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岩去参加比武前的封闭式集训时,是下午4点出发的。孔岩是驻曲阜某预备役团的参谋长,参加的是军区组织的师旅团参谋长集训比武。对于这次比武,军区首长很重视,采用先训后比的形式,还尚属首次。组织者高度重视,小小的预备役团参谋长自然就不用说了,他撇开一切,把这次比武摆到了一切工作的首位。
当然,还有别的工作也让他有些放不下。他刚坐上车的时候就念念不忘,再三嘱托自己千万别忘了,一定要在6个小时之后,也就是晚上10点给儿子打个电话。因为,按照和她的分工,今天轮到自己给儿子打电话了。
一
这次封闭集训,也是这次比武中的第二次封闭式集训。参加这次集训的孔岩,比上次整整瘦了8斤。1个月前的这一天,也就是2014年的农历正月十七,孔岩接到通知,前往滕州参加师里组织的前期集训。对于这次集训,孔岩是带着“怨气”的。集训的内容很多,目的给出的也很明确,贯彻新的战术思想,提高全区参谋长队伍的业务水平,在全区规范教学训练方法。然而,这看似平常的指导思想却有两项训练内容让孔岩有点发憷,这也是他有“怨气”的地方。一项是在拟制作战文书课目里关于提出决心建议的训练;一项是如何组织战斗协同。集训的项目很多,但这两项却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比重。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两项是野战部队,特别是合成部队指挥员的看家本领。对于炮兵出身,又在预备役炮兵团工作的孔岩来说,确实难度如天大。然而,天大的困难也得克服,用师长的话说“任务面前,不要杂音”。
孔岩发憷并不代表他不优秀。1994年,孔岩入伍到沈阳军区某炮兵连队,军校读的是海防系海防专业,对高射炮的操作自然是看家本领。毕业后倒也对口,分配到胶东某海防团工作,军队编制体制调整过程中,孔岩再度更换地点,到了山东省军区驻曲阜的炮兵团。从此,孔岩在这里一埋头就是14年,他陪着几门快掉了牙的老炮,从排长干到团参谋长,成了专业绝对过硬的炮兵。
2013年,孔岩带着预备役炮兵分队参加潍北打靶,野战部队齐装满员严阵以待,孔岩手下就8名预备役士兵。在演兵场上,野战部队的参谋长身前身后围着一帮参谋人员出谋划策。而身为预备役团参谋长的孔岩却是一个人,承受着野战部队普通士兵也敢投来的异样眼神,那种滋味难以言说。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打靶的时候翻了天,孔岩带领的预备役连队百发百中,野战部队炮班却无一能敌。一位野战部队的指挥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边嚷着不可能,一边让孔岩的炮兵班再打十发。十发十中,靶靶命中中心。那位指挥员摇着脑袋服气地走了。从此,孔岩这个名字就和爆炸的炮弹一样,响开了。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难以认输。困难当头,孔岩没有消极对待。因为从未接触,孔岩确实不懂拟制作战文书。不懂不要紧,那就从头来,孔岩请来在野战部队当作训参谋的同学给自己开“小灶”。按照从实战出发的要求,拟制决心建议不能全靠计算机,要增强手写基本功训练。这样下来,一次拟制都要写满十七八页,除了脑力,体力也是考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白天学会的,晚上还要强化记忆和锻炼达到熟练。集训期间,孔岩每晚都是凌晨一两点才能躺床上,即便躺下,还要在脑子里再把一天所学的内容过一遍。靠着这种苦练猛练,孔岩觉得心里有底了,人也瘦了一圈。当然,孔岩取得这些进步的同时,辛苦付出的还有她。因为孔岩需要封闭式集训,原本隔日轮换给儿子打电话的事儿,就全推给她了。孔岩想,会给儿子一个补偿,至少这个短期集训应该不会像前期师里集训那么严格。
二
她叫步新华,是曲阜一个偏远乡镇镇长,也是孔岩所在预备役团的预编副营职助理员。孔岩带往潍北靶场的预备役炮兵班,也正是出自这位得力地方乡镇领导的一手组建。炮兵班的成绩,已可见她在背后付出的心血和细心。
上层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一个女镇长,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可想而知。步新华说,一年365天,正课期间,她晚上10点之前能赶回来的次数很少很少。即便周六周日,也常常被突发情况叫到现场。她说,她最害怕的是早晨和儿子告别。
儿子今年13岁,平时主要由老人照顾,只有晚上才是一家人的温馨时刻。孩子正在上小学,每天晚上10点定时上床。由于她和他都很少能在儿子入睡前回家,长期以来儿子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必须等到她或他的一个电话才能入睡。因此,每天早晨和儿子的道别成了一件非常揪心的事。孔岩习惯于早早到部队,她就只能等着儿子先出门去学校,自己再出来。她害怕看见儿子那失落的眼神。一家三口,大多只有在熟睡时才能幸福地在一起。
