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种子发芽的时候,也是生机勃发的季节。2017年3月18日至19日,全国400多名教师聚拢河南省郑州市。新教育第七届全国种子教师研训营在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举行。研训包括新教育晨诵、家校共育、完美教室、电影课程、理想课堂等五大板块内容,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主办此次活动。教育专家以及新教育一线带头人为教师们授课和互动,将新教育项目与成果转化成教师们的实践和行动;为一线教师在教室里扎实推进新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为新教育种子教师们的星火燎原助力。
一、晨诵如何擦亮每个
日子
新教育晨诵,让我们拥抱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新教育人用美妙的诗歌擦亮每个日子,用温柔的内心呵护每个生命!
18日上午,研训活动在老师们熟悉的场景中开始,昔日带领学生晨诵的老师们,普惠路小学校长丁倩,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副所长张硕果、蓝玫、李秀云等在台下观摩山东省诸城市府前街小学姜蕾老师的晨诵现场课“我是草莓”。暖场音乐《花仙子之歌》拉开晨诵序曲,配乐诗朗诵《花在草地上舞蹈》让协助上课的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二年级36名学生神清气爽。紧接着,学生们一起诵读诗歌《我是草莓》,姜蕾请一位当天过生日的女生为大家领读。之后,全体学生一起唱起《生日快乐歌》祝福她生日快乐。20分钟的晨诵一会儿就过去了。
接下来,姜蕾进入榜样叙事环节《晨诵,让生活充满诗意》。她从走进榜样,接触诗歌;醉心其中,沉迷诗歌;大量阅读诗歌、自主研发“每月一事”晨诵课程;新教育晨诵读本的编写,雪中送炭、天降甘霖;按主题筛选诗歌、打印电子稿;“思与行”把一首诗由读会到读懂质的飞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读诗歌一定要生命在场,与作者产生共鸣;把每一首诗歌,变成自己心灵的歌唱等方面阐述了对晨诵课程的理解。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环南一小常瑞霞老师的榜样叙事为《晨诵,唱响生命的黎明》。常瑞霞敘述了开启黎明的诗、按季节编织课程、特别的晨诵等几个方面的实践经历。生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关键时刻。孩子生日时,用朴素的仪式、用美妙的诗歌开启孩子生命的黎明,会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常瑞霞根据好动的学生刘景的特点,找到了《会思考的石头》这首诗,在刘景生日这一天送给他:
亲爱的刘景
忽然 你想变成一块
会思考的石头
静静地坐在那儿
一动也不动
清晨迎接朝霞
夜晚仰望繁星
变成一块会思考的石头
日子很充实 也很轻松
一个安静沉默的刘景
在思考着严肃的事情
真的 你知道了学会思考
人才会变得聪明
孩子们用最动听的声音读着,从孩子们深情的声音里,刘景听出了关心,听出了鼓励。这节课,刘景真的变成了一块会思考的石头。刘景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老师送我一块石头,一块会思考的石头。就是希望我做一个像石头一样会思考的孩子。石头是一动不动的,我却动来动去,像鱼一样。做石头就要改掉多动症。我相信,我一定会变成一块石头,一块会思考的石头。”
常瑞霞与大家分享体会说,“当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时,我们的教育变得这样简单,变得这样具有诗意。诗人用笔写下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其实,教师也是诗人,是在用心血写诗,写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不过教师的诗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里,写在学生的生命里……”
在两位老师的课程叙事中,大家听到了多种形式的诵读、叩问生命的思与行、个体生命小故事、校外生活的拓展,诗歌与生命编织成为晨诵课堂中最精彩的
瞬间。
二、用心授人以渔
在两位教师的榜样叙事之后,新教育种子项目首席培训师、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郭明晓老师做了专题讲座——《新教育的晨诵操作》。郭明晓的讲座从自己的故事开始——她“一个最不会说话的人”,在诗歌中拼命地找到那些诗性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美好起来。郭明晓鼓励教师们,新教育晨诵不管是日常诵诗,还是情境诵诗,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掌握了操作流程,就能轻松自如地开展晨诵了。
她认为新教育晨诵的操作流程可分为:一,日常诵诗的流程,即开启仪式、诵读主题诗、诵读复习诗、学习新诗四个环节。二,情境诵诗流程包括生日诗,即生日送的诗歌,可以根据一首诗歌改编,也可以老师或同学为其创作。创作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日诗肯定、赞扬的是寿星的优点,是符合寿星的生命特质的,还暗含着对其未来给予激励与期许。节日诗,即按晨诵的主题单元的操作流程,再举行一次庆祝节日活动,中间穿插节日诗歌的诵读,就能很好地进行节日诗这样的情境诵诗了。祈福诗,即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快乐、幸福,也有悲伤、灾难,面对这些悲伤与灾难时,选择一些能表达我们的祈祷,让逝者安息,生者追思、悼念等情感的诗歌来诵读。总之,新教育的晨诵,不管是日常诵诗,还是情境诵诗,就是要让儿童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在儿童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儿童创造诗意的人生。
