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核心要点 积累零散知识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各科都在紧张的复习着,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同学们更喜欢把大块的时间用在其它科目的攻破上,我作为2012届文科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收获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刚进高三时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是两个文科平行班,当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的上进心,面对高考,这些无疑造成了进入高三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上的隐患。
  1.学习极其被动。
  2.缺乏应有的基础,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综合做题能力差,应试能力弱。
  3.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过关。
  4.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5.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高三时期复习训练的具体措施。
  鉴于上述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高三时期我与备课组的各位同事在学期初就制定了针对高三全年的复习计划,并扎扎实实地加以落实: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高三阶段结合教材我重点抓了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复习及诗歌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背诵名句佳篇;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检查督促。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对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现代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语言揣摩,佳句仿写。
  (二)落实考试说明,研讨高考真题,分段过关。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说明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对首届进入新课改的我们,因此,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课改区的说明,2012年考试说明较之2011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复课过程中,我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参照2011年课改区如海南卷、浙江卷、山东卷,认真研究题型、题点、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将知识点的复习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如面对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般的字音字形及熟语的复习,我抓住命题规律、考点落实等方法,化繁为简。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积累。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认知等,做好基础的知识积累,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病句现象,编成讲义印发给学生,学生自备错题集,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标点、病句等,随时记录,时常翻阅,识记后受益非浅。像今年高考的3题所列词语“如期而至、交相辉映、垂询、无论”等词语几乎全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学生答题应该十分顺手。另外,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学生也不难掌握,复习时我们也把它确立为重点,帮助学生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学生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失分率大大降低。
  高考试题逐渐加大主观试题的命题力度,而学生在答主观试题方面缺少规范,不会通过命题寻找答题技巧,失分严重,尤其是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两个板块。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复习难点落实到此,将复习时间作相应调整,加大这两个板块的复习力度。首先,我详细研究高考真题,寻找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我明确了“词语与意义”“形象与意境”“手法与技巧”“思想与感情”等“写什么”“ 怎样写”“为什么写”三级考点的命题形式,结合答案总结出若干种答题技巧。其次,我结合具体文体的阅读复习,重点指导古代诗歌与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确立了“确定文体类型”“关键词与句子把握”“意象与意境结合”“材料分析与组织”“整体与局部”“主旨与立意”“作者与背景”等阅读突破角度,指导学生较快进入阅读训练中,较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及精华内容。在阅读各类文章中,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情况下,都要理清文章主旨,归纳段落大意。第三,通过具体训练较准确地落实答题技巧及规范要求,如诗歌鉴赏复习为学生总结出“三部曲”、总分结合的规范答题方式,现代文阅读依分值结合材料关键词句分条做答的规范模式。经过近两个月的复习,学生由原来的盲目无知答题到最终的清晰规范,让我看到了辛勤耕耘的成果,特别是根据2011年四川卷的命题,我在文学类文本的复习中重点落实了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与鉴赏。从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这两个板块的命题及答案设置来看,我们的复习是定向正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看到学生喜悦的笑脸,我倍感欣慰。
其他文献
“用心的人是把事情做好了,不用心的人是把事情做完了。”这是做事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我是用心的。一路走来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收获与思考。  一、巧设问题,确立好文章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兴趣的培养,重视动机的激发。诚然,学习是艰苦的,但同时也蕴藏着无穷的乐趣。片面强调苦学,是曲解苦学。学习当然要吃苦,如果怕吃苦,
期刊
新课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如此看来,文言文教学要有“文”有“言”。没有“言”,哪来的“文”?没有“言”的积累,弄不通文意,何来对“文”的理解与鉴赏?反之,没有对“文”的赏鉴,言也只不过是“故纸”一堆 。文言文教学
期刊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若干词,让考生作翻译;有时给出一个词的多种意义,让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让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一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一词多义,②古今异义,③通假字,④偏义复词,⑤词类活用。  一、一词多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
期刊
不知是无情的命运铸就了田园诗,还是有情的田园诗需要诗人的不幸命运,众多的田园诗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令他们的人生坎坷而不平,而这些遭遇与磨难又让田园诗人们演绎了近乎相同的人生三部曲:一腔济时用世之志,却换来满腔怨恨与疲惫;在志向与现实、出仕与入仕中艰难地辗转,痛苦地选择;最终不愿委屈自己的崇高的品格而回归田园,与自然为伴。  提起田园诗我们不能不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这三位诗人在田园诗历史
期刊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健康高尚的审美心理,由此可见,美育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
期刊
万事开头难,写作也不例外。一个漂亮的开头能紧紧地吸引住读者,同时更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使你的文章占尽先机。为了让同学们写好开头,我特总结了如下规律:  一、悬念式开头  设置悬念对于吸引读者非常奏效。比如有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开头“这节晚自习我的心又咚咚地跳了起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你只有仔细地看下文才能解开这个迷团,这样的开头就起到了吊人胃口的作用;又如一篇习作的开头这样写到“他独自走在
期刊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古代社会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两个时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所生活的汉末建安年间应该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因此,最终刘兰芝只能被这个社会无情地吞噬,用柔弱的身躯控诉了社会的黑暗。  美丽温柔、勤劳善良、正直大方,集多种优点、美德于一身的刘兰芝为什么会被赶出家门?原因不外乎:①焦母有“恋子情节”,希望自己独占家中唯一的男丁——儿
期刊
新世纪的创新作文教学,要正本清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探索出一套崭新的作文理论,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为顺应作文教学对新观念的呼唤,我想从以下四方面谈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写作是人的生存方式  现在学生的写作是为考试而作,为高考而作,很难真正提起学生的兴趣,不管老师出什么题目,他们总是用一套现成的东西去应付,说的并不是他们想说的,表达的感受也不是他们内心真实感受。  写作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期刊
叠字亦即重言词,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叠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诗词中有特殊的妙用,叠字的作用在于它有强烈的音乐美和形象美。音乐美指的是诗歌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形象美指它能摹声绘色,写景状物,抒情写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叠字能把人物的情感和景物的情态毫不遗漏地描绘出来,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情感缠绵悱恻,刻画婉转细腻。  因为叠字是叠音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具
期刊
一、词语生动。  1.让学生从下面一段描写中找出用得好的字词并说说为什么。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那人(康大叔)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 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囔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