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复杂性高,晦涩难懂,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力学作为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可见。但是依然有很多同学对于力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或是没有有效的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当中。这就需要我们引起重视,掌握有效学好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方法。本文基于自己学习当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对他人物理学习的良好经验的汇总,认为要有效学习力学知识,可以基于生活现象掌握物理力学相关概念和知识;通过养成问题意识有效学习力学知识;学会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通过对力学知识进行运用来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有效学习
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当中的重要知识点,高考物理试卷中也必定含有一道力学题。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的同学而言,力学题是一道难题,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不已。但是假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一些学习力学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有效的学好力学知识了。本文基于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进行关于力学知识学习的法一些方法。
一、基于生活现象掌握物理力学相关概念和知识
物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就可以从生活现象中来学习、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力学是物理的基础,要有效的学好力学知识,基于生活现象是较好的方法和路径。例如,我们大家对于牛顿的“万有引力”的故事都非常的熟悉,万有引力就是从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入手,继而深入研究发现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相似的例子,比如一个非常沉重的箱子,用人进行搬运非常大吃力,然而如果使用铁锹就可以轻松的将其翘起来;再比如我们在上下楼梯时,非常明显下楼要比上楼轻松等等这些情景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实际的现象等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力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这对于我们未来的物理相关学习非常具有帮助。
二、通过养成问题意识有效学习力学知识
在学习高中力学知识上,单纯的进行思考并不会起多大用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思考的基础上养成问题意识,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力学的学习则会大有裨益。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力的分解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联想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水要往低处流呢?”,在到游乐园游玩时坐过山车时就可以想想“过山車的设计是参照了什么原理”。还可以也模仿尝试着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演示,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如果是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及时的向老师寻求帮助,从而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三、学会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对受力分析图做一个正确的审查,看受力物体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能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处于某一加速度的运动状态等。对分析之后的受力分析图做认真的审查,看每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若存在则看该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什么样的作用力。若某个力的施力物体找不到,或某物体对该受力物体没有任何作用,如放置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是不存在施力物体的,因此该力也是不存在的。遇到各个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很多同学常常是无从下手,像无头的苍蝇,通常都是从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正交分解中去乱碰,心中没有谱,结果导致无法解题,或者题目都做完了,正确性却没有保障。我认为,要有了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应用好三角形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就足够了。
四、通过对力学知识进行运用来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要使自己的学习真正有效,就必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样,我们要想真正的将物理力学知识学好,对其进行运用,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让书中学到的力学知识以及原理变成“活的”,使这些知识能够被我们运用。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积极挖掘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利用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例如,在学习关于影响摩擦力的相关因素时,可以联想一下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想象自行车的运动中包含了哪些摩擦力知识,在自行车刹车时,刹车车圈和橡胶垫中产生的摩擦力会限制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施加的压力越大,那么产生的压力就会增加,在车圈与橡胶垫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之后,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就会转变滑动摩擦,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再比如,当我们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课后我们就可以主动的进行探究。总之,在生活现象中,是有很多与物理力学相关的知识点的,在生活现象中挖掘物理力学知识不仅可以收获更多的物理理论知识,改善学习氛围,对于学习成效的提升非常有益。
五、结语
高中物理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难点知识,而力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进入高三总复习以后,更会出现很多的难题,每个难题都涉及的知识点都非常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将各类内容串联起来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的突破每一个知识点,注意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串联性,有效的将每一部分知识学到扎实稳固。
参考文献
[1]于雄.浅析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4,(2).
[2]王雪辰.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综述[J].高中数理化,2015,(20).
[3]金泽南.高中物理力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之我见[J].教育科学,2015,(9).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有效学习
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当中的重要知识点,高考物理试卷中也必定含有一道力学题。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的同学而言,力学题是一道难题,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不已。但是假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一些学习力学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有效的学好力学知识了。本文基于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进行关于力学知识学习的法一些方法。
一、基于生活现象掌握物理力学相关概念和知识
物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就可以从生活现象中来学习、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力学是物理的基础,要有效的学好力学知识,基于生活现象是较好的方法和路径。例如,我们大家对于牛顿的“万有引力”的故事都非常的熟悉,万有引力就是从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入手,继而深入研究发现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相似的例子,比如一个非常沉重的箱子,用人进行搬运非常大吃力,然而如果使用铁锹就可以轻松的将其翘起来;再比如我们在上下楼梯时,非常明显下楼要比上楼轻松等等这些情景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实际的现象等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力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这对于我们未来的物理相关学习非常具有帮助。
二、通过养成问题意识有效学习力学知识
在学习高中力学知识上,单纯的进行思考并不会起多大用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思考的基础上养成问题意识,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力学的学习则会大有裨益。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力的分解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联想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水要往低处流呢?”,在到游乐园游玩时坐过山车时就可以想想“过山車的设计是参照了什么原理”。还可以也模仿尝试着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演示,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如果是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及时的向老师寻求帮助,从而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三、学会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对受力分析图做一个正确的审查,看受力物体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能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处于某一加速度的运动状态等。对分析之后的受力分析图做认真的审查,看每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若存在则看该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什么样的作用力。若某个力的施力物体找不到,或某物体对该受力物体没有任何作用,如放置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是不存在施力物体的,因此该力也是不存在的。遇到各个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很多同学常常是无从下手,像无头的苍蝇,通常都是从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正交分解中去乱碰,心中没有谱,结果导致无法解题,或者题目都做完了,正确性却没有保障。我认为,要有了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应用好三角形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就足够了。
四、通过对力学知识进行运用来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要使自己的学习真正有效,就必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样,我们要想真正的将物理力学知识学好,对其进行运用,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让书中学到的力学知识以及原理变成“活的”,使这些知识能够被我们运用。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积极挖掘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利用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例如,在学习关于影响摩擦力的相关因素时,可以联想一下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想象自行车的运动中包含了哪些摩擦力知识,在自行车刹车时,刹车车圈和橡胶垫中产生的摩擦力会限制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施加的压力越大,那么产生的压力就会增加,在车圈与橡胶垫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之后,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就会转变滑动摩擦,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再比如,当我们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课后我们就可以主动的进行探究。总之,在生活现象中,是有很多与物理力学相关的知识点的,在生活现象中挖掘物理力学知识不仅可以收获更多的物理理论知识,改善学习氛围,对于学习成效的提升非常有益。
五、结语
高中物理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难点知识,而力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进入高三总复习以后,更会出现很多的难题,每个难题都涉及的知识点都非常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将各类内容串联起来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的突破每一个知识点,注意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串联性,有效的将每一部分知识学到扎实稳固。
参考文献
[1]于雄.浅析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4,(2).
[2]王雪辰.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综述[J].高中数理化,2015,(20).
[3]金泽南.高中物理力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之我见[J].教育科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