郭明晓还分析了新教育晨诵与其他诵读的异同。传统晨诵是以诗歌为中心,新教育晨诵是以人为中心。1. 与古代蒙学的不同;2. 与读经活动的不同;3. 与“华德福”晨诵的不同;4. 与诗歌教学的不同。
为了解决老师们晨诵选诗的困难,新教育晨诵课程研发团队研制出了《新教育晨诵读本》。晨诵读本的每一首诗都经过反复的解读、修改、完善的过程,整体修订了30余次、局部调整100多次。
教师们提出,没有时间晨诵怎么办?郭明晓介绍一个五分钟的操作办法。不用做课件,只需要和孩子们一起捧着书读。读一遍,用“思与行”里的问题问一次;再读一遍,再换成一个问题问一次。
三、家校合作共育的探讨
怎样开好家长会、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牛鼻子”在哪里,是一线教师十分关心的难题,它们又是“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破题、抓出成效?18日下午,《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围绕“怎样开好家长会”这个话题与大家互动交流。 杨咏梅提出,新教育有种子老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去培养种子家长。什么样的家长可以用来发展为种子家长?针对家长的具体情况分层、分群、分组,根据家长的素质不同和需求,分单元、分专题辅导,发挥好同伴教育的作用,营造出班级的教育生态。
当家长是一个专业技术活,需要班主任在实际中加强引导。讲座过程中,杨咏梅通过填空问答的方式,就家庭教育的核心观念与参会老师探讨交流: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孩子是家庭的过客;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福气,教得好就有福,教得不好就是气;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当家长;生命结束时家长才可以退休;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示范和同行;教育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些观点引起大家的共鸣,有许多教师就管教孩子、夫妻关系处理等与杨咏梅现场探讨。
为了让教师们更深刻地体验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正反力的作用,杨咏梅邀请老师们上台一起做了一次“雕塑”的体验活动。参与活动的宋磊老师切身体会到,家长们往“孩子”身上加上去的一根根绳索,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无力感!体验活动之后,杨咏梅给罗列出了班主任工作中的27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值得深入研究,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课间休息,有一位老师说,以后去家访,要一眼能发现这一家子的问题,把他们家庭模式的冰山弄清楚,这样才好开展工作。
“共读共写共生活”是家校合作共育主题的第二课。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第一实验小学孙薛莉老师讲述了她们班级里家校合作共育的故事:她灵性的智慧,激发那么多父母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她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课外教育资源。她打造了一个爱读、爱写、爱生活的教育共同体,用心去挖掘、记录、感悟生命中的美好,这正是新教育人追求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方式。
四、完美教室令人羡慕
3月19日上午,普惠路小学的多功能教室成为一间完美教室。400多名新教育老师,聆听了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小学宋新菊老师的完美教室叙事《新教育的
小梅花生活趣多多》。
宋新菊用她自信的语势、情境的表演、风趣的语言,给大家分享了“小梅花班的梅文化”和故事。小梅花班如今已经走进第四个春秋了。小梅花班的梅文化得从梅花班的班名、班诗开始讲起。班诗《小小梅花朵朵开》契合孩子的生命特点,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白梅、有红梅、有腊梅……
卓越的大梅花用一个个课程构建日常的生活,而且都是生命出发的课程,小梅花要开花了。比如“春之歌”主题晨诵,从《春风吻上我的脸》主题曲开始,走出教室,从春天出发,做出各种文字,丝织画、布贴画,画风筝、找春天、认养树、植树护堤、在桃园里吟诵《大林寺桃花》,去沁河大堤上找春天、挖野菜、野炊,把春天戴到了头上。
宋新菊回忆一年级那年9月28日,开展了首届读书节。学生们静静地打开一本书——这是这一次读书节的主题。学生在活动当中一起读《看图书》《书怎么读》《爱读书的树叶》这些小儿歌。邀请共读榜样父母,分享怎么带着孩子共读的经验。大家一起吃着校长奖励的《棒棒糖》,开启了共读生活——《一年级趣多多》。
