他们中间多才多艺者较多,自主意识强,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够加倍投入精力。
(二)理论依据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由教师讲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则听讲和记笔记,始终处于被灌输的位置,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形式单一的课堂使得教学活动无味。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很难集中精力听。要想根本性地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因材施教,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学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构建主义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最先提出来的,是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发现式"和"探索式"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进行交流,以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要发生历史性的转变。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估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同时,教师应该由传统的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和自主学习方案,并组织学生实施好该方案,真正做到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各方面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自主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创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加以思考。
三、教学改革对策
藏族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学习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发展联想思维,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将纷繁复杂的知识内容按照自身的体验认识进行分类重组,从内固化。由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指导者,不应牵着学生鼻子走,而应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一)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热情,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两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独立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分别演示。选择同一个题目的两个小组可以互相评论,指出缺点和不足。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在图书馆、Internet上收集大量资料,整理成PowerPoint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既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又使其在过程中自主地学到了与主题相关的大量知识。学生说得不全的,教师可以再补充,说得不对的,教师可以加以改正。再比如讲英国文学的时候,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不妨让学生们自己讲一讲作品的内容,甚至可以让他们谈谈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启发式教学法
在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讨论启发方法。讨论启发法,是在预习基础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BritishHolidaysAndFestivals"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节日的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思考题,例如:SpecialEasterFood、WhathappenedonEasterSunday?WhathappensonEasterSundaytoday?WhyDoWeGiveEasterEggs?让学生作好讲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由教师深入讲解相关知识。
(三)问题式教学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来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构建知识和形成技能。问题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去"疑"去"问",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习者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讲述美国的外交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当前比较热点的时事问题以及对美国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后果。这些问题也是他们熟悉和经常讨论的问题,会很快激起同学们的兴趣,以一点看全面,网状式、联想式地展开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向学生提问,以检查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英国现代流行的体育运动"一节时,让学生扮演不同活动的体育爱好者,如Cricket、Football、HorseRacing、Hunting等体育项目,让他们各自讲述各项活动的由来和英国民众对运动的喜好,通过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运动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网络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它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为一体,具有特殊的效能和提供了无限想象及设计空间,能够辅助我们有效地化解"英美概况"教学中的各种困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习热情的持久性。多媒体课件可以营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同时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对知识的探求。例如在讲解美国民权运动时,利用网络信息提供的视频,为学生播放了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讲话的部分内容,使学生从他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感受到美国社会,人们为了人人平等,消除种族歧视所做的不懈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对学生的朗读和听力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活的材料。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得的知识留在记忆中的内容仅有15%、单凭视觉获得的知识留在记忆中的能有25%、而听觉视觉同时运用则能记忆65%的内容。
(六)开办讲座
定期请一些在英美国家学习和生活过多年的专家学者或者请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专家做专题讲座,为学生们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疑惑。这些专家学者都掌握了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并且有许多的亲身经历。他们自行选择讲座内容,用大量的图片、实例和自己的现身说法生动地给学生介绍英美文化等等,讲座的大量信息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异国文化氛围,体会异国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慢慢就会培养起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
(七)专题讨论
在《英美概况》课程中根据课程设置的模块内容,选择个别模块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有点了解却不透彻的专题进行讨论。根据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组组员通过对所给专题资料的查找和与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扩大对英美国家的了解,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教师参与解疑并作最后的总结。
(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介绍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联系其日后岗位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寻求解决途径。例如在介绍"Americancharacter"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美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发展轨迹、"美国精神"之所在等方面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对比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性格形成的原因、思维方式的不同,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时,要注意避免什么话题,以及可以多涉及什么话题。可以给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类似问题时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他们对该课程的看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要改革考核模式和作业设计
在考核上要重视实际操作考核。这就涉及到课程作业的设计和考试方法。这门课是考察和考试交替进行的。在考察课的学期里可以将整个考试成绩分成两部分即平时成绩(课堂讨论、书面作业)50%和期末成绩50%来督促学生。因为这是一门接受外国文化的课程,所以在布置每次作业时可按照英美国家教育方式布置作业。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布置成开放性的作业,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共同完成。期末考试也可以一改以往的一张卷子来定学生的分数,采取实操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或结合实际问题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考试。
综上所述,要想上好西藏高校"英美概况"课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关系到学生英美文化知识的积累,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作为讲授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时俱进发现新的思想、新的文化现象,并且要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英美概况课程的讲授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冬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概况"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
[2]李慧君.英美概况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章灵舒,付雪蓉.内地西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缺失及对策――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4]高全孝,郝景春.西藏高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特殊性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
[5]孙晓美.如何上好英美概况课[J].科技创新导报,2009.
[6]陈希娟.高职"英美概况"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7]张晨.也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英美概况课程的开设[J].英语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