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考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现状,梳理了网友对课程的评价和需求建议,指出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对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现状;思考
  当前,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为了推动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深入分析课程的现状(本文以网易平台相关数据和评论进行分析),分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一、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现状分析
  1.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全面展开,社会评价高
  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已建成和在建的课程总数为469门,覆盖文学艺术(74门)、哲学历史(70门)、经管法学(96门)、基础科学(72门)、工程技术(85门)、农林医药(72门)等6大门类。课程建设在整体上呈现出课程覆盖面广、建设力度大、优质课程资源丰富的状况。从网易平台网友对前6批上线的105门视频公开课的评价来看,(截至2012年11月)共收到网友评论38721条,其中肯定支持评价为28280条,占73.04%;一般商榷评价3386条,占8.74%;否定评价875条,占2.26%。其他评论6183条,占评论总数的15.97%。这表明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受到广大网友的欢迎,评价高,课程建设发展态势良好。
  2. 不同类型课程受网友关注程度有差异,文学艺术类课程关注程度最高
  从网友参与6类课程的评价情况来看,网友对文学艺术类、历史哲学类、基础科学类课程评论较多,反映出网友对这三类课程关注程度更高。12门课程的网友评论参与超过了1000人次。这12门课程中,文学艺术类占6门,历史哲学类、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类各占2门(如下表所示)。12门课程共获得网友评论26568人次,其中支持评价为21096人次,占79.4%;一般商榷评价903人次,占3.4%;否定评价154人次,占0.6%。
  3. 网友热心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积极提出需求建议
  在38721条总评论中,共收到需求建议2757条,占总评论的7.12%。这些建议集中在希望“增加课程(量)”(占32%)、“提高课程覆盖面”(占32%)、“提供下载”(17%)、“增加互动”(占13%)、“提高制作技术水平”(占6%)等方面。还有网友提出希望对课程学习者给予有效的学习评价,如有网友评论说:“同时各个学科应该像自考一样,敞开大门,谁来考都行,过了,就给证。”这表明网友们非常关心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发展,并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作为未来课程建设的重要参考。
  4. 网友高度肯定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意义,普遍认同公开课的价值
  参加视频公开课评论的网友普遍认为:(1)网络视频公开课促进了教育公平,许多没有进入重点大学,甚至没有机会到大学学习的人可以免费接受高等教育。(2)网络视频公开课使学习更加机动灵活,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接受教育。(3)网络公开课的内容深入浅出、教师幽默风趣,使人很受启发,解决了以往的困惑、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4)我国的大学网络公开课质量并不亚于国外公开课,而且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收看国产公开课不需要听英语、看字幕,省时省力。(5)国产公开课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传播中国先进文化,值得大力推广。
  同时应看到,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往的课程申报只限定申报主体,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要求,这一方面给申报者很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激发申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课程分布不合理、覆盖面不足、同类选题重复建设,有的课程过于小众不符合大众需求,有些重要领域的名师名课挖掘不够等。已上线和正在建设的四百余门课程虽然覆盖面已经较广,但分布并不均匀合理,不同专业类的课程数量相差极大,例如心理学相关课程已有十余门,而大气科学与天文学类课程仅有一两门。因此,有必要对课程的申报进行引导和规划,通过制作和公布课题指南引导课程申报的方向、领域,使得课程门类分布平衡、体现大众需求、充分挖掘真正的名师名课资源,进而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 采用课程指南招标的方式征集课程,合理规划课程的布局
  增加课程的覆盖面,使越来越多的各类优质课程上线,是广大网友的强烈需求,也是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有必要采取课程指南招标的方式征集课程,主要建设三类课程,即科学文化普及类课程、学科基础导论类课程和热门专业引领类课程。具体来看:(1)科学文化普及类课程建设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普及知识为目的。重点推广我国传统文化,介绍国外历史文化,普及政治法律知识,关注养生保健、食品安全、艺术欣赏、科技前沿等。(2)学科基础导论类课程的建设,力求全面覆盖学科基础课程,选取各门课程中最优秀的教师进行导论式的讲授。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课程、走进课程、培养对课程的兴趣。(3)热门专业引领类课程指向社会发展中的热门行业、领域,关注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要产业、行业的知识需求。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各专业学科的主要服务行业和发展前景。通过课程指南招标的方式征集课程,能够以课程内容为导向引导和规划课程申报,有针对性地挖掘和建设名师名课,避免课程建设的盲目与重复,在现有的在建与已上线课程的基础上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布局。
  2. 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名师名课资源,推进优质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在视频公开课建设中高校的主体作用是基础、基石和根本,但这种主体作用当前还体现不够。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校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安排得力的校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要尽快整合强化学校网络信息和教育技术部门建设,改变当前机构薄弱分散,网络技术人员和教学设计人员严重不足的局面。各学校有专门的得力机构和队伍来从事视频公开课建设是实现学校主体作用的基本组织保证。只有高校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作为视频公开课源头的名师名课才能源源不断,高校现有的优质课程才能陆续地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轨道。就名师名课资源的挖掘,我国高校虽然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较好的基础,但存在的问题也有待改进。如:名师名课资源开发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有限。因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政策的建设相对滞后,对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可持续性存在制约。因教师个人掌握信息化技术和投入精力有限,各高校网络信息化技术部门相对薄弱,名师名课资源开发步伐较为缓慢。教师网络教学的个性化、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等。
