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实验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挖掘实验资源概述
  挖掘实验资源是指,在科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根本宗旨,通过多渠道、多维度探寻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实现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三者的和谐统一,实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挖掘实验资源突破教学难点例谈
  科學学科教学中存在很多难点,《大气压强》这一课就是其中一例,笔者在教学中深感突破教学难点之困惑。知识本身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能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能力要求,对思维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
  (一)观察現象——生疑问
  首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实例和实验,其中有“泰山报纸”“吸管插土豆”、“双吸杯”“‘吸水’易拉罐”“吸尘器”(当然其中一些现象做过适当的处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判断该现象是“真”是“假”,在困惑中开展思维之旅。
  (二)基于知识——建假设
  让学生充分思考,形成疑惑,得出自身对大气压强知识理解的困难处,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假设,为后面的探究讨论准备。
  (三)实验探究——辨真伪
  等学生有了自己的一个判断之后,要求学生证实自己的观点,通过给出的仪器,自主、合作、探究各自的观点;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验证自己的观点,每组之间进行生生互评,通过动手和语言总结得出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师生交流,引导对话,总结的方法,通过桌上的仪器,自主、合作、探究,得出每个人的观点;通过组内交流,明确大气压的变化与实例之间的关系,落实大气压的基础知识。
  1.泰山报纸
  (1)操作介绍:把报纸压平,尺子插在报纸和桌子之间,被报纸压住一半,用力压尺子露出的一侧,发现尺子会被报纸压住动弹不得,故名“泰山报纸”。
  (2)原理分析:由于尺子一侧突然受力,另一侧原本要翘起,但是尺子上部分被报纸压住,形成了一个气压较低的低压区,报纸上部分的大气压就给报纸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尺子和报纸无法向上突起。
  2.吸管插土豆
  (1)操作介绍:生土豆那么硬,塑料吸管那么软,吸管都折了,插不进去,土豆皮都不一定破,用大拇指堵住吸管的上端,快速用力地把下端插向土豆。
  (2)原理分析:由于吸管较为柔软,在插入土豆时发生弯曲,大拇指堵住塑料吸管上端,下端快速插向土豆的时候,也被堵住了,这样吸管里就密封了一段空气。此时吸管要是再发生弯曲,内部容积变小,空气受到压缩,压强变大,对管壁压力变大,大大增加了它的强度,不会轻易发生弯曲,就能够轻易穿透土豆了。
  3.双吸杯
  (1)操作介绍:用热水把两个塑料杯都烫热,迅速在一个杯口盖一张湿润的纸巾,把另外一个杯子端正地倒扣在上面,用手压紧,动作也要快,让杯子变凉,然后提起上面的杯子,你会发现下面的杯子也一起被提起了。
  (2)原理分析:湿润的纸巾起密封作用。两个扣在一起的杯子慢慢变冷之后,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里面密封的空气体积变小,压力变低。而外界大气压是不变的,在大气压的压力下,两个杯子就吸在了一起。
  4.“吸水”易拉罐
  (1)操作介绍:在一个易拉罐中加人大概十毫升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然后迅速把易拉罐倒扣如冷水中,易拉罐就会被大气压挤扁,而并非把水吸进去。
  (2)原理分析:易拉罐内水加热煮沸后,使得易拉罐内充满水蒸气,当易拉罐突然被倒扣到冷水中,罐内水蒸气迅速液化,罐内几乎接近真空,易拉罐本身质地较为柔软,自然被压成饼状。
  5.吸尘器
  (1)操作介绍:用矿泉水瓶和小电动机制作一个简易的吸尘器。
  (2)原理分析:根据大气压原理制作的,靠近小风扇,在塑料瓶和牙刷杯内形成低压区,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口大气压就把灰尘吸入瓶内。该实验也为后面流体流速压强的关系埋下伏笔。
  (四)总结分析——获真知
  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既把课堂抓在手上,又还给了学生,因为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让这节课堂延续下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双基”获得落实,又能让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三、体会
  实验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要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宗旨,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实验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逐步搭建攀岩扶梯,使学生能逐步突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实验的设计要能激活学生的思辨,只有在思辨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础,让实验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把做实验的科学思想方法常态化,激发兴趣,才能达到科学学习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语文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教学质量一直是众多初中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对于提升语文课教学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应该有效运用经典诵读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经典诵读;融入方式;价值探寻  经典诗文是经过长时间发展逐渐形成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文
【摘要】长文阅读一直是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弱项。教师尝试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农村小学生进行长文阅读,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联系上下文感悟人物性格和形象,预测内容发展趋势,让学生体会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长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收录了三篇文章:《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冰项链》。这三篇课文的共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选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精细化”就是从细节展开教学突破,让学生仔细预习,精心诵读,熟练语法,细致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英语认知,圆满完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  【关键词】精细化;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知识大量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也就是在知识输入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有效的输出,使输入的
【摘要】受到落后的学习条件、家庭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下,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低,严重影响了农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整个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前途。英语教师要完善和丰富英语授课形式,提高教学能力,具有爱心和耐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帮扶策略  影响学困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方面的不良因素,学生的学习水平与
【摘要】作为美术艺术形式的一种,拓印以其多材料、可操作、颜色亮、易成型等特点受到大家的喜欢。随着美术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拓印已经逐步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文章从开展趣味拓印入手,探讨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拓印教学,激发小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趣味;拓印;小学美术  从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小学美术教育都还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以教材为模本,对教材进行简单
【摘 要】近年来,国内越来越流行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国外上初中和高中,特别是美国的低龄化留学趋势最为明显,海归似乎越来越受欢迎。与此同时,中国的高考英语改革正逐渐拉开帷幕,中国的英语教育应如何开展,高校是否要取消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成为大家越发考虑的问题,当然,作为即将跨入英语教育行业的我,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有关英语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分析英语教育模式及改革对英语教育事业的影响。  【
【摘要】故事德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文章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道德成长的需要出发,挖掘故事中蕴含的德育价值,探讨以故事为载体开展班级德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德育实践,总结以故事为载体创新班级德育途径的具体操作过程、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故事;德育;创新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
【摘要】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日益庞大,他们期满再就业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从往年数据统计以及调查结果看,即使国家和政府在各条出路上均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还是选择报考公务员。该文深入了解了大学生村官再就业现状与意向,结合大学生村官期满再就业考录公务员出路的意向,分析影响,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公务员 影响 对策  大学生村官一般都与政府签订合同,合同期一般
【摘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新时代为党的事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应有之义,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有力保证。文章通过对大连地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并结合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
【摘要】学习成绩的优劣是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从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成绩入手,分析了影响学生成绩的家庭原因,研究了家长的教育方式、文化水平,以及家庭学习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引导家长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家庭因素;学习成绩;影响;改变策略  农村初中生学习成绩很难提高是困扰着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