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割不断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沂蒙中学根植沂蒙红色沃土,用“红色”打亮学生的生命底色,以弘扬沂蒙精神为重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秉承“红心向党,绿色成长”的办学理念,实施“沂蒙精神红色教育体系”,精心打造紅色文化特色学校,努力构建学校“红色教育”品牌。
【关键词】沂蒙精神;红色基因;红色教育体系;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55-02
山东省沂水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核心地带,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大众日报发源地、中共山东省委分局旧址、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这片革命先烈血汗浸染的红色热土,为学校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提供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沂水县沂蒙中学基于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浸润“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党总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沂蒙精神为重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创造性地把“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贯穿于学校德育全过程,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内化于心、熔铸于神、外化于行,将红色文化作为推动学校发展、提高育人质量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构建文化系统,让红色理念营造教育环境
学校的教育特色,是要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和地域文化中,立足本地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理解并发扬其中的文化特质。沂蒙中学根植沂蒙红色沃土,“红色”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基调,用“红色”打亮学生的生命底色,创办一所“红色教育”特色学校。经过充分酝酿,学校提出了“红心向党,绿色成长”的办学理念,实施了“沂蒙精神红色教育体系”,把红色沂蒙精神融人校风、校训、校标、校歌等校园精神标识系统,通过反复宣讲、广泛宣传,深入讨论和交流,促进师生认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建设红色阵地,让红色文化渗透校园角落
学校依托丰富的实践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阵地,着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将红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脉,涵养塑造学校精神,彰显办学特色。
1.建设“五室五级两廊一广场”红色德育阵地。
即“党建展室、政治活动室、谈心谈话室、学校发展研究室、沂蒙书屋”五室;“爱军级、爱党级、创业级、奋进级、开拓级”五级;“堡垒红·园丁心”党建领航长廊和筑梦长廊;沂蒙精神广场,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红色革命气息。
2.开辟“沂蒙精神”育人专栏。
围绕红色沂蒙、沂蒙抗战、当代红嫂、时代楷模等题材开辟宣传专栏,让学生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开发校本课程体系,让红色元素浸润学子心灵
学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将“红心向党,绿色成长”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红色+绿色”双色活动为载体的开放式特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学校的红色文化特质。
1.学科渗透,赋予基础学科课程红色文化基调。
学校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结合各学科的红色育人底蕴,实现教学与红色德育的统一。如: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红色革命故事写读后感,感受沂蒙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音乐课上,教唱红色歌曲,并把《沂蒙红歌》加入到课程当中去;美术课上,绘画心目中的红嫂,并到沂蒙山根据地写生,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直观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的实质。
2.突出重点,完善双色文化校本德育课程。
不断探索学校自主设置、教师自主开设的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规划和实施了“沂蒙精神红色教育体系”和“开心农场”为总体框架的“红色+绿色”双色课程体系,让红色文化教育有了载体和依托。构建“沂蒙精神红色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一至九年级设立“爱军级”“爱党级”“创业级”“奋进级”“开拓级”五级,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构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搭建“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开心农场”相关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将课堂搬进“农场”。
四、优化课堂教学机制,让红色教育成为课堂教学基调
1.打造红色教育课程。
学校开设了“课前一红歌”、“红色记忆”主题班会、“红领巾,我为你自豪”班队会等红色教育课程,推动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入脑入心,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效果。
2.以先模人物命名班级。
制定各班班风、班训、学风、班级精神等,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例如奋进2班,也叫华罗庚班,以华罗庚命名,倡导师生学习华罗庚一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奋斗不息的自强精神、生命不息的奉献精神。
3.灵活引进“教材”。
学校开设校本必修课《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读本》等读物,并将《沂蒙母亲》《沂蒙红歌》等书作为学校自选读本引进课堂,把红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强化红色教育的基本保障,让红色教育入课本、入课堂、入学生头脑。
五、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内化学生身心
学校以沂蒙精神为中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辅射线,以中华传统美德为载体,提炼有影响性、长期性的学生品牌活动,促进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实施青少年“五红”工程,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游红色革命圣地系列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每日播放《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红星闪闪放光彩》等红色歌曲;推行红色阅读,每学期推荐一批《红嫂》《红日》等红色经典书目,并以“红色征文”、“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为载体,倡导师生“读党书,感党恩,跟党走”;观看《沂蒙》《孟良崮》等红色影视经典;组织学生走访身边模范共产党员,开展沂蒙山根据地红色研学,追寻红色足迹,培植“红色细胞”。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行动,夯实党建“红色阵地”,系牢“红色纽带”,使红色沂蒙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特色学校的建设,最终归宿是要凝炼为学校的文化精神。在创设红色文化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沂蒙中学秉承“红心向党,绿色成长”的理念,不断寻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有效途径,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学校,建立学校“红色教育”品牌,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得到改观,校风教风得到净化,校园红色文化积淀进一步丰厚。
参考文献