  3. 强化课程学习的激励、保护政策与制度体系建设,保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网络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可持续性和效益性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大课程讲授者和学习者还能够以一种新鲜感、初始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建设和学习当中。但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课程数量的增多,人们对公开课热情、新鲜感的消退,一系列的问题将随之而来。如:(1)由于网络教育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薄弱,教师参与优质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积极性受到影响。(2)由于网络课程学习没有相应的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学习证书的制度设计,没有对学习者学习网络课程后希望能满足自己就业、晋职、加薪和学历提升等多种利益需求的政策激励设计,学习者仅凭个人兴趣学习难以坚持,学习者队伍也难以扩大。(3)现实的大学校园学习的制度设计仅能给部分适龄青年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和场所,而无法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在职在家学习、知识技能更新的长期需求,所以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就缺少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支撑和实现体制、途径。面对这些问题,未来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应注重化课程学习的激励、保护政策与制度体系建设,以保证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有效推进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除了上述应对策略外,还需要多方努力,做大量的工作。如:(1)建立视频公开课与资源共享课的有效衔接机制。(2)推进视频公开课的海外传播,扩大国际影响。(3)优化视频公开课的技术平台,普及大规模覆盖传播技术、参与互动共建共享技术、机器学习测评技术、个性化定制服务技术等。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可以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开端良好、进展顺利,但同时也任重而道远。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10072)、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710014)]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生研讨课是一种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研讨课程,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以合适的课程名称和研讨内容主导专题研讨,从身边事物与现象切入,以问题驱动研讨,以小组为团队,培养自主性学习习惯,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助教”作用,课堂之外的互动实践是成功开设纳米技术新生研讨课的有效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生研讨;纳米技术;问题驱动;互动实践
期刊
摘要:基于卓越医学教育的医学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需要顺应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医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医学教师发展的4T模式。  关键词:卓越;医学教育;教师  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效构建与卓越医学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卓越医学教育提供合格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本科学生学习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大学本科学生在对专业与课程的理解上,表现出与国外大学生有较大差异。本文着重分析了专业的高期望值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原因,同时,我国大学本科学生在自主、创新性和研究性学习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还提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问题、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过程、课堂外的创新性和研究性经历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调查;专业;课程  学习调查作为
期刊
摘 要: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是医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同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遵循医学教育特殊规律,坚持教材编写基本原则,成功进行医学院校个性化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实践探索,促进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水平提升。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是医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当
期刊
摘 要: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教师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当前,青年教师已成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主力军,他们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却遇到如何过“教学关”、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困惑。本文分析一流研究型大学中科研和教学的特殊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坚持教学和科研两者并重,才能实现其和谐、可持续发展。探讨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应如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
期刊
摘 要:“卓越教师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本文就卓越教师计划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推进卓越教师计划的实施提出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卓越教师计划;卓越教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为积极推进“卓越教师计划”实施,各高校整合内外优势资源,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以建立卓越教师实验班为载体,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稳
期刊
摘要:交换生项目是促进学生国际化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留学时与当地的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的互动行为,并重点关注其行为所表现出的角色特点以及同一表演者不同角色所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交换生与当地教师的师生互动行为相对国内更为积极和活跃,他们在国外课堂上往往是以“倾听者”、“表露者”、“相遇者”的角色出现的,而在国内课堂上则
期刊
摘 要:2003年7月,以培养优秀课外研发生为主要目标的“晓明研究室”在太原理工大学成立。十年来,研究室以学生兴趣为驱动,科研项目为引导,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着眼于创新人才培养。本文介绍了“晓明研究室”十年来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晓明研究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发生;平台;团队;管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近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现状,总结了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发挥的引领作用、保障作用、促进作用以及示范作用,得出了企业深度参与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的综合结论,探讨了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
期刊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计算思维的概念,正在科技界和教育界萌发、激荡和蔓延。所到之处,彻底更新和改变了现在被广泛认同的一些理论和认识。一种新的关于计算和计算机科学的观点正迅速荡涤着旧有的传统,焕发出面向新时代和新技术的崭新面貌。从事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围绕着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被吸引到这一领域里来。这种共同的兴趣将酝酿出新的重大的理论革命和技术飞跃,一种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