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新生面临着全新的大学环境,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因素容易引起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本文旨在探讨针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初步探索完善大学新生发展性危机干预工作体系。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04-02
初入大学的新生,离开了家庭的百般呵护和高中老师的细致管理,即将面临着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学新生这个特殊群体,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复杂,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情感问题、经济窘迫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他们的心理危机。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危机,培养良好的心理状况,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
一、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释义
所谓危机,是指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和决定,会导致个体失去心理平衡,而又无力依靠自己在短时间内恢复平常的状态。心理危机可能引起急性情绪扰乱,如紧张、焦虑、抑郁等,有的还会出现认知改变或行为改变。
发展性危机指在个人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一般是在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中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情绪变化。大学新生由于生活、学习环境急剧变化,容易产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如果没有恰当的方式面对发展性危机,大学新生容易形成焦虑、恐慌、无助、绝望、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和各种应激反应,这些情绪和反应有可能引发各种障碍和行为问题,有些甚至会产生自杀等极端行为,形成影响终身的心理创伤。
当身处危机时,当事人一般不能以自己寻常解决问题的手段应付心理危机,所以外界的帮助和引导就成了应对心理危机的良好“解药”,这就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短暂的帮助过程,是从简单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帮助和关怀。危机干预是短暂的心理治疗,它与长程心理治疗共同之处是宣泄,但它不涉及人格塑造。针對大学新生的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不但可以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减轻消极的应激反应,还可以对新生中那些孤独和绝望的个体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大学学习、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危机干预,使他们在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促进他们提高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挑战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研究尚需加强。我国目前每年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的研究论文可达数千篇之多,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围绕心理咨询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心理咨询的谈话技巧等具体实践性问题展开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基础研究工作相对薄弱,使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遭遇后劲不足的困境。
(一)高校新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水准参差不齐。目前,高校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中,真正意义上有资格证书的咨询师的专业人员还是少数,大部分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手心理健康工作了。这部分兼职人员对心理健康工作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理解,而且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思维定势带到心理健康工作中,有时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影响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制约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虽然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但总是得不到很好的化解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数量不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但当前高校的学生与辅导员配置比例为200至300比1,其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事务等繁琐的事务很多。真正有精力、有能力并且能踏实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而经过专业培训,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其生师比更远远大于目前的辅导员、班主任的生师比。数量不足,导致真正从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者劳动强度非常大,其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这就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很难惠及大部分新生。
三、完善高校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一)增强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完善危机干预系统。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更加重视对大学新生的管理,完善针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危机干预系统。首先,需要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危机有充分的认识,可以深入大学新生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大部分新生都会面对的发展性危机规律,如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等等。然后可以针对这些危机,构建危机干预的方案,做好应对准备。不少高校针对新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新生入学时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便于信息的调用和及时更新。根据新生问题的程度不同进行筛选,重点关注高危学生。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如有必要,可以采取监护等有效的措施。
(二)培养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队伍。目前,从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般有“专、兼、聘”三类人员。所谓“专”,是指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拥有资格证书、有心理专业背景,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兼职人员,一般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接受过简单的培训,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尚需提高,但并且容易受到长期学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造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有的高校定期聘请医院精神科医生到校指导工作,这些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大夫虽然有良好的医学背景知识,但心理咨询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不能在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完善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培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专、兼、聘”三类工作者的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由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制定、统领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效度的重要保障。另外,由于新生数量巨大,与辅导员、班主任等接触相对密切等因素,对兼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走上专业化道路显得非常必要。充分利用各类兼职人员,对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引导大学新生走出心理危机来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充分利用聘用人员,则意味着对那些“重症”学生给予特殊关照和保护,帮助他们获得专业、临床上的治疗。
其中,高校兼职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包括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是相对数量最多的群体,也是全面关心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的重要力量。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引导他们积极研究和探讨心理危机干预类案例、课题,既能分享危机干预经验,又能扩宽工作思路,同时也能将专业心理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能切实提升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层次。还有部分学生干部也能协助心理健康工作,如班助、心理健康委员、寝室室长等,他们是大学新生朝夕相处的伙伴,最容易掌握新生的心理状况,所以能及时向老师反映新生中的心理危机,也是危机干预工作的良好助手。
开展形式多样的能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的集体活动。除常规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外,高校还可以通过针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的专题讲座,开展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师生座谈会等形式,让新生与老师以及其他人多接触和交流,既可以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又能拉近师生间距离。另外,团体辅导、针对新生的社团活动、知识宣传等,也是帮助大学新生应对发展性心理危机,尽快认识新环境,积极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措施。
在有新生教育课程基础的高校里,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新生引导的课程,帮助新生获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及正确认识大学环境。比如有的高校通过针对大学新生开设专门的课程,组织团体活动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课程、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等能使大学生接受广泛的、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改进认知水平,如《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心理保健》、《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学习指导》等,都是拓展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自我成长的主要阵地之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能对整个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者,我们必须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危机的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对危机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及时进行有效应对。
总的来说,大学新生发展性危机干预工作责任重大,是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保障,也是维持校园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环节。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构建和完善的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是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长期和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G.Caplan,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1968.86
