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26日,教育部考试中心179号函件《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下发个省市自治区考试院和招办,其中附件《高考各学科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语文的内容修订幅度较大,引起中学语文界、广大高三考生及其家长的广泛讨论。
半个多月后的10月14日,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答记者问发表,标题为《稳中求进 优化内容 提高质量 凸显导向》,旗帜鲜明地说明立场和目标。随答记者问一起发布的还有《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至此,新考纲由质疑、讨论到正式发布实施,迅速完成。
至于为什么修订考纲,考试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文章中写得清楚明白,理由充分。“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这段话我的理解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循例”和“改革”。“循例”无可厚非,但“改革”因为有“时机和前提、内容和形式、幅度和程度”等诸多制约和操作层面的因素,大有商榷的必要。
考试的重大改革遵循“三年早知道”的惯例这是正道,又为何现在是当年颁布当年实施呢?面对汹涌如潮的舆论,考试中心负责人的对策是:“教育部有关部门日前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相关人员和基础教育教研部门负责人开会,集中宣讲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部署考试大纲宣传和适应性测试等工作,指导各地及时合理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复习备考,保证考试内容改革平稳顺利地实施。同时组织专家,对部分重点学科大纲修订内容进行解读,正确引导教学;全国各省教育考试机构和教研部门也将组织本地区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高中一线名师对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做深度解读,并为考生备考提供指导。”
本文笔者试着从四个方面围绕新考纲展开讨论,试着为一线教师和高考考生提供一种思路。因为《考试说明》和考试样卷还没出来,适应性测试启动也会延迟,所以这里只是一家之言,一切变化最终均以正式颁布的《考试说明》为准。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的变化
(一)考试范围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查内容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 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三)试卷结构
(四)变化综述
1. 总体来看,选择题会增加,主观题减少。
2. 阅读量增加,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大概有15%至20%的学生会做不完题。背诵篇目64篇,就是去年的篇目不变。
3. 取消选考,文学、实用均考查。目前的消息是三种阅读类型(论述、文学、实用)每种考三道题,共35分。全卷阅读量增大,但由于三个现代文段子出现在同一张卷上,每段比去年减少字数。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的格局会改变,新闻类要练习。现代文多选题仍在,社会上对多选题的理解与命题都不一定正确。
4. 古诗文中的文化常识依旧(考纲用词错误“增加”)考查。文件中提到了传统节日、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5. 今年以前的考纲用的是2006年的。所以今年修订。今后考纲三年一大变 ,一年一小變。
二、这些考点以前学生掌握得如何,现在的对策应该是什么
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考生在2017年高考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考生还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适度增加阅读量和提高快速阅读能力成为考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分省命题的7000字左右的阅读做题量,到全国卷近10000字的阅读做题量,考生已倍感压力。阅读的过程是读者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快速阅读,则更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除了要求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记忆、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阅读时能高度集中注意,专注于阅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快速阅读集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现代阅读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于一体 ,实质是一门高效阅读学。它不仅要求读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记忆牢,能有效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迅速扩大其知识面。为此,有人还称:“速读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 阅读的观念,应跳出“文章赏析”的藩篱,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而且还要注重效率。阅读观念的更新,十分有利于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这种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