小梅花班还开展了节日课程——中秋课程、重阳课程、圣诞课程、万圣节课程、生日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聆听的过程中,教师们随时都能体会到宋新菊幸福四溢的感觉。
台下的教师十分羡慕,大家都想拥有这样一个教室——新教育教师缔造的完美教室。
五、普及电影课鼓励读
好书
新阅读研究所执行所长,新教育实验电影课项目负责人李西西为教师们讲授《新教育电影课》。李西西首先从更高的、神秘的视角解读教育的难度,从而探索教育应该有更多工具、更多思考、更多研究。他认为电影课绝对不是一个捷径,但绝对能给学生们一段宝贵的经历。
李西西在山区支教多年,知道孩子很爱看电影。虽然他没有教书的经验,但他有一绝——就是给孩子们放电影讲电影,这个时候孩子们不会顽皮、不会捣乱。
李西西以《童书电影课》为
例,讲解了电影课的优势。电影课比文学阅读门槛更低、比亲子游戏更丰富、比生活内涵更集中。童书电影课的目的是以童书(文学书)改编的电影作为钥匙,在家
人的陪伴下观看,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
学会读书上的方法与技巧,不知
不觉爱上读书。如:《安徒生文
集》《绿野仙踪》《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文学和电影都是学校,是课堂。以推动“智慧爱”为使命的新父母研究所新教育电影课程主要有:《童书电影课》《新父母电影课》《每月一事电影课》。
教师们热烈回应,要按照电影课简单而必要的原则:精心选择、共赏共议、积极包容、兴趣第一、奠基根本等去推广电影课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爱电影,好
读书。
六、新教育理想课堂再
探索
理想课堂怎样打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何追求?带着教师们的这些疑问,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长、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童喜喜为大家解读《新教育理想课堂新探》。她分别从课堂的背景、课堂的人员、课堂的目标、课堂的境界、课堂的原则、课堂的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理想课堂的追求。
基于教育当下和未来的的局限,新教育以教育培训聚焦方法的同时,为追求人的幸福完整而努力,人生就是一段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童喜喜说,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谁为主导?谁为主体?用概念组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对立双方实为一体。分割必将断裂,完整才是正解。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教育只有一个教育,理想课堂追求学科与学科、教育与生活、人类和自然的完整。
什么是儿童精神?童喜喜认为,儿童精神包括自由、自律、自新。自由是基础,之后要自律、自新。自律是手段,自新是目的。課堂的目标是育人。站在课堂上要胸有成竹,这个“竹”就是人,课堂是课程的横截面,心中要有完整的课程;课程是生活的支流,要整体规划,张弛有度;生活是生命的横截面,要擦亮日子呵护生命;人生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要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2008年,新教育提出了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童喜喜基于“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知识—经验—创造力”的教育实现等,提出理想课堂的第四重境界:知行合一运用知识的创造。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学内容完成;学生获得求知快樂;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深刻共鸣,这三重境界比较容易达到。而“知行合一运用知识的创造”是需要教师们积极探索的。
童喜喜坦言:理想课堂要坚持以“平等 开放”的原则,让师生心流变心桥。
她提出,实现理想课堂的四重境界的路径:在疑问中准确传授基本知识;在追问中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在叩问中发出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在寻问中完成知行合一运用知识的创造。疑问、追问、叩问、寻问依次对应的是理想课程的四重境界。
最后,童喜喜激情朗诵了自己的诗作,为教师们在新教育的征途上鼓劲加油。
听说梦想无处栖身
我们全力以赴奔跑!
抵达目的地!
是这样一个地方——
荒凉。寒冷。鸦群蔽日。
肮脏。肮脏。肮脏。苦痛与
绝望。
是回头,还是坚守?
梦想无处栖身,
沉默是天地的回响……
愤怒吧!
让烈火锻造钢铁脊梁!
不要伤心,偶尔才准哭泣,
泪水,那心灵深处爱的岩浆,
只应为亲朋流淌。
耕耘吧!别再张望。
手为犁。汗为水。脚为桩。
八千里路云和月,不诉离殇。
每一个异乡都是他人的故乡。
每一片土地都应该有人筑起梦想。
亲爱的老师们:
耕耘吧,
我们不再四处张望。
如果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地方,
让我们苦痛与绝望。
如果我们仍然在这里,
无法逃避只能坚守,
那么就让我们,
把我们脚下的土地,
变成我们耕耘的人生的课堂!
