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局限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的挂在中间,最长的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米花会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S=gt2,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场……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教师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物理课上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待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三、深抓概念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物理概念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忽视概念教学,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导致概念题错误的主要原因。例如交流电的有效值:A、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B、是最大值的一半;C、可以表示任意时刻交流电的大小;D、是最大值的5倍。
此题考查的是对交流电有效值的理解,并涉及数值的记忆,应选A,但考试时选B、C、D的不少。存在的明显问题是对有效值的物理意义没有理解,对“有效”在这里指什么而言没有掌握,错选C项;其次,对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记混了,而错选B、D项;特别是对题中“最大”字意没有弄准,认为有效值比最大值还大,可见审题也不够严谨。对于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清有效值和最大值的物理含义后, 配以相应的习题,以助理解,而不能死记数量关系。
四、加强形象思维训练, 既动手又动脑
作图题在会考中经常出现,对这类题,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暴露出在平时教学中 缺少足够的形象思维训练,图形与物理规律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例如:a、b为点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试完成光路图,确定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这是一道根据光传播的有关规律完成光路的作图题。根据调查,得分率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突出的问题是:所画光路图中光线箭头及有关角度标识不全, 没有显示出光源S和它的像S′的对称性,无法体现反射定律。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作图不规范和马虎的问题,这是直观图形没有与物理原理挂钩、形与理脱节的问题,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问题,教师在这方面应有足够的认识。
物理学史是人类自然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物理史实的认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认识,使广大师生重视这些问题,使之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寻求对策,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达到国家认可的标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的挂在中间,最长的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米花会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S=gt2,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场……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教师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物理课上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待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三、深抓概念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物理概念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忽视概念教学,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导致概念题错误的主要原因。例如交流电的有效值:A、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B、是最大值的一半;C、可以表示任意时刻交流电的大小;D、是最大值的5倍。
此题考查的是对交流电有效值的理解,并涉及数值的记忆,应选A,但考试时选B、C、D的不少。存在的明显问题是对有效值的物理意义没有理解,对“有效”在这里指什么而言没有掌握,错选C项;其次,对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记混了,而错选B、D项;特别是对题中“最大”字意没有弄准,认为有效值比最大值还大,可见审题也不够严谨。对于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清有效值和最大值的物理含义后, 配以相应的习题,以助理解,而不能死记数量关系。
四、加强形象思维训练, 既动手又动脑
作图题在会考中经常出现,对这类题,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暴露出在平时教学中 缺少足够的形象思维训练,图形与物理规律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例如:a、b为点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试完成光路图,确定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这是一道根据光传播的有关规律完成光路的作图题。根据调查,得分率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突出的问题是:所画光路图中光线箭头及有关角度标识不全, 没有显示出光源S和它的像S′的对称性,无法体现反射定律。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作图不规范和马虎的问题,这是直观图形没有与物理原理挂钩、形与理脱节的问题,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问题,教师在这方面应有足够的认识。
物理学史是人类自然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物理史实的认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认识,使广大师生重视这些问题,使之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寻求对策,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达到国家认可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