前段时间,他参加师里集训,由于封闭式管理,任务又很重,自然难以顾及家里,她便主动承揽了这段时间每晚打电话的任务。而3天前,她又因为公务赴深圳去了,这一走就得15天。走的时候,他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这次轮到我值班了。他没想到的是,突然来了通知,还要去军区参加为期1个星期的集训。想到比武前的集训安排不可能过于密集,给儿子打电话的事他就没好意思再打扰她。
三
孔岩到达军区集训基地的时候是下午7点,到的时候车子有点晚点。孔岩万万没想到,行李还没放到宿舍里,一场5公里摸底考核就开始了。值班员说,先来的人已在下午完成了考核,来晚的人要在晚饭前补考完毕,这样才不耽误晚上统一汇总成绩。
这个考核来的太突然,让孔岩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值班员的哨音就是命令。孔岩和师里其他几位参谋长来不及说别的,背包往门口一丢,绕着训练场,拔腿就跑开了。等一帮饿汉子饥肠辘辘地回到宿舍楼前时候,吃饭的事也泡汤了。从背包里掏出笔和本,孔岩和战友们就进了作战会议室,上第一节作战文书理论课。
作战会议室是不能带手机的,所有人员全部关机后放置保密柜里。课程很密集,训练员说,以后每天的时间都是满满的,晚上军事理论是8点上课,11点半下课,期间任何人不得请假。
等到下课收拾完回到宿舍时,已是接近凌晨了。他想了想,这个电话不能打了,这个时候吵醒老人孩子都不好。实在太困,他也懒得打开手机就翻身睡了。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他甚至连看手机的时间都没有,后来索性就把手机放进了抽屉里。
5天之后,孔岩圆满完成了参加军区参谋长集训比武的任务,在全区137名参谋长中位列第26名,也是省军区系统师团职参谋长中的第二名。他以较为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岗位任职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走出比武场,孔岩刚到宿舍楼门口,值班员一阵脚步声地跑来,告诉他团值班室打军线过来找他,让他赶紧给家里回电,说是儿子胳膊摔断住院了。
孔岩一阵发蒙,他急匆匆跑进宿舍,拉开抽屉打开手机。一阵久违的开机铃声过后,手机里蹦出几条未读短信:“爸爸,没等到你的电话我睡不着,开机请回电……”
当然,还有别的工作也让他有些放不下。他刚坐上车的时候就念念不忘,再三嘱托自己千万别忘了,一定要在6个小时之后,也就是晚上10点给儿子打个电话。因为,按照和她的分工,今天轮到自己给儿子打电话了。
一
这次封闭集训,也是这次比武中的第二次封闭式集训。参加这次集训的孔岩,比上次整整瘦了8斤。1个月前的这一天,也就是2014年的农历正月十七,孔岩接到通知,前往滕州参加师里组织的前期集训。对于这次集训,孔岩是带着“怨气”的。集训的内容很多,目的给出的也很明确,贯彻新的战术思想,提高全区参谋长队伍的业务水平,在全区规范教学训练方法。然而,这看似平常的指导思想却有两项训练内容让孔岩有点发憷,这也是他有“怨气”的地方。一项是在拟制作战文书课目里关于提出决心建议的训练;一项是如何组织战斗协同。集训的项目很多,但这两项却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比重。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两项是野战部队,特别是合成部队指挥员的看家本领。对于炮兵出身,又在预备役炮兵团工作的孔岩来说,确实难度如天大。然而,天大的困难也得克服,用师长的话说“任务面前,不要杂音”。
孔岩发憷并不代表他不优秀。1994年,孔岩入伍到沈阳军区某炮兵连队,军校读的是海防系海防专业,对高射炮的操作自然是看家本领。毕业后倒也对口,分配到胶东某海防团工作,军队编制体制调整过程中,孔岩再度更换地点,到了山东省军区驻曲阜的炮兵团。从此,孔岩在这里一埋头就是14年,他陪着几门快掉了牙的老炮,从排长干到团参谋长,成了专业绝对过硬的炮兵。
