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文章论述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点:开展合作学习应坚持必要性、可能性、科学性、重过程的原则,运用合作学习要把握的节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应明确的方法,使师生更科学、合理、高效、自如地运用合作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要点;学习方式
当今教育倡导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论问题需不需要合作,都进行合作学习,有些时候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浪费时间,致使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开展合作学习应坚持的原则
(一)必要性
这是合作学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采用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必须有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教师一呼,学生百应,对答如流,这样的问题过“浅”,就不必运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着眼整体设计的大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有一定挑战性、难易适中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精心筛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二)可能性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预留的合作时间要合理,一次合作给予10 —15分钟时间比较合适,这样的时长才可能有较深入的讨论与合作。有的合作学习往往是学生开始讨论,刚刚进入角色或讨论渐入佳境,教师就叫停了,这样的合作是走形式的。合作源于需要,一节课里,讨论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是三次,当然,如果不是出于学习需要,即使是一次,也是多余的。
(三)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中,要保证每个人都有任务,教师可以把学生按不同层次分号,每次合作,组内成员按一定顺序发言,避免有的学生从众懒惰。保证全体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既要有组内的合作,又要有组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是“互惠的學习”,人人都是平等的,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都敢于表达,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四)重过程
一些教师只追求合作的形式,不关心合作的过程,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有的小组成员虽然组合在一起,却各忙各的,没有真正合作。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时都要有组织者、记录员、代表小组汇报的发言人,这些角色不固定,轮流担当。规定发言时长,共同制定公约:别人发言时,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礼貌提问。既要学会领导,也要学会服从。真正“还学于生”,真正体现合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魅力。
二、运用合作学习要把握的节点
(一)没有标准答案时合作
问题处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易产生认知冲突时,学生最需要合作。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现在开放性的教学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不要用标准答案把学生思维束缚住,教师要为设计留出空白,对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二)方法不确定时合作
可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适合用合作学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合作学习,汇集不同角度的思考方法,这样可以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分扣子》,教师导入新课后就给出小组合作要求:①每3个人共分一袋扣子。②选择小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③在练习单上记录分扣子的方法。学生通过摆分、讨论、合作,各组有不同分法,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扣眼多少分,最终他们发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过程不一样,但分类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合作
对于一些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查找资料,采集标本,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相互启发,思维碰撞,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人教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一课突破难点教学为例。
《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中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一个是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这两个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关于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笔者请学生根据文字,小组合作观察爬山虎植物标本理解。关于“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笔者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动作表演配画图加以说明。起初,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向上爬的,有的学生做出动物两只脚交替向前状,有的学生做出昆虫蠕动向前状。这时教师加以引导:“你们觉得这两种说法对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植物标本想一想。大家讨论后想法达成一致,植物的脚不能平面移动,课文中说的“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指的是爬山虎长出一只脚把茎紧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茎继续向上生长,再长出一只脚,再把嫩茎紧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继续向上生长,再长出脚,再向上生长,再长出脚,这就是所谓的“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爬山虎的爬虽然不同于昆虫、动物的爬,但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却能让人想象出爬山虎生长的动态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突破了难点,真正感受到叶圣陶先生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细腻。
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应明确的方法
(一)加强预习指导,扫清合作障碍
预习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课堂上参与合作做准备。我们看到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主动、有独到见解的往往都是预习充分的学生,他们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自信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促使合作更高效;否则,没有预习,或者预习应付,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趣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更是这样,在活动中学习更乐于接受,会感觉更轻松。学生在活动中遵守诚信与规则,明白领导与服从。在合作中交流、理解与尊重,在体验中观察、思考与感悟,润物细无声。
(三)给予充分鼓励,营造合作氛围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自己表现得好,更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尤其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越表扬,积极性就越高,否则就会消极对待。所以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同时要培训小组长在小组中充分运用鼓励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能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
(四)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合作技巧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在组间巡视,观察各个小组的合作;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如:不会分配任务,不会倾听,不能很好地一起合作,有的学生经常游离于小组之外等。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和离开小组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指导学生学会鼓励和赞赏别人……小组交流时要避免个别学生过多发言,要使每个学生平等享有表达的机会,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善于向小组同学请教”,克服有些学生“独学而无友”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五)善用评价机度,促进合作能力
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就要改变以往奖励个人达标的奖励机制,要以奖励集体为主。小组的发言不是代表个人,而是概括小组所有成员的意见,代表小组发言。这样的评价和导向会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团结一心。
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扬长补短,相互依存,可以还学于生,从根本上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未来社会需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的人才。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以上几个要点,就会使学生发挥潜能,在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美]雅各斯等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日]佐藤学;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海霞,贾建国.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J].晋中学院学报,2005(05).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要点;学习方式
