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关于体验学习我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前提
好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数学贴近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接受。
1.提前学习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学习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利息”一课之前,要求学生到银行、邮政储蓄去了解有关存款方面的知识,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孩子们获得了不少有关储蓄的知识,如储蓄的种类、储蓄连续七次降息的原因,以及从1999年11月开始征收20%的利息税等。学生有了这些亲身经验,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轻松多了。
2.补充“生活化”的教学材料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理解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校门旁的一棵雪松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孩子们踊跃发言,一个说:“求圆的面积要知道半径,要把树砍倒才能量出它的半径”,有人反驳说:“那怎么行呢,树怎么能砍下呢。”经过争论,大家达成共识,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大树的横截面积。下课以后,不少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到校门旁去量,去算,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
二、“实践操作”是体验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有爱实践活动的天性和成功的欲望,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学、想中学”,在各种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
1.开放情景,引导体验
教师要以宽容、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身心舒展起来,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学习资料,交给具体探索性的实践任务。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米尺去量周围一些物体的长是多少米。有的量教室的长,有的量教室的宽,有的量黑板的长。当学生量黑板的长时,发现黑板的长3米多。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来:“老师,黑板的长是3米多,我们怎么表示呢?”“小数”在学生的体验中已经呼之欲出了。要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可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例如在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发现圆柱和圆锥底面都是平平的,而侧面都是弯弯的。有的学生还说:“我试了一下,圆柱横放在桌上轻轻一推就能滚动,而圆锥不像圆柱那样滚动”。这就是对具体事物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了认识事物的主体。
2.组织实施,课后延伸
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如果将10盒火柴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过程,也是学生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六年级教材中有一道思考题:“拿一枚二分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占总投掷次数的几分之几?”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结果显示,出现正反两面的机率非常接近。在获得概率知识以后,我又引导他们去分析、计算有关摸奖、买彩票的中奖率,使他们体会到买几张彩票,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是对的,如果想靠它发财,那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三、“合作交流”是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
1.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
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十分之三米,第二根用去十分之三。哪根剩下的部分长一些?”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个个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第一根剩的长些,有的说第二根剩得长些,还有的说两根剩下的同样长,同学们还纷纷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绳子展示给大家看。这样的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2.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让他们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停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不断体验了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
我认为,体验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将会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责任编辑:吴阳光)
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前提
好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数学贴近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接受。
1.提前学习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学习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利息”一课之前,要求学生到银行、邮政储蓄去了解有关存款方面的知识,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孩子们获得了不少有关储蓄的知识,如储蓄的种类、储蓄连续七次降息的原因,以及从1999年11月开始征收20%的利息税等。学生有了这些亲身经验,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轻松多了。
2.补充“生活化”的教学材料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理解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校门旁的一棵雪松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孩子们踊跃发言,一个说:“求圆的面积要知道半径,要把树砍倒才能量出它的半径”,有人反驳说:“那怎么行呢,树怎么能砍下呢。”经过争论,大家达成共识,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大树的横截面积。下课以后,不少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到校门旁去量,去算,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
二、“实践操作”是体验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有爱实践活动的天性和成功的欲望,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学、想中学”,在各种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
1.开放情景,引导体验
教师要以宽容、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身心舒展起来,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学习资料,交给具体探索性的实践任务。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米尺去量周围一些物体的长是多少米。有的量教室的长,有的量教室的宽,有的量黑板的长。当学生量黑板的长时,发现黑板的长3米多。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来:“老师,黑板的长是3米多,我们怎么表示呢?”“小数”在学生的体验中已经呼之欲出了。要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可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例如在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发现圆柱和圆锥底面都是平平的,而侧面都是弯弯的。有的学生还说:“我试了一下,圆柱横放在桌上轻轻一推就能滚动,而圆锥不像圆柱那样滚动”。这就是对具体事物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了认识事物的主体。
2.组织实施,课后延伸
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如果将10盒火柴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过程,也是学生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六年级教材中有一道思考题:“拿一枚二分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占总投掷次数的几分之几?”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结果显示,出现正反两面的机率非常接近。在获得概率知识以后,我又引导他们去分析、计算有关摸奖、买彩票的中奖率,使他们体会到买几张彩票,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是对的,如果想靠它发财,那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三、“合作交流”是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
1.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
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十分之三米,第二根用去十分之三。哪根剩下的部分长一些?”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个个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第一根剩的长些,有的说第二根剩得长些,还有的说两根剩下的同样长,同学们还纷纷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绳子展示给大家看。这样的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2.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让他们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停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不断体验了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
我认为,体验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将会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责任编辑: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