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等都不相同,这就使得物理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面对这些“节外生枝”、“灵光一闪”的“意外”,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用智慧捕捉这些“意外”,重新调整教学结构,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使师生情感交融,个性彰显,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发展,让物理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想要睿智地捕捉住课堂上的“意外”,使物理课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做好预设工作。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课前有无充分的准备。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这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深挖教材内容,进行充分预设,既能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预设。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不同,在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可能都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预设,预测一些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处理,等等。
另外,预设虽然是必要的,但要有弹性,要留有空白。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尽量在预设中考虑到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时空,设计一些师生共同交流与沟通的问题,形成弹性化教案。
然而,教学的过程是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即使我们做好了充分的预设,其间仍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稍纵即逝的“意外”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那么原先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转化成课堂教学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调整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面对生成,只要我们对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就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并没有涉及回声的知识,但因为教辅资料中有关于回声的练习,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略讲了回声的知识。本想一提而过,学生了解就行,没想到却发生了意外,学生用一连串的问题表现出了对回声的兴趣,同时,这一连串的问题也打破了我原有的教学思路。不少学生问:“教室有墙壁等障碍物,但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回声?”我回答:“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区分不开。”当我要继续上课时,又有学生问:“怎样才能区分开呢?”我故意用一带而过的口气说:“回声与原声必须有0.1秒的时间间隔,这样才能区分开。”结果教室里又沸腾了:“要离障碍物多远才能有0.1秒的时间间隔呢?”同时还有一些同学兴致勃勃地讲解着什么。于是,我决定不在按我的方案讲下去了。引导学生计算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又提出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你能用这个知识测两地的距离吗?你能用这个知识测声速吗?……”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学生的主体得到了体现,师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又如在进行《电路的组成》教学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些小彩灯,上课前让彩灯亮了起来,学生都活跃起来。此时,我拿出准备好的一只彩灯问:“想让它亮起来吗?”“想”。于是我就将彩灯连入电路,本想等彩灯亮后来讲解电路的组成的,可是灯并没亮,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下面的同学不安分起来。有的说老师灯坏了;有的说电线断了;有的说没形成回路……听到这里,我突然灵机一动,不妨直接让学生来找原因,接着开始进行断路的教学。一堂课就这样像按照设计好的一样完成了,学生的思路很清晰,思维也很活跃,连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我觉得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能够从容指导学生。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方寸大乱,那么其他的一切教学设想就不可能实现了。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当学生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地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在这之后,进一步地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除了善于倾听外,教师还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的切入点。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课堂生成。教育智慧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预设的基础上捕捉“意外”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只要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并且在课堂上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动态生成,同时又能用灵动的思维、智慧的双眼及时发现学生动态的生成资源,从而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物理课堂一定会充满生命力。
想要睿智地捕捉住课堂上的“意外”,使物理课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做好预设工作。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课前有无充分的准备。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这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深挖教材内容,进行充分预设,既能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预设。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不同,在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可能都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预设,预测一些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处理,等等。
另外,预设虽然是必要的,但要有弹性,要留有空白。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尽量在预设中考虑到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时空,设计一些师生共同交流与沟通的问题,形成弹性化教案。
然而,教学的过程是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即使我们做好了充分的预设,其间仍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稍纵即逝的“意外”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那么原先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转化成课堂教学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调整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面对生成,只要我们对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就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并没有涉及回声的知识,但因为教辅资料中有关于回声的练习,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略讲了回声的知识。本想一提而过,学生了解就行,没想到却发生了意外,学生用一连串的问题表现出了对回声的兴趣,同时,这一连串的问题也打破了我原有的教学思路。不少学生问:“教室有墙壁等障碍物,但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回声?”我回答:“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区分不开。”当我要继续上课时,又有学生问:“怎样才能区分开呢?”我故意用一带而过的口气说:“回声与原声必须有0.1秒的时间间隔,这样才能区分开。”结果教室里又沸腾了:“要离障碍物多远才能有0.1秒的时间间隔呢?”同时还有一些同学兴致勃勃地讲解着什么。于是,我决定不在按我的方案讲下去了。引导学生计算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又提出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你能用这个知识测两地的距离吗?你能用这个知识测声速吗?……”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学生的主体得到了体现,师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又如在进行《电路的组成》教学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些小彩灯,上课前让彩灯亮了起来,学生都活跃起来。此时,我拿出准备好的一只彩灯问:“想让它亮起来吗?”“想”。于是我就将彩灯连入电路,本想等彩灯亮后来讲解电路的组成的,可是灯并没亮,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下面的同学不安分起来。有的说老师灯坏了;有的说电线断了;有的说没形成回路……听到这里,我突然灵机一动,不妨直接让学生来找原因,接着开始进行断路的教学。一堂课就这样像按照设计好的一样完成了,学生的思路很清晰,思维也很活跃,连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我觉得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能够从容指导学生。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方寸大乱,那么其他的一切教学设想就不可能实现了。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当学生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地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在这之后,进一步地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除了善于倾听外,教师还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的切入点。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课堂生成。教育智慧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预设的基础上捕捉“意外”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只要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并且在课堂上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动态生成,同时又能用灵动的思维、智慧的双眼及时发现学生动态的生成资源,从而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物理课堂一定会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