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体现生活。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与生活形影不离,密切联系。这样,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从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贯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每当老师新授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准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笔算不进位加一课时,笔者创设了小猴小狗的情境:“有4223只小鸡,又来了543只母鸡,一共有多少只鸡?”小猴、小狗认为太简单了,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说怎么样做?被情境吸引的学生都列出加法算式:4223+543,可是等于几呢?这时不仅把小猴、小狗愣住了,也给所有学生设了悬念,揭示了主题也进入第二个情境过程。于是大家和两只小动物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答案。这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二、强化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生活
对于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有着广泛的應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课改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中创设并引入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生活中怎样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加减法的速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购物中经常使用。虽然在课堂上教师讲清了算理,但仍有学生会出错误。比如在计算168-99时,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68-100-1。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我们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境,让两位学生模拟表演:晓雪有168元钱,她购买一件衣服应付99元,给营业员100元钱,营业员找给她1元,这时晓雪还有69元。从模拟表演中学生很快理解了算理。再如开始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许多学生对“速度和”不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一个单位时间,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很容易发现速度和是两个物体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三、加强动手操作,培养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首先是要在课堂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问题,形成知识技能,发现数学的规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不是把“底乘高再除以2”这一现成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复习旧知识,了解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然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利用手中的三角板、三角形学具,能否从已经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这样学生通过摆、拼、移,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联系,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圆锥形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探索的成就!
四、改革评价体系,注重“生活反映”
我们平时过多注重知识内容本身的东西,诸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往往忽视了内容是否联系实际,理解是否密切生活,往往只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却极少注重学生的“生活反映”。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教学的“航标”的作用,只有在评价体系中融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指引教学的“机车”弛骋在生活航线上。所以,我们对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像计算机考试,既考虑理论知识,也考虑上机操作,把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另外,评价体系的生活化还体现在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上,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尽管老师在努力创造“人人有自尊,人人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仍然难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多鼓励,给予更多的信任,用自己炽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可以把班级分成5人一个小组,记录每个学生课堂表现:如完成作业、知识探索的金点子、动手操作等必须内容,一次突出表现加一个“星”,五个“星”换一面红旗,5面红旗换一张成长卡,并阶段性地进行评比,看谁的成长最快!这本记录本由五个组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数学课程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每当老师新授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准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笔算不进位加一课时,笔者创设了小猴小狗的情境:“有4223只小鸡,又来了543只母鸡,一共有多少只鸡?”小猴、小狗认为太简单了,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说怎么样做?被情境吸引的学生都列出加法算式:4223+543,可是等于几呢?这时不仅把小猴、小狗愣住了,也给所有学生设了悬念,揭示了主题也进入第二个情境过程。于是大家和两只小动物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答案。这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二、强化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生活
对于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有着广泛的應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课改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中创设并引入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生活中怎样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加减法的速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购物中经常使用。虽然在课堂上教师讲清了算理,但仍有学生会出错误。比如在计算168-99时,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68-100-1。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我们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境,让两位学生模拟表演:晓雪有168元钱,她购买一件衣服应付99元,给营业员100元钱,营业员找给她1元,这时晓雪还有69元。从模拟表演中学生很快理解了算理。再如开始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许多学生对“速度和”不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一个单位时间,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很容易发现速度和是两个物体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三、加强动手操作,培养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首先是要在课堂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问题,形成知识技能,发现数学的规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不是把“底乘高再除以2”这一现成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复习旧知识,了解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然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利用手中的三角板、三角形学具,能否从已经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这样学生通过摆、拼、移,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联系,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圆锥形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探索的成就!
四、改革评价体系,注重“生活反映”
我们平时过多注重知识内容本身的东西,诸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往往忽视了内容是否联系实际,理解是否密切生活,往往只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却极少注重学生的“生活反映”。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教学的“航标”的作用,只有在评价体系中融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指引教学的“机车”弛骋在生活航线上。所以,我们对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像计算机考试,既考虑理论知识,也考虑上机操作,把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另外,评价体系的生活化还体现在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上,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尽管老师在努力创造“人人有自尊,人人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仍然难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多鼓励,给予更多的信任,用自己炽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可以把班级分成5人一个小组,记录每个学生课堂表现:如完成作业、知识探索的金点子、动手操作等必须内容,一次突出表现加一个“星”,五个“星”换一面红旗,5面红旗换一张成长卡,并阶段性地进行评比,看谁的成长最快!这本记录本由五个组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数学课程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