2013年,孔岩带着预备役炮兵分队参加潍北打靶,野战部队齐装满员严阵以待,孔岩手下就8名预备役士兵。在演兵场上,野战部队的参谋长身前身后围着一帮参谋人员出谋划策。而身为预备役团参谋长的孔岩却是一个人,承受着野战部队普通士兵也敢投来的异样眼神,那种滋味难以言说。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打靶的时候翻了天,孔岩带领的预备役连队百发百中,野战部队炮班却无一能敌。一位野战部队的指挥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边嚷着不可能,一边让孔岩的炮兵班再打十发。十发十中,靶靶命中中心。那位指挥员摇着脑袋服气地走了。从此,孔岩这个名字就和爆炸的炮弹一样,响开了。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难以认输。困难当头,孔岩没有消极对待。因为从未接触,孔岩确实不懂拟制作战文书。不懂不要紧,那就从头来,孔岩请来在野战部队当作训参谋的同学给自己开“小灶”。按照从实战出发的要求,拟制决心建议不能全靠计算机,要增强手写基本功训练。这样下来,一次拟制都要写满十七八页,除了脑力,体力也是考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白天学会的,晚上还要强化记忆和锻炼达到熟练。集训期间,孔岩每晚都是凌晨一两点才能躺床上,即便躺下,还要在脑子里再把一天所学的内容过一遍。靠着这种苦练猛练,孔岩觉得心里有底了,人也瘦了一圈。当然,孔岩取得这些进步的同时,辛苦付出的还有她。因为孔岩需要封闭式集训,原本隔日轮换给儿子打电话的事儿,就全推给她了。孔岩想,会给儿子一个补偿,至少这个短期集训应该不会像前期师里集训那么严格。
二
她叫步新华,是曲阜一个偏远乡镇镇长,也是孔岩所在预备役团的预编副营职助理员。孔岩带往潍北靶场的预备役炮兵班,也正是出自这位得力地方乡镇领导的一手组建。炮兵班的成绩,已可见她在背后付出的心血和细心。
上层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一个女镇长,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可想而知。步新华说,一年365天,正课期间,她晚上10点之前能赶回来的次数很少很少。即便周六周日,也常常被突发情况叫到现场。她说,她最害怕的是早晨和儿子告别。
儿子今年13岁,平时主要由老人照顾,只有晚上才是一家人的温馨时刻。孩子正在上小学,每天晚上10点定时上床。由于她和他都很少能在儿子入睡前回家,长期以来儿子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必须等到她或他的一个电话才能入睡。因此,每天早晨和儿子的道别成了一件非常揪心的事。孔岩习惯于早早到部队,她就只能等着儿子先出门去学校,自己再出来。她害怕看见儿子那失落的眼神。一家三口,大多只有在熟睡时才能幸福地在一起。
前段时间,他参加师里集训,由于封闭式管理,任务又很重,自然难以顾及家里,她便主动承揽了这段时间每晚打电话的任务。而3天前,她又因为公务赴深圳去了,这一走就得15天。走的时候,他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这次轮到我值班了。他没想到的是,突然来了通知,还要去军区参加为期1个星期的集训。想到比武前的集训安排不可能过于密集,给儿子打电话的事他就没好意思再打扰她。
三
孔岩到达军区集训基地的时候是下午7点,到的时候车子有点晚点。孔岩万万没想到,行李还没放到宿舍里,一场5公里摸底考核就开始了。值班员说,先来的人已在下午完成了考核,来晚的人要在晚饭前补考完毕,这样才不耽误晚上统一汇总成绩。
这个考核来的太突然,让孔岩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值班员的哨音就是命令。孔岩和师里其他几位参谋长来不及说别的,背包往门口一丢,绕着训练场,拔腿就跑开了。等一帮饿汉子饥肠辘辘地回到宿舍楼前时候,吃饭的事也泡汤了。从背包里掏出笔和本,孔岩和战友们就进了作战会议室,上第一节作战文书理论课。
作战会议室是不能带手机的,所有人员全部关机后放置保密柜里。课程很密集,训练员说,以后每天的时间都是满满的,晚上军事理论是8点上课,11点半下课,期间任何人不得请假。
等到下课收拾完回到宿舍时,已是接近凌晨了。他想了想,这个电话不能打了,这个时候吵醒老人孩子都不好。实在太困,他也懒得打开手机就翻身睡了。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他甚至连看手机的时间都没有,后来索性就把手机放进了抽屉里。
5天之后,孔岩圆满完成了参加军区参谋长集训比武的任务,在全区137名参谋长中位列第26名,也是省军区系统师团职参谋长中的第二名。他以较为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岗位任职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走出比武场,孔岩刚到宿舍楼门口,值班员一阵脚步声地跑来,告诉他团值班室打军线过来找他,让他赶紧给家里回电,说是儿子胳膊摔断住院了。
孔岩一阵发蒙,他急匆匆跑进宿舍,拉开抽屉打开手机。一阵久违的开机铃声过后,手机里蹦出几条未读短信:“爸爸,没等到你的电话我睡不着,开机请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