三、修订之后的试卷对学生影响初步分析
1. 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较有优势,思维较机械的学生会受到冲击。
2. 更加重视阅读。要养成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水平,培养信息筛选能力。
3. 阅读量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作文的写作,部分学生将答不完卷。
4. 客观题的增加可能会加大学生的分差。
随之而来的是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的应变:
1. 能力为本,学科素养是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
教“真语文”而不是教“高考”,多训练思维而不是大量做题。
2. 务必上好阅读课和写作课。阅读教学要全面化,只选择一种文体不再可行。
3. 关注其他省份的试题,不能只备考全国卷。样板题目变少,题目灵活性增加。要好好选择平时的练习题。
4. 格外关注答不完卷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分配答题时间及如何取舍。
5. 在考试大纲没有发布之前,建议大家以古诗文为主要复习内容,同时每周有一次作文训练,同时扩大“阅读 写作”的读写一体的分量。
6. 成语、病句、衔接语言运用等内容先放一放,等考纲发布后根据样题等信息再确定复习考点内容。
四、学生的提分点在一轮复习中还有哪些(常规考点中的易错考点),对策是什么
作文是丢分大项,重点谈谈:
1. 既要有深厚的文学、哲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知识,又要有高考考点意识和卷面表达范式的强化训练。运用材料扣题时,要突出强调这个材料中与观点相结合的那一个侧面。注意写好过渡语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勾连。有效修正原语段材料的分析句。要不断呈现中心词或者表现主旨的语句。
例如,重庆市2016年理科状元邓雅文的考场文章(选段):
中国士子,讲究庙堂气,英雄气,观照的是一种以人世安稳作底色的飞扬态度,于是涵养出对天地人事有不息热情的“正能量”,躬身体味红尘悲欢、生死杀伐,以接地气。
所谓“地气”,即是俗世生活的烟火本味和大道人情。地气可以来自《七月》中记述的农桑劳作,《蒹葭》中咏叹的朴素爱情,《无衣》中浸淫的戰争豪迈,皆由真醇彻底的人事与心意生发,不掺矫揉。一如胡兰成在回忆散文《胡村月令》中所写,那是一种闾巷人家天然蓬勃的旺气,幼时听人家说远处山上埋了宝剑,便真觉天地间有悚悚的兵气与剑气。人在造化中生活得认真,那萌动的地气便也澎湃欢愉,教人只往积极一处想,愿意携了初生牛犊的志气奋勇直前,在该奉献处奉献,该拼搏处拼搏。
2. 既不能每天迷失于题海而不知返,也不能凭空虚蹈无所依傍。
3. 在对应试的认识上下够功夫,在题目的挑选和反复琢磨上用足劲头。
总之,依纲靠本,研究规律,提高效率,方能够轻松应考。
(1)既要追求答了什么,又要重视答得怎样,复习指导科学化;
(2)既要追求知识系统,又要重视答题规范,答题思路程序化。
半个多月后的10月14日,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答记者问发表,标题为《稳中求进 优化内容 提高质量 凸显导向》,旗帜鲜明地说明立场和目标。随答记者问一起发布的还有《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至此,新考纲由质疑、讨论到正式发布实施,迅速完成。
至于为什么修订考纲,考试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文章中写得清楚明白,理由充分。“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这段话我的理解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循例”和“改革”。“循例”无可厚非,但“改革”因为有“时机和前提、内容和形式、幅度和程度”等诸多制约和操作层面的因素,大有商榷的必要。
考试的重大改革遵循“三年早知道”的惯例这是正道,又为何现在是当年颁布当年实施呢?面对汹涌如潮的舆论,考试中心负责人的对策是:“教育部有关部门日前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相关人员和基础教育教研部门负责人开会,集中宣讲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部署考试大纲宣传和适应性测试等工作,指导各地及时合理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复习备考,保证考试内容改革平稳顺利地实施。同时组织专家,对部分重点学科大纲修订内容进行解读,正确引导教学;全国各省教育考试机构和教研部门也将组织本地区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高中一线名师对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做深度解读,并为考生备考提供指导。”
本文笔者试着从四个方面围绕新考纲展开讨论,试着为一线教师和高考考生提供一种思路。因为《考试说明》和考试样卷还没出来,适应性测试启动也会延迟,所以这里只是一家之言,一切变化最终均以正式颁布的《考试说明》为准。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的变化
(一)考试范围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查内容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 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三)试卷结构
(四)变化综述
1. 总体来看,选择题会增加,主观题减少。
2. 阅读量增加,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大概有15%至20%的学生会做不完题。背诵篇目64篇,就是去年的篇目不变。
