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加以阐述,旨在不断提高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技能,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路,语文教育要更新教育观,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适应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课堂气氛,发展学生个性,革新教育观。
关键词:口语 朗读 语感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兴趣、培养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自主探索,拓展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达到新课标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开放化、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意化、趣味化、个性化,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地展开。因此语文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在社会健康观和新课标教育观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如何才能做到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加以阐述:
1 口语训练
⑴在专题训练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适宽松、和谐的氛围,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用武之地。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融口语交际到练于整个课堂中。
⑶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我经常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快乐地进行口语交际。
⑷在复述、评议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小学教材中故事性强的文章,生活中优秀的影视节目,比比皆是,学生们都爱看。看后,教师可指导他们复述课文,说说电影情节,转述电视节目,评议人物的特点等,听众可以是老师、家长、同学等。这不仅回顾了所看的课文及节目,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还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2 朗读训练
⑴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⑵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⑶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3 培养语感
⑴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⑵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⑶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⑷引导想象。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⑸释义悟情。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
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总之,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自然概莫能外;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无外乎: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时刻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等等等等。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紧随新课标,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关键词:口语 朗读 语感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兴趣、培养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自主探索,拓展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达到新课标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开放化、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意化、趣味化、个性化,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地展开。因此语文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在社会健康观和新课标教育观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如何才能做到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加以阐述:
1 口语训练
⑴在专题训练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营适宽松、和谐的氛围,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用武之地。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融口语交际到练于整个课堂中。
⑶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我经常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快乐地进行口语交际。
⑷在复述、评议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小学教材中故事性强的文章,生活中优秀的影视节目,比比皆是,学生们都爱看。看后,教师可指导他们复述课文,说说电影情节,转述电视节目,评议人物的特点等,听众可以是老师、家长、同学等。这不仅回顾了所看的课文及节目,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还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2 朗读训练
⑴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⑵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⑶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3 培养语感
⑴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⑵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⑶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⑷引导想象。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⑸释义悟情。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
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总之,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自然概莫能外;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无外乎: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时刻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等等等等。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紧随新课标,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