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课改正全面推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迁移式学习、试验式学习、小组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学习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应是当前课改下教师的核心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尝试:
一、投注情感,提高自主参与意识
情感投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主体积极投入学习的方法。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感情纽带,构建相互理解的桥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满足,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夸夸其谈,学生唯唯诺诺。学生被约束,受压抑,课堂教学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师生关系僵化。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感,怎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呢?通过课题研究,我觉得要使学生亲近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的学识,听从教师的要求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而,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应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平等的关系、民主的关系、互相尊重的关系。首先,教师要调整心态,平等地对待学生,放下长者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换位,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的天平不倾斜于优生,不忽略差生,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从而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另外,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当好楷模,对班级事务应实行民主决策,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不搞“一言堂”,不搞一人专制,应使学生亲近教师,喜欢教师的知识传授,主动投身到教学活动中。
2.通过非言语行为,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非言语行为即非语言交流,是指师生之间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等非言语信号进行的具有明确意义的交流。这种交流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是心灵的对弈。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是讲授过程中感情的自然流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课的魅力,引起内心的共鸣。教师的表情应是和蔼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知心朋友般的可亲、可爱、可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表情。上课时,教师要不时地注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心他们,从而注意听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止、仪表服饰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教师在讲课时体态端庄,走路稳重,服饰打扮庄重大方,能增加吸引力,处处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注意力,消除疲倦感。
二、活动引领,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关门死读书,读死书,根本不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而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它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它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它能使学生形成职业理想。
1.动手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解释或推断另一个解释,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途径。”动手操作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概念的理解、素质的提高。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动眼活动,能把客观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2.课外讲座
开展课外讲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好方法。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讲历史名人的贡献与成就。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与研讨会,能冶情养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兴趣,产生动机,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
3.开展游戏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填空格”“火柴摆算式”“扑克牌计算得数”等游戏。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努力钻研教材,在趣味性上下工夫,把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能有所收获。
4.社会实践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识,遇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社会实践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的形式很多,如小调查、小分析、小收集、小发明、小制作等小型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别活动。教师善做有心人,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还怕学生不热情参与吗?
总之,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要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交流和互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一、投注情感,提高自主参与意识
情感投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主体积极投入学习的方法。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感情纽带,构建相互理解的桥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满足,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夸夸其谈,学生唯唯诺诺。学生被约束,受压抑,课堂教学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师生关系僵化。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感,怎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呢?通过课题研究,我觉得要使学生亲近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的学识,听从教师的要求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而,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应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平等的关系、民主的关系、互相尊重的关系。首先,教师要调整心态,平等地对待学生,放下长者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换位,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的天平不倾斜于优生,不忽略差生,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从而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另外,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当好楷模,对班级事务应实行民主决策,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不搞“一言堂”,不搞一人专制,应使学生亲近教师,喜欢教师的知识传授,主动投身到教学活动中。
2.通过非言语行为,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非言语行为即非语言交流,是指师生之间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等非言语信号进行的具有明确意义的交流。这种交流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是心灵的对弈。教师的面部表情应是讲授过程中感情的自然流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课的魅力,引起内心的共鸣。教师的表情应是和蔼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知心朋友般的可亲、可爱、可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表情。上课时,教师要不时地注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心他们,从而注意听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止、仪表服饰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教师在讲课时体态端庄,走路稳重,服饰打扮庄重大方,能增加吸引力,处处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注意力,消除疲倦感。
二、活动引领,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关门死读书,读死书,根本不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而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它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它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它能使学生形成职业理想。
1.动手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解释或推断另一个解释,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途径。”动手操作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概念的理解、素质的提高。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动眼活动,能把客观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2.课外讲座
开展课外讲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好方法。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讲历史名人的贡献与成就。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与研讨会,能冶情养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兴趣,产生动机,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
3.开展游戏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填空格”“火柴摆算式”“扑克牌计算得数”等游戏。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努力钻研教材,在趣味性上下工夫,把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能有所收获。
4.社会实践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识,遇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社会实践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的形式很多,如小调查、小分析、小收集、小发明、小制作等小型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别活动。教师善做有心人,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还怕学生不热情参与吗?
总之,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要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交流和互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