(作者单位:《教育·读写生活》杂志社;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三小;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
义第三实验小学)
一、晨诵如何擦亮每个
日子
新教育晨诵,让我们拥抱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新教育人用美妙的诗歌擦亮每个日子,用温柔的内心呵护每个生命!
18日上午,研训活动在老师们熟悉的场景中开始,昔日带领学生晨诵的老师们,普惠路小学校长丁倩,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副所长张硕果、蓝玫、李秀云等在台下观摩山东省诸城市府前街小学姜蕾老师的晨诵现场课“我是草莓”。暖场音乐《花仙子之歌》拉开晨诵序曲,配乐诗朗诵《花在草地上舞蹈》让协助上课的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二年级36名学生神清气爽。紧接着,学生们一起诵读诗歌《我是草莓》,姜蕾请一位当天过生日的女生为大家领读。之后,全体学生一起唱起《生日快乐歌》祝福她生日快乐。20分钟的晨诵一会儿就过去了。
接下来,姜蕾进入榜样叙事环节《晨诵,让生活充满诗意》。她从走进榜样,接触诗歌;醉心其中,沉迷诗歌;大量阅读诗歌、自主研发“每月一事”晨诵课程;新教育晨诵读本的编写,雪中送炭、天降甘霖;按主题筛选诗歌、打印电子稿;“思与行”把一首诗由读会到读懂质的飞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读诗歌一定要生命在场,与作者产生共鸣;把每一首诗歌,变成自己心灵的歌唱等方面阐述了对晨诵课程的理解。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环南一小常瑞霞老师的榜样叙事为《晨诵,唱响生命的黎明》。常瑞霞敘述了开启黎明的诗、按季节编织课程、特别的晨诵等几个方面的实践经历。生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关键时刻。孩子生日时,用朴素的仪式、用美妙的诗歌开启孩子生命的黎明,会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常瑞霞根据好动的学生刘景的特点,找到了《会思考的石头》这首诗,在刘景生日这一天送给他:
亲爱的刘景
忽然 你想变成一块
会思考的石头
静静地坐在那儿
一动也不动
清晨迎接朝霞
夜晚仰望繁星
变成一块会思考的石头
日子很充实 也很轻松
一个安静沉默的刘景
在思考着严肃的事情
真的 你知道了学会思考
人才会变得聪明
孩子们用最动听的声音读着,从孩子们深情的声音里,刘景听出了关心,听出了鼓励。这节课,刘景真的变成了一块会思考的石头。刘景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老师送我一块石头,一块会思考的石头。就是希望我做一个像石头一样会思考的孩子。石头是一动不动的,我却动来动去,像鱼一样。做石头就要改掉多动症。我相信,我一定会变成一块石头,一块会思考的石头。”
常瑞霞与大家分享体会说,“当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时,我们的教育变得这样简单,变得这样具有诗意。诗人用笔写下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其实,教师也是诗人,是在用心血写诗,写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不过教师的诗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里,写在学生的生命里……”
在两位老师的课程叙事中,大家听到了多种形式的诵读、叩问生命的思与行、个体生命小故事、校外生活的拓展,诗歌与生命编织成为晨诵课堂中最精彩的
瞬间。
二、用心授人以渔
在两位教师的榜样叙事之后,新教育种子项目首席培训师、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郭明晓老师做了专题讲座——《新教育的晨诵操作》。郭明晓的讲座从自己的故事开始——她“一个最不会说话的人”,在诗歌中拼命地找到那些诗性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美好起来。郭明晓鼓励教师们,新教育晨诵不管是日常诵诗,还是情境诵诗,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掌握了操作流程,就能轻松自如地开展晨诵了。
她认为新教育晨诵的操作流程可分为:一,日常诵诗的流程,即开启仪式、诵读主题诗、诵读复习诗、学习新诗四个环节。二,情境诵诗流程包括生日诗,即生日送的诗歌,可以根据一首诗歌改编,也可以老师或同学为其创作。创作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日诗肯定、赞扬的是寿星的优点,是符合寿星的生命特质的,还暗含着对其未来给予激励与期许。节日诗,即按晨诵的主题单元的操作流程,再举行一次庆祝节日活动,中间穿插节日诗歌的诵读,就能很好地进行节日诗这样的情境诵诗了。祈福诗,即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快乐、幸福,也有悲伤、灾难,面对这些悲伤与灾难时,选择一些能表达我们的祈祷,让逝者安息,生者追思、悼念等情感的诗歌来诵读。总之,新教育的晨诵,不管是日常诵诗,还是情境诵诗,就是要让儿童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在儿童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儿童创造诗意的人生。
