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用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 效率,才能使课堂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通过生物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对于高中生物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究,下面就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谈谈自己浅薄的几点认识。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 知识的来龙去脉,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6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作为“导演”,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利用情 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要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如在学习核酸的知识时,可结合当前市场上的核酸保健品,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并对核酸保健品功效做一个评价,此外,还可以设计像“假设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会将资金投入到核酸保健品的开发中去吗”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并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在课程标准中,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如可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或者寻找变式实验,利用实验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灵活安排。在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地点不单单是教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 适的地点。有条件可以把教学地点设立在教室以外,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快乐,增加学习兴趣。在教学上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图的影响》教学中,本人充分利用教材把其中的各个活动稍做更改,便以让学生都能参与,如对“人类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弊”由辩论改为每组收集利弊的资料在进行举例说明,发表交流意见。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強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 正做到:教是具 有创造性的、启发 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 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中等职业学校 550100)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通过生物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对于高中生物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究,下面就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谈谈自己浅薄的几点认识。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 知识的来龙去脉,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6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作为“导演”,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利用情 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要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如在学习核酸的知识时,可结合当前市场上的核酸保健品,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并对核酸保健品功效做一个评价,此外,还可以设计像“假设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会将资金投入到核酸保健品的开发中去吗”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并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在课程标准中,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如可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或者寻找变式实验,利用实验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灵活安排。在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地点不单单是教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 适的地点。有条件可以把教学地点设立在教室以外,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快乐,增加学习兴趣。在教学上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图的影响》教学中,本人充分利用教材把其中的各个活动稍做更改,便以让学生都能参与,如对“人类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弊”由辩论改为每组收集利弊的资料在进行举例说明,发表交流意见。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強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 正做到:教是具 有创造性的、启发 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 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中等职业学校 5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