3. 取消选考,文学、实用均考查。目前的消息是三种阅读类型(论述、文学、实用)每种考三道题,共35分。全卷阅读量增大,但由于三个现代文段子出现在同一张卷上,每段比去年减少字数。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的格局会改变,新闻类要练习。现代文多选题仍在,社会上对多选题的理解与命题都不一定正确。
4. 古诗文中的文化常识依旧(考纲用词错误“增加”)考查。文件中提到了传统节日、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5. 今年以前的考纲用的是2006年的。所以今年修订。今后考纲三年一大变 ,一年一小變。
二、这些考点以前学生掌握得如何,现在的对策应该是什么
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考生在2017年高考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考生还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适度增加阅读量和提高快速阅读能力成为考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分省命题的7000字左右的阅读做题量,到全国卷近10000字的阅读做题量,考生已倍感压力。阅读的过程是读者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快速阅读,则更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除了要求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记忆、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阅读时能高度集中注意,专注于阅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快速阅读集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现代阅读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于一体 ,实质是一门高效阅读学。它不仅要求读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记忆牢,能有效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迅速扩大其知识面。为此,有人还称:“速读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 阅读的观念,应跳出“文章赏析”的藩篱,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而且还要注重效率。阅读观念的更新,十分有利于良好速读心态的养成。这种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
三、修订之后的试卷对学生影响初步分析
1. 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较有优势,思维较机械的学生会受到冲击。
2. 更加重视阅读。要养成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水平,培养信息筛选能力。
3. 阅读量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作文的写作,部分学生将答不完卷。
4. 客观题的增加可能会加大学生的分差。
随之而来的是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的应变:
1. 能力为本,学科素养是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
教“真语文”而不是教“高考”,多训练思维而不是大量做题。
2. 务必上好阅读课和写作课。阅读教学要全面化,只选择一种文体不再可行。
3. 关注其他省份的试题,不能只备考全国卷。样板题目变少,题目灵活性增加。要好好选择平时的练习题。
4. 格外关注答不完卷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分配答题时间及如何取舍。
5. 在考试大纲没有发布之前,建议大家以古诗文为主要复习内容,同时每周有一次作文训练,同时扩大“阅读 写作”的读写一体的分量。
6. 成语、病句、衔接语言运用等内容先放一放,等考纲发布后根据样题等信息再确定复习考点内容。
四、学生的提分点在一轮复习中还有哪些(常规考点中的易错考点),对策是什么
作文是丢分大项,重点谈谈:
1. 既要有深厚的文学、哲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知识,又要有高考考点意识和卷面表达范式的强化训练。运用材料扣题时,要突出强调这个材料中与观点相结合的那一个侧面。注意写好过渡语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勾连。有效修正原语段材料的分析句。要不断呈现中心词或者表现主旨的语句。
例如,重庆市2016年理科状元邓雅文的考场文章(选段):
中国士子,讲究庙堂气,英雄气,观照的是一种以人世安稳作底色的飞扬态度,于是涵养出对天地人事有不息热情的“正能量”,躬身体味红尘悲欢、生死杀伐,以接地气。
所谓“地气”,即是俗世生活的烟火本味和大道人情。地气可以来自《七月》中记述的农桑劳作,《蒹葭》中咏叹的朴素爱情,《无衣》中浸淫的戰争豪迈,皆由真醇彻底的人事与心意生发,不掺矫揉。一如胡兰成在回忆散文《胡村月令》中所写,那是一种闾巷人家天然蓬勃的旺气,幼时听人家说远处山上埋了宝剑,便真觉天地间有悚悚的兵气与剑气。人在造化中生活得认真,那萌动的地气便也澎湃欢愉,教人只往积极一处想,愿意携了初生牛犊的志气奋勇直前,在该奉献处奉献,该拼搏处拼搏。
2. 既不能每天迷失于题海而不知返,也不能凭空虚蹈无所依傍。
3. 在对应试的认识上下够功夫,在题目的挑选和反复琢磨上用足劲头。
总之,依纲靠本,研究规律,提高效率,方能够轻松应考。
(1)既要追求答了什么,又要重视答得怎样,复习指导科学化;
(2)既要追求知识系统,又要重视答题规范,答题思路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