当今教育倡导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论问题需不需要合作,都进行合作学习,有些时候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浪费时间,致使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开展合作学习应坚持的原则
(一)必要性
这是合作学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采用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必须有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教师一呼,学生百应,对答如流,这样的问题过“浅”,就不必运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着眼整体设计的大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有一定挑战性、难易适中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精心筛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二)可能性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预留的合作时间要合理,一次合作给予10 —15分钟时间比较合适,这样的时长才可能有较深入的讨论与合作。有的合作学习往往是学生开始讨论,刚刚进入角色或讨论渐入佳境,教师就叫停了,这样的合作是走形式的。合作源于需要,一节课里,讨论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是三次,当然,如果不是出于学习需要,即使是一次,也是多余的。
(三)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中,要保证每个人都有任务,教师可以把学生按不同层次分号,每次合作,组内成员按一定顺序发言,避免有的学生从众懒惰。保证全体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既要有组内的合作,又要有组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是“互惠的學习”,人人都是平等的,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都敢于表达,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四)重过程
一些教师只追求合作的形式,不关心合作的过程,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有的小组成员虽然组合在一起,却各忙各的,没有真正合作。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时都要有组织者、记录员、代表小组汇报的发言人,这些角色不固定,轮流担当。规定发言时长,共同制定公约:别人发言时,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礼貌提问。既要学会领导,也要学会服从。真正“还学于生”,真正体现合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魅力。
二、运用合作学习要把握的节点
(一)没有标准答案时合作
问题处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易产生认知冲突时,学生最需要合作。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现在开放性的教学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不要用标准答案把学生思维束缚住,教师要为设计留出空白,对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二)方法不确定时合作
可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适合用合作学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合作学习,汇集不同角度的思考方法,这样可以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分扣子》,教师导入新课后就给出小组合作要求:①每3个人共分一袋扣子。②选择小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③在练习单上记录分扣子的方法。学生通过摆分、讨论、合作,各组有不同分法,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扣眼多少分,最终他们发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过程不一样,但分类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合作
对于一些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查找资料,采集标本,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相互启发,思维碰撞,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人教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一课突破难点教学为例。
《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中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一个是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这两个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关于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笔者请学生根据文字,小组合作观察爬山虎植物标本理解。关于“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笔者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动作表演配画图加以说明。起初,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向上爬的,有的学生做出动物两只脚交替向前状,有的学生做出昆虫蠕动向前状。这时教师加以引导:“你们觉得这两种说法对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植物标本想一想。大家讨论后想法达成一致,植物的脚不能平面移动,课文中说的“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指的是爬山虎长出一只脚把茎紧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茎继续向上生长,再长出一只脚,再把嫩茎紧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继续向上生长,再长出脚,再向上生长,再长出脚,这就是所谓的“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爬山虎的爬虽然不同于昆虫、动物的爬,但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却能让人想象出爬山虎生长的动态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突破了难点,真正感受到叶圣陶先生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细腻。
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应明确的方法
(一)加强预习指导,扫清合作障碍
预习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课堂上参与合作做准备。我们看到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主动、有独到见解的往往都是预习充分的学生,他们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自信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促使合作更高效;否则,没有预习,或者预习应付,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趣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更是这样,在活动中学习更乐于接受,会感觉更轻松。学生在活动中遵守诚信与规则,明白领导与服从。在合作中交流、理解与尊重,在体验中观察、思考与感悟,润物细无声。
(三)给予充分鼓励,营造合作氛围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自己表现得好,更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尤其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越表扬,积极性就越高,否则就会消极对待。所以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同时要培训小组长在小组中充分运用鼓励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才能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
(四)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合作技巧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在组间巡视,观察各个小组的合作;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如:不会分配任务,不会倾听,不能很好地一起合作,有的学生经常游离于小组之外等。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和离开小组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指导学生学会鼓励和赞赏别人……小组交流时要避免个别学生过多发言,要使每个学生平等享有表达的机会,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善于向小组同学请教”,克服有些学生“独学而无友”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五)善用评价机度,促进合作能力
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就要改变以往奖励个人达标的奖励机制,要以奖励集体为主。小组的发言不是代表个人,而是概括小组所有成员的意见,代表小组发言。这样的评价和导向会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团结一心。
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扬长补短,相互依存,可以还学于生,从根本上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未来社会需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的人才。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以上几个要点,就会使学生发挥潜能,在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美]雅各斯等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日]佐藤学;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海霞,贾建国.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J].晋中学院学报,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