郭明晓还分析了新教育晨诵与其他诵读的异同。传统晨诵是以诗歌为中心,新教育晨诵是以人为中心。1. 与古代蒙学的不同;2. 与读经活动的不同;3. 与“华德福”晨诵的不同;4. 与诗歌教学的不同。
为了解决老师们晨诵选诗的困难,新教育晨诵课程研发团队研制出了《新教育晨诵读本》。晨诵读本的每一首诗都经过反复的解读、修改、完善的过程,整体修订了30余次、局部调整100多次。
教师们提出,没有时间晨诵怎么办?郭明晓介绍一个五分钟的操作办法。不用做课件,只需要和孩子们一起捧着书读。读一遍,用“思与行”里的问题问一次;再读一遍,再换成一个问题问一次。
三、家校合作共育的探讨
怎样开好家长会、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牛鼻子”在哪里,是一线教师十分关心的难题,它们又是“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破题、抓出成效?18日下午,《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围绕“怎样开好家长会”这个话题与大家互动交流。 杨咏梅提出,新教育有种子老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去培养种子家长。什么样的家长可以用来发展为种子家长?针对家长的具体情况分层、分群、分组,根据家长的素质不同和需求,分单元、分专题辅导,发挥好同伴教育的作用,营造出班级的教育生态。
当家长是一个专业技术活,需要班主任在实际中加强引导。讲座过程中,杨咏梅通过填空问答的方式,就家庭教育的核心观念与参会老师探讨交流: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孩子是家庭的过客;教育孩子是家长的福气,教得好就有福,教得不好就是气;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当家长;生命结束时家长才可以退休;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示范和同行;教育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些观点引起大家的共鸣,有许多教师就管教孩子、夫妻关系处理等与杨咏梅现场探讨。
为了让教师们更深刻地体验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正反力的作用,杨咏梅邀请老师们上台一起做了一次“雕塑”的体验活动。参与活动的宋磊老师切身体会到,家长们往“孩子”身上加上去的一根根绳索,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无力感!体验活动之后,杨咏梅给罗列出了班主任工作中的27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值得深入研究,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课间休息,有一位老师说,以后去家访,要一眼能发现这一家子的问题,把他们家庭模式的冰山弄清楚,这样才好开展工作。
“共读共写共生活”是家校合作共育主题的第二课。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第一实验小学孙薛莉老师讲述了她们班级里家校合作共育的故事:她灵性的智慧,激发那么多父母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她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课外教育资源。她打造了一个爱读、爱写、爱生活的教育共同体,用心去挖掘、记录、感悟生命中的美好,这正是新教育人追求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方式。
四、完美教室令人羡慕
3月19日上午,普惠路小学的多功能教室成为一间完美教室。400多名新教育老师,聆听了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小学宋新菊老师的完美教室叙事《新教育的
小梅花生活趣多多》。
宋新菊用她自信的语势、情境的表演、风趣的语言,给大家分享了“小梅花班的梅文化”和故事。小梅花班如今已经走进第四个春秋了。小梅花班的梅文化得从梅花班的班名、班诗开始讲起。班诗《小小梅花朵朵开》契合孩子的生命特点,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白梅、有红梅、有腊梅……
卓越的大梅花用一个个课程构建日常的生活,而且都是生命出发的课程,小梅花要开花了。比如“春之歌”主题晨诵,从《春风吻上我的脸》主题曲开始,走出教室,从春天出发,做出各种文字,丝织画、布贴画,画风筝、找春天、认养树、植树护堤、在桃园里吟诵《大林寺桃花》,去沁河大堤上找春天、挖野菜、野炊,把春天戴到了头上。
宋新菊回忆一年级那年9月28日,开展了首届读书节。学生们静静地打开一本书——这是这一次读书节的主题。学生在活动当中一起读《看图书》《书怎么读》《爱读书的树叶》这些小儿歌。邀请共读榜样父母,分享怎么带着孩子共读的经验。大家一起吃着校长奖励的《棒棒糖》,开启了共读生活——《一年级趣多多》。
小梅花班还开展了节日课程——中秋课程、重阳课程、圣诞课程、万圣节课程、生日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聆听的过程中,教师们随时都能体会到宋新菊幸福四溢的感觉。
台下的教师十分羡慕,大家都想拥有这样一个教室——新教育教师缔造的完美教室。
五、普及电影课鼓励读
好书
