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兴趣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可见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培养起学生的数感呢?
  狭义地讲,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感性。它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广义的讲,数感既指学生对数值的一种直觉,对数学公式、定理、性质、公理等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也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和运算概念的感悟和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会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会试图用数学的观点及方法来解释或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去理解问题,去解释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一、从生活中来感悟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数感的培养是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感知、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在参与和探索中,主动地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两种方案:
  (1)通過摆小棒来认识100以内的数,然后通过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来体验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学生对于“100以内数的认识”仅仅是会读数,会写数,会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进行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
  (2)老师想给每个小朋友一支铅笔,买了4盒(每盒10支)还多6支,你能帮老师数数看这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吗?开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数的最快?孩子有乐于助人的天性,这样的问题孩子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使得他们很乐意去思考、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快乐地认识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后,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请学生用100以内的数来说一句话。此时,学生能充分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的诸多细节。“我家的电视机有23个频道!”“我们班有43名学生。”“我家的电话号码是4751×××。”“我爷爷今年63岁了!”“我的生日是在10月28日。”……学生的回答,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又体会到100以内的数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还可以表示编号。
  第一种方案由于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没有积极性,通常会上的学生兴趣索然,整节课毫无乐趣。第二种方案在引入时将无趣的摆小棒认数改为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这种教学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生对数的表示方法为什么会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就不言而喻了。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案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初步培养了数感。
  二、在活动中来培养数感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体会数与运算,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应数无处不在,数就在自己身边,体验数的存在。
  通过动手操作,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如在教学“9加5”时,枯燥的算理讲解不如给学生一些小棒,学生在操作小棒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可以将5分成1和4,然后9和1合起来是10,10加4等于14;或者将9分成5和5,5和5合起来是10,10加5等于15等多种算法,动手操作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算理变的形象化,更易于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如要学生写出自己的出生年月,相互比较一下年龄的大小,让学生发现出生的年份、月份越大年龄越小。要学生报一下自己的座号,说一说各自座号是什么意思,原来它们是表示序号。而电话号码的前面几位数代表地区,后面几位数则是随机生成,不代表任何意义。通过活动,学生对不同的情境中数的大小关系吃得透、把握的准。对于教学教材中一些开放性的主题图时,让学生在简单认识图意后,互相交流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现象,得到的结果不同。
  三、在练习中升华数感
  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一要靠理解,二要靠练习,而数感就是理解与练习程度的指标。数学基础知识始终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反之,数感越健全,知识也就越扎实,而且知识更易活化。因此,课堂教学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扩张和加深练习内容,通过科学选题,必要的训练作用于学生。因为,必要的科学性练习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途径。经常将相同、相似、相异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细心比比、看看、想想,领悟其中的区别,在比较中加深对易混知识的辨别能力。如教学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后安排56>5□,48<□,□<□这几道练习,开放性的练习应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探索,大胆地尝试。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教师可通过不同层次的开放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总之,数感不是一朝一夕、一年半载就能形成的,它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有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学中永恒的目标,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看到不足,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从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扎扎实实地抓起。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地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充满着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一种拼音文字,理应被容易学习和掌握,但事实相反,在农村初中,一少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学习和运用,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越学越费劲,并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动力,最终选择了放弃,让教师痛心却又无可奈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学的英语教学与初中严重脱节。农村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师资短缺,有一部分英语老师是非专业老师,容易造成语音不准,为中学老师语音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其
摘 要:为保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按照初中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三种形式,谈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从细处着手,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实验,认真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  关键词:细节;物理;实验;演示;分组;探究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将物理实验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推导、综合数量关系,由已知求出未知的过程。应用题的解答不仅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意义、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呢?笔者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找题中的因果找出解题方法  数学应用题中都存在着或明或
幸福是什么?有位哲人这样解释“幸福与财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是不一样的,其实幸福没有一种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幸福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种享受。对于我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用辛勤汗水浇灌成花朵之后的欣慰。我没有傲人的收入,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势,但是我很幸福,我的幸福感都得益于我教师这个职业。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美的事业,我作为一名人民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门学科-----物理,相比其他学科来说,物理的趣味性十分浓厚,学生学习激情高涨,但是到最后我们教师还是要通过检测的方式来检测“激情高涨”后的效果------教师制作试卷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知识要通过笔试再现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但是如何让学生由感性地学物理转化成理性地学物理,而且浓厚的物理趣味不
在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今天,到处都在大倡高效课堂。媒体在报,书里在写,报告在讲。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倒显得无所适从。到底哪门哪派德道高深,适合自己的修为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  一、教材资源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高效  教材资源是指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这套教材编得很科学,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