[1]魏本权,汲广运.《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徐东升,费聿辉.《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3]丁风云.《红色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关键词】沂蒙精神;红色基因;红色教育体系;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55-02
山东省沂水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核心地带,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大众日报发源地、中共山东省委分局旧址、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这片革命先烈血汗浸染的红色热土,为学校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提供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沂水县沂蒙中学基于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浸润“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党总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沂蒙精神为重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创造性地把“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贯穿于学校德育全过程,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内化于心、熔铸于神、外化于行,将红色文化作为推动学校发展、提高育人质量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构建文化系统,让红色理念营造教育环境
学校的教育特色,是要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和地域文化中,立足本地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理解并发扬其中的文化特质。沂蒙中学根植沂蒙红色沃土,“红色”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基调,用“红色”打亮学生的生命底色,创办一所“红色教育”特色学校。经过充分酝酿,学校提出了“红心向党,绿色成长”的办学理念,实施了“沂蒙精神红色教育体系”,把红色沂蒙精神融人校风、校训、校标、校歌等校园精神标识系统,通过反复宣讲、广泛宣传,深入讨论和交流,促进师生认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建设红色阵地,让红色文化渗透校园角落
学校依托丰富的实践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阵地,着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将红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脉,涵养塑造学校精神,彰显办学特色。
1.建设“五室五级两廊一广场”红色德育阵地。
即“党建展室、政治活动室、谈心谈话室、学校发展研究室、沂蒙书屋”五室;“爱军级、爱党级、创业级、奋进级、开拓级”五级;“堡垒红·园丁心”党建领航长廊和筑梦长廊;沂蒙精神广场,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红色革命气息。
2.开辟“沂蒙精神”育人专栏。
围绕红色沂蒙、沂蒙抗战、当代红嫂、时代楷模等题材开辟宣传专栏,让学生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开发校本课程体系,让红色元素浸润学子心灵
学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将“红心向党,绿色成长”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红色+绿色”双色活动为载体的开放式特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学校的红色文化特质。
1.学科渗透,赋予基础学科课程红色文化基调。
学校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结合各学科的红色育人底蕴,实现教学与红色德育的统一。如: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红色革命故事写读后感,感受沂蒙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音乐课上,教唱红色歌曲,并把《沂蒙红歌》加入到课程当中去;美术课上,绘画心目中的红嫂,并到沂蒙山根据地写生,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直观中领会、把握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的实质。
2.突出重点,完善双色文化校本德育课程。
不断探索学校自主设置、教师自主开设的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规划和实施了“沂蒙精神红色教育体系”和“开心农场”为总体框架的“红色+绿色”双色课程体系,让红色文化教育有了载体和依托。构建“沂蒙精神红色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一至九年级设立“爱军级”“爱党级”“创业级”“奋进级”“开拓级”五级,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构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搭建“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开心农场”相关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将课堂搬进“农场”。
四、优化课堂教学机制,让红色教育成为课堂教学基调
1.打造红色教育课程。
学校开设了“课前一红歌”、“红色记忆”主题班会、“红领巾,我为你自豪”班队会等红色教育课程,推动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入脑入心,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效果。
2.以先模人物命名班级。
制定各班班风、班训、学风、班级精神等,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例如奋进2班,也叫华罗庚班,以华罗庚命名,倡导师生学习华罗庚一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奋斗不息的自强精神、生命不息的奉献精神。
3.灵活引进“教材”。
学校开设校本必修课《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读本》等读物,并将《沂蒙母亲》《沂蒙红歌》等书作为学校自选读本引进课堂,把红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强化红色教育的基本保障,让红色教育入课本、入课堂、入学生头脑。
五、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内化学生身心
学校以沂蒙精神为中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辅射线,以中华传统美德为载体,提炼有影响性、长期性的学生品牌活动,促进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实施青少年“五红”工程,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游红色革命圣地系列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每日播放《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红星闪闪放光彩》等红色歌曲;推行红色阅读,每学期推荐一批《红嫂》《红日》等红色经典书目,并以“红色征文”、“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为载体,倡导师生“读党书,感党恩,跟党走”;观看《沂蒙》《孟良崮》等红色影视经典;组织学生走访身边模范共产党员,开展沂蒙山根据地红色研学,追寻红色足迹,培植“红色细胞”。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行动,夯实党建“红色阵地”,系牢“红色纽带”,使红色沂蒙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特色学校的建设,最终归宿是要凝炼为学校的文化精神。在创设红色文化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沂蒙中学秉承“红心向党,绿色成长”的理念,不断寻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有效途径,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学校,建立学校“红色教育”品牌,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得到改观,校风教风得到净化,校园红色文化积淀进一步丰厚。
参考文献
[1]魏本权,汲广运.《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徐东升,费聿辉.《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3]丁风云.《红色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