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因此,如何才能让音乐课真正地“美”起来呢?
一、探究音乐之美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说到:“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有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每部音乐作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在音乐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美”,尤其在欣赏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自主欣赏的时间及空间。教师在欣赏前做好引导即可,切忌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在一旁做无休无止的讲解,否则,这样的欣赏定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音乐,更何谈让学生感受“美”呢?音乐的美是不可言说的,德国诗人海涅的两句极为精彩的话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当语言停止的时候,音乐才开始。”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强调让学生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这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音乐教育是为审美教育服务的,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音乐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美育课,把音乐美的种子散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静静地聆听,感受音乐之美的无穷魅力。
音乐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能迅速调节情感,引起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这种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经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音乐修养的提高,势必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了道德主体育德的养成。所以,我们音乐教师一定要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从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养成美的道德,树立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精神爆发出火花”,从而得到“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
二、探究教学语言之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因此,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欣赏课教学中,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譬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经典音乐作品时,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的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完美诠释了音乐的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了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探究教师教态之美
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对自己的教态当然要慎重待之。教态,是指教师的仪表、仪态和姿态。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眼神等不同变化来表情达意。优美的教态,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同时,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获得美感熏陶的必要手段。
首先,一个音乐教师的仪表必须与其性别、年龄、肤色特点、个性气质等相符合,更要与职业特点相符合。从审美角度分析,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符合学科特点,使学生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仪表整洁,心理上会感觉更自信、更有朝气。其次,教师的教学仪态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音乐教师的仪态要大方得体,一举一动都必须优雅得体、潇洒大方,处处给人以美的姿态;态度要和蔼耐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提问时要和颜悦色,并报以热情和期待,启发诱导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四、探究教学素材之美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当听到抒情优美的音乐时,心情随之放松,陶醉其中;当听到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时,受到激励和鼓舞,往往随之而热情奔放,斗志昂扬;而当听到雄浑悲壮的哀乐时,悲哀、怀念之情就会涌上心头。这就是音乐这门听觉艺术给人最直接的触动。正如音乐家门德尔松认为的那样:“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但是,这样的触动必须源于优质的音响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选用音频时,必须在音响效果上把好关,把美妙的音乐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选用视频等教学素材时,除了优质的音响效果,还应力求画面的清晰度等。
综上所述,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音乐课“美”起来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必修功课,是贯彻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理念的必经之路。
一、探究音乐之美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说到:“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有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每部音乐作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在音乐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美”,尤其在欣赏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自主欣赏的时间及空间。教师在欣赏前做好引导即可,切忌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在一旁做无休无止的讲解,否则,这样的欣赏定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音乐,更何谈让学生感受“美”呢?音乐的美是不可言说的,德国诗人海涅的两句极为精彩的话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当语言停止的时候,音乐才开始。”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强调让学生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这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音乐教育是为审美教育服务的,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音乐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美育课,把音乐美的种子散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静静地聆听,感受音乐之美的无穷魅力。
音乐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能迅速调节情感,引起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这种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经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音乐修养的提高,势必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了道德主体育德的养成。所以,我们音乐教师一定要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从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养成美的道德,树立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精神爆发出火花”,从而得到“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
二、探究教学语言之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因此,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欣赏课教学中,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譬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经典音乐作品时,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的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完美诠释了音乐的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了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探究教师教态之美
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对自己的教态当然要慎重待之。教态,是指教师的仪表、仪态和姿态。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眼神等不同变化来表情达意。优美的教态,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同时,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获得美感熏陶的必要手段。
首先,一个音乐教师的仪表必须与其性别、年龄、肤色特点、个性气质等相符合,更要与职业特点相符合。从审美角度分析,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符合学科特点,使学生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仪表整洁,心理上会感觉更自信、更有朝气。其次,教师的教学仪态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音乐教师的仪态要大方得体,一举一动都必须优雅得体、潇洒大方,处处给人以美的姿态;态度要和蔼耐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提问时要和颜悦色,并报以热情和期待,启发诱导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四、探究教学素材之美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当听到抒情优美的音乐时,心情随之放松,陶醉其中;当听到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时,受到激励和鼓舞,往往随之而热情奔放,斗志昂扬;而当听到雄浑悲壮的哀乐时,悲哀、怀念之情就会涌上心头。这就是音乐这门听觉艺术给人最直接的触动。正如音乐家门德尔松认为的那样:“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但是,这样的触动必须源于优质的音响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选用音频时,必须在音响效果上把好关,把美妙的音乐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选用视频等教学素材时,除了优质的音响效果,还应力求画面的清晰度等。
综上所述,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音乐课“美”起来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必修功课,是贯彻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理念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