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田径中长跑教学的探讨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8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长跑在田径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必须注意的地方,本文便从“四个明晰”、 三个区分和训练任务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一、体育教师在中长跑教学中要做到“四个明晰”
  (一)让学生明晰“中长跑运动的生理特点”
  (1)中长跑属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在进行中长跑练习中,绝大多数的练习都包含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个过程。各项目的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比例各有不同,距离越长,有氧代谢的比例越大。
  (2)中长跑项目生理特点表现最明显的是“极点”现象。极点:运动时人体反应的一种机能状态。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开始活动阶段内脏器官处于休息状态,惰性大,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人体就会发生一些特殊的机能变化。如胸部发闷,呼吸节奏紊乱,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脸色苍白,肌肉、腹部疼痛,动作迟钝,跑速降低甚至难于坚持,这种感觉就称为“极点”。
  (3)中长跑项目的“第二次呼吸”。它是继“极点”出现后,由于持续运动而产生的机能变化,内脏器官由休息状态逐渐转入积极工作状态,并逐渐适应剧烈运动,呼吸系统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氧气供应及时补充,极点现象得以缓解,身体各系统重新正常运行。
  (二)教师自身要明晰“教学目标”
  在中学中长跑教学中,教师要明晰我们的“三维目标”,要让学生明白中長跑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意义,懂得如何进行锻炼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中长跑运动技能、运动兴趣,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三)教师、学生都要明晰“中长跑运动不适人群”
  中长跑虽然有很多益处,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在进行这项运动之前,应注意是否有以下几种伤病:膝关节炎、膝关节软化症、胫骨和髌骨有骨刺、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炎症、跟腱轻微疼痛、脚底肌膜炎或骨膜炎等。如患有以上疾病,则不适合中长跑锻炼;有潜藏疾病者,此类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轻度活动就有胸闷、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等。
  (四)教师要明晰“学生畏惧中长跑的心理成因”
  (1)生理方面的原因。少年儿童身体各部分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存在一个敏感阶段,少年儿童的呼吸、心血管功能及代谢功能也在发育过程中,而中长跑项目要求学生快速跑过程中延续较长时间,对人的呼吸,心血管功能及代谢功能要求较高。再加中长跑的“极点”现象,感觉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的念头,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2)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的速度、耐力素质较差。在跑的过程中经常达不到要求,压力较大,所以对中长跑的练习信心不足,增加了学生对中长跑的畏惧心理。
  (3)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特别是 90 后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大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和磨砺,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念。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4)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由于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学习动机错误,一心抓文化课,忽视体育锻炼。久而久之,运动能力逐渐变差,难以体验练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于是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畏惧。
  二、中长跑教学中要注意三个区分
  (一)区分处理好培养学生大众体育兴趣与培养运动员的关系,摆正教学目的的主次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着实培养学生中长跑运动兴趣,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第一目标,将发现运动人才,培养运动员放到第二位。
  (二)要区分一般耐力练习与专项耐力训练,合理运用中长跑教学手段及方法
  一般耐力是指较长时间维持不需要较高速度和力量运动的能力。一般耐力练习的方法是采用走跑交替练习、爬山、球类活动、长时间持续跑等。通过一般耐力练习,逐渐改善与提高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能力。专项耐力训练是指在一般耐力训练的基础上对速度感、跑的节奏感的训练,它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中长跑教学中,很多老师将这两者混为一谈,练习时不加以区别,甚至开始练习就错误的要求学生的速度,上了几次课就开始测试成绩等。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的区别,合理运用中长跑教学手段及方法。
  (三)在教学中,我们要准确区分思想懒惰与不适宜参加中长跑运动的情况
  既要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对身体不适,不能练习的不允许勉强练习,也要克服能练习但不想练习的懒惰思想。
  三、要特别关注“三类”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制订运动处方,合理安排训练任务
  (一)关注支气管哮喘发作缓解期学生
  医学研究分析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缓解期的脉搏改变、心功能指数、负荷心率百分比都显著高于正常儿,提示哮喘发作缓解期患儿心肺储备功能已有降低,在临床上虽无明显症状,但心血管功能已受到影响。如进入青春期后哮喘仍反复发作或在外界诱因刺激作用下,心肺功能就可能出现衰竭等表现。我们对哮喘发作缓解期指导患儿要安排适当的耐力性运动练习。
  (二)关注既往心肌炎史学生
  心肌炎治愈大约半年后,即既往心肌炎史学生可在耐力、力量、速度逐渐增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专项训练,如距离不太长的长跑等。但不能做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也不宜进行力量性的举重、摔跤等,以防止因身体过劳而引起病情复发。
  (三)关注肥胖及体质虚弱,心肺功能发育差的学生
  帮助肥胖及体质虚弱,心肺功能发育差的学生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中长跑运动方案,分阶段控制量和强度,通过运动处方练习,使其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提高身体素质,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对心肺功能发育差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些耐力练习,可以提高体内糖原储备,增强心肺功能,增加最大吸氧量。
  参考文献:
  [1]黄其凯.对中学体育中长跑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2]岳海侠.中学中长跑运动员选材及训练方法[J].内江科技,2009,(10).
  
其他文献
一、问題的提出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伴随着“学分制”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走入综合高中的课堂教学,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和冲突,原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安排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由教师自行制定教学计划或自行组织教学内容与测试内容及方法,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与学分制的要求有很大的分歧。既然我们体育与健康学科只是属于学校教学安排统筹中的一门学科,所以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人文地理知识,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任务重。刚进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所学科目增多,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七年级学生新接触的,和语文、数学、英语不同。有的学生还没有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中学学习习惯,导致有的学生感觉学习任务非常重。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和本学科的特点,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课堂的质量,创造高效课堂,充分
利用積分求曲边图形的面积
摘要:严谨的教学作风、严肃的课堂纪律、严格的学习要求使得“严”这个字成为了教师的代名词。但是在如今的教学模式下,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直接推动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严厉之余,在教师身份之外要尝试着与学生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他们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患有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类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且呈上升趋势。地西泮(diazepam)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
身为人师的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能非常的出色,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落后.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改变学困生的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8b体外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多药耐药细胞K562/A02耐药性的检测及相关蛋白的表达。(1)MTT法鉴定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2)RT-PCR法鉴定K562与K562/A02细胞mdr-1基因的表达差异;(3)Western blot法鉴定K562与K562/A02细胞P-gp蛋白的表达差异。2鬼臼毒素衍生物8b对
摘要:随着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我国加快了对中学历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颇多的成果,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却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为了我国中学历史教育能更好的开展,本文作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基础之上认真研究了中学生的主体性,并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找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历史教育有所帮助。  一、我国历史教学的现状分
摘要:人才是一个国家面对国际激烈竞争时的有利资本,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认为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数学思想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扩散;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最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学习方式,能以最快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多元反饋教学法: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现代心理学、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通过信息反馈为主要渠道,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贯穿课堂始终,努力倡导多向性的现代教学信息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的单一途径,改变传统教学中“模仿一记忆”的简单、低效的学习习惯,学生遵循“探索一记忆一创造”的学习活动规律;以信息反馈为主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合理、科学有效控制教学活动,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