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在世纪之交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于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而把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把能够反映全球变化形式、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作为教学的一个侧重点。要想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营造良好的学习地理氛围。下面我就来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是营造地理学习氛围的前提
对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是营造学习氛围的第一步。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以及该学科学习用具课前准备情况进行长期坚持常规检查,使学生养成上好地理课的良好习惯。这样做起到了严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养成地理与其他功课一样必须认真对待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淡化“主科”与“次科”之分。并且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就会逐渐对学科发生兴趣。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效率不高的结症之一,就是任课教师不注重课堂组织教学,往往把地理课演化为自习课或“放羊课”,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了。
教师则应养成备好课、上好课的习惯。起初须安排好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课前要备好课,准备好上课内容,严格依照课程标准执行教学任务,切忌一堂课只上十几分钟或者把一学期的功课集中在几周内上完成,这样学生空余的时间太多,容易造成乱班吵课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觉得较理想的办法是,假设一学期20周计算,用于教学16周(包括节假日)期中考做一周复习,期末考做2周复习(一周考试)。一节课中:5分钟复习旧课、20—30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让学生做课堂作业。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巩固基础知识,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给学生造成太重的负担。
二、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休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营造地理学习氛围的根本和依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中学生年龄段具有活泼好动性和对事物感知能力的直观性特征。如果是照本宣科或简单机械地讲解,学生不可能对地理学科感兴趣。因此,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脑、眼、耳、手、口都调动起来,在听讲的同时用眼睛去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动手去查阅地图、景观图,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培养学生掌握和培养能力和目标。主体作业的发挥应注意:(1)建立融洽的民主氛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2)肯定学生的積极性,鼓励那些后进生多思考和发言。(3)教师就注意掌握课堂秩序做到课堂氛活而不吵。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的导起到创设情景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树立学习目标等作用。情景创设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它可以是一个精巧的提问,一则生动的故事、传说、一张精美的景观、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一段优美的语句、一幅寄意深刻的漫画、一个时尚的话题、熟悉的地理事物、一碟多媒体制作图等等。这些都能够激发学习地理的情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动力。如讲西亚这一章之前,我联系当时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时事热点的情况,首先提出问题:现在正激烈进行的“反恐战争”发生在哪个国家呀?学生一致喊到:阿富汗!那么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呢?学生们便纷纷开始翻查地图,于是,很自然地进入了该章节的学习。再如,在讲巴西一节时,我对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稍作评论,便使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却先提出了请同学描绘下藏族同胞的特征,讲美国领土组成先介绍美国国旗……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导”得好,完全学生学习兴趣来的。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涉猎收集课外地理知识,可以浓厚学习地理的氛围
我经常鼓励学生收看一些有助丰富地理学科知识的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环球、正大综艺等栏目,以及收集相关地理,并且允许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一些学生都表现了很大的热情。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也曾组织学生出板报、学习园地等。应学生要求为他们讲一些关于领土、水资源等小知识讲座。在我任教的每个年段里,学生对当年发生的热点事件都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诸如海湾战争、我国的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南昆铁路、西部大开发、长江洪灾、地震、厄尔尼诺、森林大火等。
四、组织野外考察参观活动让学生了解自然,探索人地关系,却是营造学习地理氛围的升华
适当地组织兴趣小组野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把书本知识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我任教这些年来我曾经多次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的小溪进行考察,对本镇的香草世界度假村进行考察,在活动中对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许多感性认识,同时对水污染及其水利工程(水库、人工渠道)等人类对环境破坏改造等有许多认识。并指导学生撰写了《家乡水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家乡建设成为现代山水荼乡》、《家乡旅游业发展之我见》等乡土地理小论文。这三篇地理小论文都获得泉州市地理小论文竞赛二、三等奖。