2、翟书涛,心理危机干预[J]心理与健康 1998(02)
3、张爱宁、徐兴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 2008(2)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04-02
初入大学的新生,离开了家庭的百般呵护和高中老师的细致管理,即将面临着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学新生这个特殊群体,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复杂,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情感问题、经济窘迫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他们的心理危机。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危机,培养良好的心理状况,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
一、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释义
所谓危机,是指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和决定,会导致个体失去心理平衡,而又无力依靠自己在短时间内恢复平常的状态。心理危机可能引起急性情绪扰乱,如紧张、焦虑、抑郁等,有的还会出现认知改变或行为改变。
发展性危机指在个人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一般是在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中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情绪变化。大学新生由于生活、学习环境急剧变化,容易产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如果没有恰当的方式面对发展性危机,大学新生容易形成焦虑、恐慌、无助、绝望、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和各种应激反应,这些情绪和反应有可能引发各种障碍和行为问题,有些甚至会产生自杀等极端行为,形成影响终身的心理创伤。
当身处危机时,当事人一般不能以自己寻常解决问题的手段应付心理危机,所以外界的帮助和引导就成了应对心理危机的良好“解药”,这就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短暂的帮助过程,是从简单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帮助和关怀。危机干预是短暂的心理治疗,它与长程心理治疗共同之处是宣泄,但它不涉及人格塑造。针對大学新生的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不但可以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减轻消极的应激反应,还可以对新生中那些孤独和绝望的个体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大学学习、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危机干预,使他们在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促进他们提高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挑战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研究尚需加强。我国目前每年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的研究论文可达数千篇之多,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围绕心理咨询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心理咨询的谈话技巧等具体实践性问题展开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基础研究工作相对薄弱,使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遭遇后劲不足的困境。
(一)高校新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水准参差不齐。目前,高校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中,真正意义上有资格证书的咨询师的专业人员还是少数,大部分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手心理健康工作了。这部分兼职人员对心理健康工作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理解,而且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思维定势带到心理健康工作中,有时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影响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制约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虽然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但总是得不到很好的化解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数量不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但当前高校的学生与辅导员配置比例为200至300比1,其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事务等繁琐的事务很多。真正有精力、有能力并且能踏实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而经过专业培训,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其生师比更远远大于目前的辅导员、班主任的生师比。数量不足,导致真正从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者劳动强度非常大,其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这就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很难惠及大部分新生。
三、完善高校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一)增强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完善危机干预系统。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更加重视对大学新生的管理,完善针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危机干预系统。首先,需要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危机有充分的认识,可以深入大学新生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大部分新生都会面对的发展性危机规律,如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等等。然后可以针对这些危机,构建危机干预的方案,做好应对准备。不少高校针对新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新生入学时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便于信息的调用和及时更新。根据新生问题的程度不同进行筛选,重点关注高危学生。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如有必要,可以采取监护等有效的措施。
(二)培养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队伍。目前,从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般有“专、兼、聘”三类人员。所谓“专”,是指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拥有资格证书、有心理专业背景,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兼职人员,一般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接受过简单的培训,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尚需提高,但并且容易受到长期学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造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有的高校定期聘请医院精神科医生到校指导工作,这些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大夫虽然有良好的医学背景知识,但心理咨询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不能在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完善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培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专、兼、聘”三类工作者的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由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制定、统领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效度的重要保障。另外,由于新生数量巨大,与辅导员、班主任等接触相对密切等因素,对兼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走上专业化道路显得非常必要。充分利用各类兼职人员,对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引导大学新生走出心理危机来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充分利用聘用人员,则意味着对那些“重症”学生给予特殊关照和保护,帮助他们获得专业、临床上的治疗。
其中,高校兼职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包括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是相对数量最多的群体,也是全面关心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的重要力量。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引导他们积极研究和探讨心理危机干预类案例、课题,既能分享危机干预经验,又能扩宽工作思路,同时也能将专业心理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能切实提升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层次。还有部分学生干部也能协助心理健康工作,如班助、心理健康委员、寝室室长等,他们是大学新生朝夕相处的伙伴,最容易掌握新生的心理状况,所以能及时向老师反映新生中的心理危机,也是危机干预工作的良好助手。
开展形式多样的能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的集体活动。除常规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外,高校还可以通过针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的专题讲座,开展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师生座谈会等形式,让新生与老师以及其他人多接触和交流,既可以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又能拉近师生间距离。另外,团体辅导、针对新生的社团活动、知识宣传等,也是帮助大学新生应对发展性心理危机,尽快认识新环境,积极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措施。
在有新生教育课程基础的高校里,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新生引导的课程,帮助新生获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及正确认识大学环境。比如有的高校通过针对大学新生开设专门的课程,组织团体活动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课程、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等能使大学生接受广泛的、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改进认知水平,如《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心理保健》、《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学习指导》等,都是拓展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自我成长的主要阵地之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能对整个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者,我们必须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危机的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对危机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及时进行有效应对。
总的来说,大学新生发展性危机干预工作责任重大,是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保障,也是维持校园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环节。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构建和完善的大学新生发展性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是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长期和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G.Caplan,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1968.86
2、翟书涛,心理危机干预[J]心理与健康 1998(02)
3、张爱宁、徐兴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