新阅读研究所执行所长,新教育实验电影课项目负责人李西西为教师们讲授《新教育电影课》。李西西首先从更高的、神秘的视角解读教育的难度,从而探索教育应该有更多工具、更多思考、更多研究。他认为电影课绝对不是一个捷径,但绝对能给学生们一段宝贵的经历。
李西西在山区支教多年,知道孩子很爱看电影。虽然他没有教书的经验,但他有一绝——就是给孩子们放电影讲电影,这个时候孩子们不会顽皮、不会捣乱。
李西西以《童书电影课》为
例,讲解了电影课的优势。电影课比文学阅读门槛更低、比亲子游戏更丰富、比生活内涵更集中。童书电影课的目的是以童书(文学书)改编的电影作为钥匙,在家
人的陪伴下观看,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
学会读书上的方法与技巧,不知
不觉爱上读书。如:《安徒生文
集》《绿野仙踪》《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文学和电影都是学校,是课堂。以推动“智慧爱”为使命的新父母研究所新教育电影课程主要有:《童书电影课》《新父母电影课》《每月一事电影课》。
教师们热烈回应,要按照电影课简单而必要的原则:精心选择、共赏共议、积极包容、兴趣第一、奠基根本等去推广电影课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爱电影,好
读书。
六、新教育理想课堂再
探索
理想课堂怎样打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何追求?带着教师们的这些疑问,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长、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童喜喜为大家解读《新教育理想课堂新探》。她分别从课堂的背景、课堂的人员、课堂的目标、课堂的境界、课堂的原则、课堂的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理想课堂的追求。
基于教育当下和未来的的局限,新教育以教育培训聚焦方法的同时,为追求人的幸福完整而努力,人生就是一段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童喜喜说,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谁为主导?谁为主体?用概念组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对立双方实为一体。分割必将断裂,完整才是正解。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教育只有一个教育,理想课堂追求学科与学科、教育与生活、人类和自然的完整。
什么是儿童精神?童喜喜认为,儿童精神包括自由、自律、自新。自由是基础,之后要自律、自新。自律是手段,自新是目的。課堂的目标是育人。站在课堂上要胸有成竹,这个“竹”就是人,课堂是课程的横截面,心中要有完整的课程;课程是生活的支流,要整体规划,张弛有度;生活是生命的横截面,要擦亮日子呵护生命;人生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要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2008年,新教育提出了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童喜喜基于“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知识—经验—创造力”的教育实现等,提出理想课堂的第四重境界:知行合一运用知识的创造。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学内容完成;学生获得求知快樂;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深刻共鸣,这三重境界比较容易达到。而“知行合一运用知识的创造”是需要教师们积极探索的。
童喜喜坦言:理想课堂要坚持以“平等 开放”的原则,让师生心流变心桥。
她提出,实现理想课堂的四重境界的路径:在疑问中准确传授基本知识;在追问中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在叩问中发出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在寻问中完成知行合一运用知识的创造。疑问、追问、叩问、寻问依次对应的是理想课程的四重境界。
最后,童喜喜激情朗诵了自己的诗作,为教师们在新教育的征途上鼓劲加油。
听说梦想无处栖身
我们全力以赴奔跑!
抵达目的地!
是这样一个地方——
荒凉。寒冷。鸦群蔽日。
肮脏。肮脏。肮脏。苦痛与
绝望。
是回头,还是坚守?
梦想无处栖身,
沉默是天地的回响……
愤怒吧!
让烈火锻造钢铁脊梁!
不要伤心,偶尔才准哭泣,
泪水,那心灵深处爱的岩浆,
只应为亲朋流淌。
耕耘吧!别再张望。
手为犁。汗为水。脚为桩。
八千里路云和月,不诉离殇。
每一个异乡都是他人的故乡。
每一片土地都应该有人筑起梦想。
亲爱的老师们:
耕耘吧,
我们不再四处张望。
如果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地方,
让我们苦痛与绝望。
如果我们仍然在这里,
无法逃避只能坚守,
那么就让我们,
把我们脚下的土地,
变成我们耕耘的人生的课堂!
(作者单位:《教育·读写生活》杂志社;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三小;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
义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