总之,一些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确实给地理科正常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困扰,但是作为地理教师,只要我们用心,用我们的激情、用我们的付出和汗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学生还是会喜欢地理学科的,会确切了地了解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的。
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是营造地理学习氛围的前提
对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是营造学习氛围的第一步。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以及该学科学习用具课前准备情况进行长期坚持常规检查,使学生养成上好地理课的良好习惯。这样做起到了严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养成地理与其他功课一样必须认真对待的思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淡化“主科”与“次科”之分。并且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就会逐渐对学科发生兴趣。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效率不高的结症之一,就是任课教师不注重课堂组织教学,往往把地理课演化为自习课或“放羊课”,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了。
教师则应养成备好课、上好课的习惯。起初须安排好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课前要备好课,准备好上课内容,严格依照课程标准执行教学任务,切忌一堂课只上十几分钟或者把一学期的功课集中在几周内上完成,这样学生空余的时间太多,容易造成乱班吵课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觉得较理想的办法是,假设一学期20周计算,用于教学16周(包括节假日)期中考做一周复习,期末考做2周复习(一周考试)。一节课中:5分钟复习旧课、20—30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让学生做课堂作业。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巩固基础知识,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给学生造成太重的负担。
二、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休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营造地理学习氛围的根本和依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中学生年龄段具有活泼好动性和对事物感知能力的直观性特征。如果是照本宣科或简单机械地讲解,学生不可能对地理学科感兴趣。因此,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脑、眼、耳、手、口都调动起来,在听讲的同时用眼睛去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动手去查阅地图、景观图,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培养学生掌握和培养能力和目标。主体作业的发挥应注意:(1)建立融洽的民主氛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2)肯定学生的積极性,鼓励那些后进生多思考和发言。(3)教师就注意掌握课堂秩序做到课堂氛活而不吵。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的导起到创设情景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树立学习目标等作用。情景创设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它可以是一个精巧的提问,一则生动的故事、传说、一张精美的景观、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一段优美的语句、一幅寄意深刻的漫画、一个时尚的话题、熟悉的地理事物、一碟多媒体制作图等等。这些都能够激发学习地理的情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动力。如讲西亚这一章之前,我联系当时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时事热点的情况,首先提出问题:现在正激烈进行的“反恐战争”发生在哪个国家呀?学生一致喊到:阿富汗!那么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呢?学生们便纷纷开始翻查地图,于是,很自然地进入了该章节的学习。再如,在讲巴西一节时,我对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稍作评论,便使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却先提出了请同学描绘下藏族同胞的特征,讲美国领土组成先介绍美国国旗……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导”得好,完全学生学习兴趣来的。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涉猎收集课外地理知识,可以浓厚学习地理的氛围
我经常鼓励学生收看一些有助丰富地理学科知识的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环球、正大综艺等栏目,以及收集相关地理,并且允许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一些学生都表现了很大的热情。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也曾组织学生出板报、学习园地等。应学生要求为他们讲一些关于领土、水资源等小知识讲座。在我任教的每个年段里,学生对当年发生的热点事件都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诸如海湾战争、我国的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南昆铁路、西部大开发、长江洪灾、地震、厄尔尼诺、森林大火等。
四、组织野外考察参观活动让学生了解自然,探索人地关系,却是营造学习地理氛围的升华
适当地组织兴趣小组野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把书本知识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我任教这些年来我曾经多次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的小溪进行考察,对本镇的香草世界度假村进行考察,在活动中对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许多感性认识,同时对水污染及其水利工程(水库、人工渠道)等人类对环境破坏改造等有许多认识。并指导学生撰写了《家乡水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家乡建设成为现代山水荼乡》、《家乡旅游业发展之我见》等乡土地理小论文。这三篇地理小论文都获得泉州市地理小论文竞赛二、三等奖。
总之,一些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确实给地理科正常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困扰,但是作为地理教师,只要我们用心,用我们的激情、用我们的付出和汗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学生还是会喜欢地理学科的,会确切了地了解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