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得轻松,放得自如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一张一弛”。许多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究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失去自我。然而,在平时的课堂管理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收”的工作,也要懂得如何去“放”,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只有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课堂教学与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教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堂管理的“收放”工作呢?
  课堂管理“收放”的要点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现实中,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于强化自己的管理功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的确,课堂管理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教师用来约束学生的。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不仅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管,还应该适时适度的放手,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就是明晰课堂管理“收放”的要点。
  课堂管理的“收放”要有目的性 课堂管理的目的是要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一个有序的课堂环境。它是服务于教学的,所以教师课堂管理“收”的过程是必要的。但是,为什么要提倡课堂管理的“放”呢?大家都知道,自2013年徐州市教育局主导推动实施“学讲计划”以来,一直倡导的就是让学生学,让学生讲。那么,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当然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管。例如:在课堂中,笔者把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在课上需要小组讨论时,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查资料……学生们在管理自己的同时,行为得到了控制,习惯得以养成,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
  课堂管理的“收放”要有层次性 课堂管理的目标定位要有层次。教师课堂管理“收”的工作要逐渐递减,而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的事情要逐渐递增,两者的交替转换具有一定的梯度。当然,在每节课一开始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直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工作,那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无序的、迷茫的状态。因此,在新课开始后,教师应该通过引导且张弛有度地逐渐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尝试学习与管理,那么学生在逐渐适应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管理,其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此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放手管理的程度也要有层次。
  课堂管理的“收放”要灵活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的过程要收放自如,灵活多变。大家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要求学生停下来接受管理,或者是什么也不做而让学生去练习管理自己,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别开生面地开展课堂教学管理,还要适时适度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管理,正确地处理和调试与学生间的管理交替工作。
  课堂管理“收放”的具体方法
  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不能坐等机会去实施管理的“收”与“放”,而应该给自己和学生创造机会去参与课堂的管理。
  连环设局,曲径通幽 有些学生过于自信,认为管理过程是一个简单的管人过程,所以就过分扩大自己的管理权,这是曲解了课堂管理的真正意义。这时,教师就不能继续放手,此时就应该是课堂“收”的过程;紧接着,再稍加难度给这些学生设一些“局”,让学生从管理中真正理解“课堂管理”的含义;然后,正确指点和帮助学生,真正放手让学生进行管理。
  引导提示,循序渐进 起初,学生在课堂管理方面没有任何经验,有些学生不知何为管理,所以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混乱。对此,教师不要生气,因为这种状态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收起课堂管理的权利,提示学生接下来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来管理自己,慢慢地让他们学会课堂管理;然后,再放手给学生去管理。这样,教师的放手才会轻松,学生的课堂管理才会更加精彩。
  巧设管理,收放自如 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每个步骤都需要管理的存在。例如:我们的“学讲课堂”要求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所以在课堂上,设立讨论小组,让组长和组员们各尽其责,共同学习与管理自己的小组,用小组的力量来约束自我,从而达到管理自我的要求。如果本组成员遇到困难,组内其他成员要互帮互助。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这种管理的“收放”,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行为习惯真正有所好转。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管理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取得课堂教学上的成功,不仅有赖于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适度放手。小学课堂管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教师不能一味地全权管理,因为那过于强制化。教师应该适当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这种课堂管理的“收”与“放”,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堂自我管理能力才会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管理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李慕南.课堂管理的艺术[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2]熊秀云.课堂引导艺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3]崔允漷,沈毅,吴江林等.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其他文献
语感,是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和吸收过程的高效浓缩。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在语文学科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素质的提高,源于学生对语感的不断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培养学生语感的做法和体会。  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默读、齐读及分角色朗读等。朗读作为多种感官参与、
有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家长文化程度、社会环境制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逐渐减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变差。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内容较多,难度加深,教师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指导减少,加上缺乏家庭的辅导,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困难逐渐增大,一部分学生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产生了年级越高的学生成绩越差的现象。  对
实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分组实验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过程。结合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新理念,我们提出了“小组实验”的概念——它既包括传统分组实验思路,又包含最新学习方式。让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实验具有有效性,也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实验的有效与否,常常为实验结果成功与否所遮蔽,而只有从实验过程与结果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与判断,才能发现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真实含义。从教学经验的角度来看,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早在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就实施“六艺”教育,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六科,是一种包含和谐发展用意的理想教育模式。古希腊雅典教育则形成了以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制度。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我们所要求的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和甚至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每册就编入为数不多的说理文。对于这类文章学生总感到枯燥无味,因为它不像童话故事那样充满童趣,又没有紧张动人的情节,也没有散文的优美辞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重理轻文”,将语文课上成说教课。其实,说理文有自己独特的“美”,那就是它的“理性之美”:思路的严密、结构的严谨、层次的有序、语言的简洁等等。因此,我们要关注说理文的文体特征,将这份美带到课堂上,让我
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以培养“和融慧雅”的阳光少年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资源,构建一系列校本课程;以科研为引领,探索高效自主课堂,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尊重学生差异,尝试分层分项走班实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质量意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打造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课程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其目
篮球教学在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有着良好的传统,也是这所乡镇中心小学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势项目。学校男女篮球队连续多年在全区篮球联赛中摘得桂冠,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篮球特色活动的大力开展密不可分。  近些年来,高陵镇中心小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把篮球作为体育特色项目,通过一整套篮球特色活动的开展,助推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总结创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集趣味性、安全性、实用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在学校生活中,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通过这一阵地,可以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让语文教学超越教科书的框架,超越只求应试的功利化目的呢?如何建立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心灵的滋养,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这需要营造氛围,需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
为了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要而设计(提供)的教育,即称特殊教育。2015年1月,教育部确定37个地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重点探索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一年过去了,这些措施的推进如何?  设立国家和特教改革试验区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
作者:郭姮妟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书评  国学启蒙自幼始  杜怡顺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共18册,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导、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郭姮妟女士主编,旨在向低龄儿童更好地传播普及国学文化,并且尝试推出一种不同于通常儿童教育的模式。  从内容编排上,全书大致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各种国学典籍。如全书以《大学》开始,既秉承了古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的优良传统,也反映了南怀瑾